架空:为围猎中苏潜艇而生,愿为鞍马替征伐,鞍马级直升机驱逐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1:49 1

摘要:为了战胜对手与拓展市场,美国从不吝啬于与昔日的死敌合作。冷战爆发之后,美国迅速松绑并重新武装德意日三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苏对抗并联手拆分英法的时代;70年代的美国为了对付苏联地中海舰队而松绑意大利,让意大利重新拥有航母。80年代的美国也可以为了对抗苏联

1123系列架空,虚构内容,仅供娱乐,切莫当真

1123位面,一个苏联更加务实也免于解体的世界

为了战胜对手与拓展市场,美国从不吝啬于与昔日的死敌合作。冷战爆发之后,美国迅速松绑并重新武装德意日三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苏对抗并联手拆分英法的时代;70年代的美国为了对付苏联地中海舰队而松绑意大利,让意大利重新拥有航母。80年代的美国也可以为了对抗苏联而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1123位面的冷战要比你我所在的世界更加残酷,中苏没有形同陌路也就意味着美国的战略压力更大,为了更好的对付占据亚欧大陆的社会主义诸国,美国也更早的下定决心松绑日本,以对抗中苏。以至于日本在80年代初就拥有了高度类似于轻型航母的鞍马级直升机航母。

1970年,日本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开建,日本终于即将拥有一款能够搭载较多直升机的水面舰艇,但是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的性能相较于同类型水面舰艇,性能只能用相当有限来形容。预计服役时间为1973年的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综合性能低于1964年服役的意大利海军安德烈亚・多利亚级直升机驱逐舰。

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标准排水量4950吨,满载排水量6850吨,舰长153米,宽17.5米,最大航速31节。舰载武装为一座74式八联装的阿斯洛克(8用+16备),两座3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MK-42单管127毫米舰炮,设置有庞大的机库和飞行甲板,能够搭载三架海王直升机,但允许1架起降。

而1964年服役的意大利安德烈亚多利亚级直升机驱逐舰,标准排水量5000吨,满载排水量6500吨,长149.3米,宽17.2米,最大航速31节;搭载一套MK-10双臂式导弹发射架,备弹量为40发,用于发射小猎犬防空导弹,8门奥托76炮,两座3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舰载机为4架AB-212直升机,但只能同时起降一架。

并且在1970年代,世界上的直升机驱逐舰、直升机巡洋舰可不仅仅是日本的榛名级,意大利的安德烈亚多利亚级而已。

1964年服役的法国海军圣女贞德级直升机航母,标准排水量1.05万吨,满载排水1.2万吨;舰载武装为4门Mod1964型100毫米舰炮。

飞行甲板长62米、宽21米,设置有3到6个起飞点,允许三架直升机同时起降。舰载机升降机位于飞行甲板末端,训练舰状态下可搭载四架云雀直升机,执行两栖作战任务时,可拆除机库前方的宿舍,以搭载8到10架云雀直升机。

1967年服役的苏联海军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或者说反潜巡洋舰,标准排水量14950吨,满载排水量17500吨;舰载武装为2座双臂式的SA-N-3防空导弹发射架(双层弹药库设计,每套备弹量为48枚)、1座双臂式SUW-N-1反潜导弹发射架(备弹8枚),2座RBU-6000反潜火箭发射架,2座PTA-53型五联装533毫米雷发射管,2座双联装AK-725型双管57MM速射炮。

飞行甲板长81米,宽34米,机库长65米,宽24米,高6.6米。烟囱下方还设置有可容纳一架KA-25直升机的小机库,拥有两台舰载机升降机,在其中一台出故障时也可保证航母不会失去舰载机起降能力。舰载机为14架KA-25系列直升机,若有需要,还可通过飞行甲板停机的方式增大舰载机搭载数量。

1969年服役的意大利海军维内托级直升机巡洋舰,标准排水量7500吨,满载排水量9500吨。舰载武装为1座MK-10双臂式导弹发射架,备弹为40发海猎犬与20枚阿斯洛克、八门奥托76炮以及2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直升机甲板长40米、宽18.6米,机库长27.5米、宽15.3米,舰载机升降机位于飞行甲板最前端。舰载机为6架海王直升机,或者9架尺寸比较小的AB-212。

