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南宁头条 | 搭建国际人才“引力场”——南宁市打造面向东盟国际人才高地观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1:22 1

摘要:广西威壮篮球俱乐部有限公司的A类外国高端人才,在南宁市政务服务局实现“一窗”快速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居留许可”,并领取加载工作许可信息的电子社保卡……

2025年9月29日,广西日报南宁观察头条聚焦南宁市打造面向东盟国际人才高地。

9月29日上午,2025年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开幕启动式暨第十二届南宁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项目对接会,在南宁举行。记者 陈可夫 摄

在桂电南宁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强保华教授团队研发的新能源设备故障诊断大模型正将设备故障定位效率提升30%,为润建股份有限公司打通面向东盟的技术输出通道;

在万航星空的无人机调试场,“邕江计划”领军人才王伟任正在带领人才团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助推国产无人机技术进入东盟市场;

广西威壮篮球俱乐部有限公司的A类外国高端人才,在南宁市政务服务局实现“一窗”快速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外国人居留许可”,并领取加载工作许可信息的电子社保卡……

这三个跨越科研、产业、民生的场景,勾勒出南宁市打造面向东盟国际人才高地的生动图景。近年来,南宁紧扣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定位,以政策破局、以平台聚能、以服务暖心,让越来越多海内外人才“近悦远来”,在邕城大地书写创业兴业的新篇章。

引进来,有何吸引力?——战略定位与政策合力形成“强磁场”

9月28日,第八届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选手经过北京、苏州、深圳,以及德国、马来西亚、越南六大赛区的激烈角逐,来自全球的50个优质创新创业项目齐聚南宁,进行最后的总决赛。

这场已成为南宁“引才名片”的赛事,早已不是简单的“比赛”,而是全球人才对接东盟机遇的“桥梁”。

“选择南宁,本质是选择了中国—东盟合作的‘黄金接口’。”广西启迪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丁国勋的话,道出了许多落地人才的心声。

2019年,启迪跨境公司携“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亮相海创大赛并斩获三等奖。项目落地后,企业借助南宁的人才、科技等政策扶持迅速发展,立足南宁的区位优势及多语种人才资源,打造了中国首家面向东盟市场的——Lazada跨境生态创新服务中心,建设运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面向东盟提供电商孵化、东盟多语种翻译、客服、直播、海外仓储等多种业务。如今,该企业已成长为中国—东盟区域跨境电商服务的关键力量,用实打实的产业成效,诠释着这座城市吸引人才的核心密码。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该企业也迅速加入了新赛道。依托南A中心的算力资源,启迪跨境公司成功研发“AI达人建联智能体”,实现了达人数据的实时抓取与智能匹配,结合ARK达人内容创作平台生成营销内容,大幅提升合作效率,助力跨境电商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

倾力帮助像启迪跨境公司这样的“潜力股”扎根南宁,源于南宁对自身战略定位的清醒认知。近年来,南宁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尤其今年更是牢牢把握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重大机遇,聚焦国家所需、南宁所能、东盟所盼,突出策略、整合和场景,协力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路径,高标准推动建设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南宁市正在借助东盟走向世界,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面对国家赋予的新定位新使命和人工智能新赛道,如今,南宁早已从政策、项目、活动、平台等多个维度织密一张人才引育的网络——

南宁市正式发布《南宁市支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应用合作中心高质量发展第一批政策措施》,围绕产业集聚、数据开放、模型开发、深化与东盟合作、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高端人才引进、财税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22条具体支持政策,为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建设提供最优政策支持和最好服务保障。升级优化“邕江计划”,构建起“顶尖—领军—青年—海外”梯次衔接的人才引育体系,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培养院士12人、各类人才团队335个,给予项目资助超3亿元,为人才项目从“落地”到“壮大”提供资金保障;连续17年举办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形成在外广西籍杰出人才回乡座谈会、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一批招才引智品牌活动,累计吸引超3300个海外团队携项目参赛,71个高水平项目最终落户,让“以活动聚人才、以人才促产业”成为常态。

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宁打造了广西首家“国字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1个国家级平台+3个本地基地+N项配套政策”模式,为海外人才提供“离岸研发、在邕转化”的灵活空间,截至目前,已吸引82个海外项目入驻,集聚海外人才100余人。

融进去,凭何促发展?——政产学研用协同激活“新动能”

走进五象新区创新型信息产业基地,广西桂电技术服务中心科研人员在洁净的声学与振动测试实验室内,忙着对声学材料进行测试与检测。

“广西桂电技术服务中心是以打造集产品检测、成果转化、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开放、共享的电子信息和新能源公共服务平台。我们要做的是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补强企业技术、人才方面的短板,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因地制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桂电南宁研究院产教融合工作负责人傅涛说。

