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消金的盈利能力在近两年大幅提升,背后重要原因之一或与其资金成本优势有关。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消金大量运营资金来自其第二大股东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互联网的尽头是放贷”,即便是雷军也未能例外。
在消费金融监管持续趋严的背景下,小米旗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小米消金”)依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超9600万元,同比增长140%,而其业务模式和资金来源也引发外界关注。
低成本资金支撑优势显著
小米消金的盈利能力在近两年大幅提升,背后重要原因之一或与其资金成本优势有关。有媒体报道称,小米消金大量运营资金来自其第二大股东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企查查显示:“小米消金”实际控制人为雷军,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元。官网显示:“小米消金”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由小米集团,联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优质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于2020年5月29日获开业批复,是全国第26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图源:小米消费金融五周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自开业至今,“小米消金”股权结构稳定,从未发生过股权转让情况,这为其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股东支持。
据小米消金公告及重庆农商行半年报,截至2025年上半年,小米消金共从重庆农商行及其理财子公司获得8亿元同业借款。考虑到该行上半年对金融机构的同业拆借年化收益率仅为2.05%,小米消金的实际资金成本或明显较低。
在放贷端,多个司法裁判文书显示,其年化利率在23.94%至23.98%之间,部分自营平台的逾期贷款在原利率(19.8%)基础上加收50%罚息,综合年化成本可能高达30%以上。
(图源:《网易清流工作室》)
据《网易清流工作室》报道,在部分案件中,小米消金原合同约定的借款年利率23.98%,若按合同加收50%罚息则高达36%年利率。此外,还有一些借款协议约定逾期还款违约金利率为0.666‰/日,则年利率也超过24%。这一低进高出的利差,或许成为其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判决中,因利息、罚息之和超过年利率24%,小米消金主张的欠款中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通常未获得法院支持。而在部分案件中,小米消金自愿以年利率24%为限向借款人追讨欠款。
小贷转型消费金融,小米旧体系升级再上路
小米消金的核心信贷产品,来自其此前的小贷业务。2020年起,随着监管对网络小贷业务收紧,小米注销旗下重庆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小米小贷”)牌照,并将“随星借”“星享贷”“星易贷”等贷款产品整体迁移至小米消金运营。
彼时的小米小贷曾多次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例如发行“德邦证券-小米小贷”与“中信证券-小米小贷”专项计划,单期融资最高达10亿元。但随着政策趋严,消费金融公司成为互联网平台持牌放贷的主通道。小米遂注销旗下小额贷款牌照,原来的“小米小贷”也更名为重庆融渝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中不再包含网络小贷业务。小米借此完成业务升级/“换壳”。
盈利背后,风险与争议并存
小米消金的高速增长,依托于其股东资源、资金利差以及较低的风险暴露。但在其背后,关于其担保机制、费率拆分与监管合规的讨论仍值得关注。
随着金融监管的持续加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逐利过程中如何守住合规底线,或将成为影响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前,小米金融在苹果 APP Store里的产品为「天星金融」,其APP介绍道「小米金融品牌正式升级为天星金融」,该APP由Beijing Xiaomi Co.,Ltd发布。在小程序端,「诚星借」小程序由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主体上架。
“小米消金”主要拥有三大产品矩阵:随星借、星易购和星享贷。
“随星借”是自主支付小额消费贷款产品,“星易购”为购物分期产品,依托原小米金融流量和小米3C场景开展,“星享贷”为线下大额产品,主要面向公务员、优质白领客群。
截至2024年末,“随星借”、“星易购”、“星享贷”贷款余额分别为171.71亿元、11.34亿元、11.11亿元,占比分别为88.44%、5.84%、5.72%。
截至2025年5月末,小米消金贷款余额已达到205亿元。而2021年末-2024年末,小米消金贷款余额分别为:38亿元、102亿元、142亿元、194亿元。
年报显示,2024年小米消金实现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51.32%。2021年-2024年,小米消金分别实现净利润368万、1084万、7600万、1.15亿元。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45%,拨备覆盖率196.2%,拨贷比2.85%。
官网数据披露,小米消金资产总额已突破230亿元。截至2021年末-2024年末,小米消金总资产分别为63.16亿元、112.86亿元、164.16亿元、216.8亿元。
融资方面,小米消金在2022年2月成功募集6.8亿元银团贷款;2022年5月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2024年9月获得发行ABS资格。
本文综合自小米消费金融官网、《网易清流工作室》、《禾金财经》、《WEMONEY研究室》等媒体公开报道。
❄声明: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
来源:互金圈
作者:花无缺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来源:财经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