日本看一看综合性能仅仅相当于意大利安德烈亚・多利亚级直升机驱逐舰的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再看看1964年服役圣女贞德级直升机航母;1967年服役的莫斯科级直接航母。1969年服役的维内托级直升机航母,它自然是相当的不满意榛名级级直升机驱逐舰的性能。因此日本也在谋划建造吨位更大的平顶船。

1970年,时任日本防卫省长官中曾根康弘提出了航路带构想,将日本本土南端到北纬20度以北的海域、岛礁,以及通过该海域的东西两条海上航路,看做日本的海上防卫生命线(这也是日本觊觎中国钓鱼岛、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原因。)航路带构想战略学说的提出,为日本建造吨位更大的载机舰做好了理论准备。

为了守护航路带,日本防卫省在1972~1976年的第四期防卫力整建计划中,提出了建造两艘领导直升机驱逐舰(Leader Destoryer Helicopter Carrier,DLH)的构想。希望建造两艘排水量8700吨,可搭载六架直升机(四架为备便状态),并配备鞑靼人防空导弹、使用燃气轮机等先进装备的舰艇。

6架舰载机直升机的存在将会让日本海自的反潜能力得到极大的飞跃。该舰的定位类似于意大利海军的维内托级直升机航母。将作为日本海洋自卫队的舰队反潜与防空中枢使用并承担起旗舰职责。

只不过1973年爆发的第4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威胁世界诸国,世界油价暴涨。日本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日本财政费用紧缩,经费不足时砍新舰向来是国际惯例。再加上DLH的性能也比较有限,日本还是希望一步到位建造真正的轻型航母,所以在考虑全盘放弃DLH计划。

上真下假

但日本看了看和苏联关系还不错的中国,看一看从鄂霍次克海出发现身日本东侧的苏联核潜艇,看一看从海南出发的中苏攻击核潜艇,看一看正在建造的苏联大型直升机航母(基辅级)觉得反潜任务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然的话等于哪天一起床,看新闻才发现苏联海军登陆了。

只不过在财政紧缩的背景下,日本也在想方设法的在整体预算有限的背景下,强化DLH的反潜性能。日本原计划让DLH搭载维内托同款的MK-10双臂式导弹发射器,或者同定位的MK-26双臂发射器,从而在安装位置有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强舰艇的防空能力。

但没钱啊,巡洋舰级水面舰艇的火控、引导、后端、导弹都是非常昂贵的,况且只有DLH搭载MK-10或者MK-26也会导致武器配套成本极高。

同属四次防期间的太刀风防空驱逐舰,计划搭载40发备弹的MK-13型单臂式导弹发射器,相较于60发备弹的MK-10双臂式导弹发射器,40发备弹的MK-1防空系统甭管是导弹发射架的价格,配套火控雷达的价格,还是导弹配套价格都能低不少,占地面积更是能够显著降低。

再加上空气是免费的,钢铁的廉价的。在雷达、动力、武器系统恒定时,增加舰艇吨位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些钢铁而已,这也是为什么航母吨位越大性价比越高的原因。美国不让日本造真正的航母,但日本总能把直升机驱逐舰造的大一点吧?

因此日本修改了DLH的设计指标,将综合性能调整体量接近意大利的维内托级,防空反潜能力强于维内托,防空能力弱于维内托的水平。1973年,DLH的设计工作正式开始。

身为一款直升机驱逐舰,DLH采用了常规的半人马式构型,前半截为常规战舰,后半截为飞行甲板,舰载武器布置采用了山字形设计。从前之后依次时,备弹40发的MK-10单臂式防空导弹发射器、MK-42型单管127毫米舰炮、8装填16备弹的74式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上层建筑则是榛名级和太刀风级驱逐舰的混合体。

为了满足万吨级舰艇30节最大航速所需,日本计划让DLH使用燃燃联合动力组,以两台2.5万马力的罗罗TM3B 燃气轮机和两台1.6万马力SM1C燃气轮机为动力,共8.2万马力,最大航速30节。

由于燃燃联合燃油消耗量大,因此SM1C燃气轮机充当巡航燃气轮机使用,并通过一套复杂的联轴器让左右两侧的SM-1C均可驱动另一扇螺旋桨,单机驱动时,巡航速度为19节,两台SM1C同时启动时,巡航速度为24节。只有在需要高速航行时才会启动燃气轮机。

前烟囱为战斗舰艇常用的居中布置且与上层建筑融合的烟囱,后烟囱为近似于航母的岛式烟囱设计,并围绕烟囱设置航空舰桥,在烟囱后部,设置MK-29海麻雀防空导弹发射器,烟囱左侧设置了一台15吨级的舰载机升降机。