广西桂电技术服务中心是南宁市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113工程”中的一个“1”。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南宁市在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共建“113工程”,通过建设1个桂电南宁研究院、1个广西桂电技术服务中心,以及卓越工程师学院、中国—东盟智能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学院3个学院,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人才团队、科研资源导入南宁,为南宁市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撑。

广西世纪创新显示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潘浩 摄

在广西世纪创新显示电子有限公司展示厅,“泰坦军团”品牌显示器陈列区格外引人注目,电竞风格的酷炫外观、高刷新率带来的流畅画面,提升了玩家的体验感。一旁的专利证书墙上,近3年1.6亿元的研发资金投入和260多项专利成果,“诉说”着企业对创新的执着追求。

在南宁市的牵线搭桥下,2023年,广西世纪创新显示电子有限公司与桂电南宁研究院共建“智慧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创业教育暨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南宁市搭建了这样优秀的产学研平台来服务企业,更坚定了我们布局全球的信心。”广西世纪创新显示电子有限公司车间厂长成润透露,公司正全力开拓“AI+智慧显示”新赛道,已与多家头部互联网企业达成合作。

南宁坚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大力引进和建设各类产学研载体,做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好帮手”,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例,截至2024年底,南宁已汇集了瑞声、世纪创新、泰克、华芯振邦等一批电子信息制造业龙头企业,电子信息产业链初具规模。2025年上半年,南宁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8%,产业集群活力尽显。

更值得关注的是,南宁的人才“融合”已突破地域边界,向“服务东盟”延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研究院依托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东盟国家高校和机构成立了10家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奇安信、润建股份联合组建的广西人工智能实验室,正研发多语言大模型,破解东盟“AI+”应用的语言壁垒。南宁学院建成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推进区域交通技术国际合作,为中国和东盟培养不同层次的综合交通技术人才。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成立的中国—越南电子信息现代工匠学院,将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的优质职教资源与越南电子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推动中国职教标准向更多东盟国家辐射……

扎下来,何以留人才?——近悦远来生态涵养“归属感”

“来南宁创业这几年,我享受到了工作、生活各方面的便利。现在出门坐地铁是免费的,这个非常实用,还可以免票进景区参观,我很喜欢青秀山风景区。”南宁市A类高层次人才、广西思钺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立新的感受颇具代表性。

这份“被重视”的归属感,源于南宁市2024年推出的高层次人才多样化生活服务清单——这座城市正以政策温度筑牢人才“安居巢”,用生态引力培育事业“成长土”,让越来越多海内外人才愿意在此扎根。

2024年9月,南宁市出台第一批高层次人才多样化生活服务清单,聚焦人才“食、宿、行、游、娱、医、学、养”等需求,推出12类32项“关键小事”解决方案,全市累计提供服务超40万人次。

政策的“加法”持续做深。据透露,南宁市近期将发布第二批服务清单,在首批基础上新增12家服务单位、2个服务类别、6个服务事项,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力量更加充足、服务体系更趋完善。

9月28日,在外广西籍杰出人才座谈会在南宁召开,9位专家分别献策。记者 陈可夫 摄

比“安居”更重要的,是让人才“乐业”。

今年7月,南宁针对低空经济这一新兴产业,在青秀创新中心设立低空经济领域“南宁人才之家”并成立人才联盟——前者为人才提供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让“同行找到圈子”;后者整合“校企协”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让“成果转化为产品”。

9月14日,青秀AI+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对接会(第二期)—泰国专场在青秀创新中心“南宁人才之家”举办。来自泰国多个领域的需求方代表,一睹南宁低空经济领域人才联盟成员企业的前沿技术与解决方案风采。

“成立‘人才之家’对南宁低空经济领域发展而言,是立足产业、服务人才、赋能未来的战略性举措,更深层次地激活协同创新引擎,为打造南宁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提供关键的要素保障。”万航星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任是南宁认定的C类人才,他坦言,正是这些“实打实”的保障,让他能安心深耕低空经济领域。

目前,南宁已组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2个行业“人才之家”。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让南宁的人才“引力场”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南宁每年新增来邕留邕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最多达15.1万人。今年以来,新增认定南宁市高层次人才2510人,同比增长41.7%;在邕外国专家超400人,同比增长20.54%,覆盖教育、电子信息、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多个重点领域。这座面向东盟的城市,正以清晰的战略、实在的政策、暖心的服务,让越来越多海内外人才“近悦远来”,在邕江两岸开启对接东盟的创业新程。

从“引进来”到“融进去”,再到“扎下来”,南宁打造面向东盟国际人才高地的过程,正是一座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的过程。如今,南宁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生态,让人才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这座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大都市里,越来越多的人才正与城市同成长、共未来,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来源:广西科技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