得益于偏居右侧的后舰岛以及设置在烟囱左侧的升降机,所以DLH将拥有长约55米的飞行甲板能够设置两个可供大型直升机同时起降的起飞点,具备相当不错的舰载机整备能力。

又因为DLH的防空系统占地面积比大的吓死人的MK-10小很多,因此DLH得以将大量舱室移入舰体内部。为此DLH也得以在甲板中部设置于飞行甲板齐平的舰载机临时停机区或者说物资堆放区,用来停只折叠机翼的舰载机,或者安装未来可能上舰的防空导弹近防炮等武器。

1975年DLH的设计工作基本结束,设计方案进入审核阶段,日本防卫省认为,DLH已经实现了直升机驱逐舰框架下的航空能力最大化,酷似航母的后舰桥设计也能为日本设计真正的航母做好技术准备。又因为前舰岛为战舰式上层建筑,得到美国默许的概率也更高。

1976年,在美国的默许之下,DLH直升机驱逐舰通过了预算审批,并于1977年2月开建首舰,1978年11月首舰下水1980年6月宣告服役,首舰以鞍马为名,舷号DDH-143;二号舰1978年4月开工,1980年1月下水,1981年7月服役。以白根为名。

愿为王鞍马,自此替美征,鞍前马后对付中苏的日本鞍马级直升机航母

鞍马级直升机航母,舰长180米,宽22米,满载排水量9500吨;以两台两台2.5万马力的罗罗TM3B燃气轮机和两台1.6万马力SM1C燃气轮机为动力,共8.2万马力,最大航速30节。巡航速度20节,最大续航20节/5000海里。

主雷达为OPS-12型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声呐为OQS-101主/被动舰体声纳,SQR-18A被动式拖曳阵列、SQS-35可变深度声纳等。

舰载武装为备弹40发的MK-13单臂式防空导弹发射器,可搭载20发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与20发最大射程38公里的RIM-66A标准-1防空导弹;一门MK-42型单管127毫米舰炮;一座74式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8装填16备弹,两座68型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飞行甲板长54米,宽22米,飞行甲板上设置有两个起飞点,允许两架直升机同时起降,且舰载升降机区可用于停放准备起飞的舰载机。舰载机升降机长20米、宽7米,机库长40米,宽15米。机库内可比较宽松的容纳6架海王直升机,在有需要时,还可在舰体中部停放另外两架海王直升机,能够搭载8架海王直升机的鞍马级直升机航母拥有相当不错的反潜能力。

只不过鞍马级直升机驱逐舰服役之后,日本很快就因反舰导弹的迅猛发展,以及82年马岛战争中中英国海军的糟糕表现而决定放弃舰艇中部的临时停机区,并在该位置设置4座4联装的鱼叉反舰导弹,以及两座密集阵近防炮。舰载机搭载数量下滑为6架。

但得益于40米的机库,在舰载机尺寸比较小时,鞍马也有望冲击9架直升机的搭载数量例如6架海鹰直升机和一到两架海王预警直升机,从而具备更加完善的反潜能力。

可以说日本和美国对鞍马级的反潜性能都很满意。日本认为这玩意反潜能力不错,顺便还能给航母探路。美国也认为这玩意不错,毕竟这玩意终究是直升机航母,对吧?

在世界直升机驱逐舰的行列中,鞍马级的性能算得上相当不错。但80年代的意大利、苏联、法国都不搞直升机驱逐舰、直升机巡洋舰这种奇奇怪怪的半人马舰艇,开始搞真正的航母了。

只不过中国军迷看一看日本海自那第七舰队反潜支队的定位,看一看鞍马级的名字,表情多少有点别扭,鞍马怕不是鞍前马后的鞍马吧?日本有必要搞这种美国人不一定能看懂,中国人一定能看懂的操作么?

DLH是切实存在的历史方案,但凡当年的国际局势再紧张一点,这玩意还真就造出来了。可行性直接拉满。

文章中提到的各型舰艇均以72年之前的技术状态为准,盘子知道圣女贞德级直升机航母舰载机很多样,维内托级也有加装奥托马特,但也得看架空的时代背景对吧。

话说这篇稿子遭遇了很奇怪的遭遇,稿子竟然给丢了!甚至都不覆盖,而是状态回滚了,这就很离谱。

来源:啸鹰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