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数智技术激活沉浸式历史体验场景,可以通过多模态技术精准再现天津历史文化。运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重建古代漕运场景和码头贸易的繁忙景象,“穿越式”展示从古代漕运重地到近代工业发祥地的历史变迁,重点展现天津作为国家重要港口城市,改革开放后逐步成为国际化港口和
天津日报 2025年9月29日 第06版
天津因河而生、向海而兴。河海交汇不仅成就了天津开放多元的发展格局,也孕育出兼容并蓄、通达四方的文化精神,彰显了河海文化的恢宏气度。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强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河海文化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造就了天津的城市血脉。以数智技术为媒介重构文化场景、丰富体验维度,不仅是推动传统河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天津推进“四个以文”和构建“大消费”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一、以数智技术重构时空叙事逻辑,激活历史沉浸体验场景
河海文化是天津的根与魂,以运河文化、海河文化和海洋文化最为典型。它承载着漕运码头的市井烟火,孕育了五方杂处的文化土壤,彰显出渤海之滨的开放胸襟。借助数智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界限,动态还原历史场景,能够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知千年运河的演进脉络与海河城市的发展逻辑。河海文化也由此从文明展示现场转化为可体验、可触摸、可参与的文明生长现场,进而引导人们在深刻理解本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厚植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
展开剩余75%以数智技术激活沉浸式历史体验场景,可以通过多模态技术精准再现天津历史文化。运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重建古代漕运场景和码头贸易的繁忙景象,“穿越式”展示从古代漕运重地到近代工业发祥地的历史变迁,重点展现天津作为国家重要港口城市,改革开放后逐步成为国际化港口和物流中心的崛起过程。结合空间定位与传感技术,增强场景体验的互动性,使观众不仅能“看到”历史,也能“走进”历史。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使河海文化的多维场景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体验,提升公众的历史参与感与认同感。
二、以数智技术革新教育方式方法,赋能科普思政育人场景
河海文化承载着丰富的科普思政元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鲜活教材。天津河海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塑造了独特的水系结构和港航体系,不仅深刻影响了区域经济与城市形态的演进,也积淀了因势利导的治水智慧、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和通江达海的航运智慧,成为文明演进的生动缩影。数智技术能够突破传统教育平面化传播与单向灌输的局限,将河海文化中的航运工具、航道管理、海洋资源利用和湿地生态建设等丰富的科普思政内容融入教育传播体系,借助游戏化交互、虚拟仿真等手段转化为可视化、可操作的认知图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培养具有科学家精神的时代新人。
以数智技术赋能科普思政育人场景,要优化认知路径,推动机制协同与资源整合。学校可开发运河治理模拟系统,基于清代漕粮调配档案还原决策过程,使学生在推演中理解历史治理的复杂性。科技馆可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海河防洪场景,引导公众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运河主题协作游戏,使参与者在实践中领悟集体主义和工匠精神。文旅部门可结合天津历史文化和科技工业场景,大力发展跨区域研学,串联商帮遗迹与生态示范区。基于此,构建起以技术呈现知识、以场景激发认同、以实践引领担当的育人链条,使河海文化从历史资源升华为涵养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
三、以数智技术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全域文旅消费场景
河海文化不仅是天津的文化根脉,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资产。《天津市构建“大消费”格局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发展高品质全域文旅消费。以数智技术赋能文旅产业发展,能够突破传统文化消费模式的边界,将河海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消费动能,通过价值再造融入城市经济循环体系,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要充分利用天津“河海通津”的区位优势与“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质,通过数据驱动、内容重构与场景融合,构建“文化+科技+消费”的融合新业态,推动从景点观光向全域体验、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从静态展陈向动态运营的转型升级,为河海文化注入持续生长的产业动能和市场活力。
以数智技术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应以构建城市级文化数据中枢为基础,推动河海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整合、智能化运营和平台化供给,打造全域联动、多元参与的文旅消费新生态。依托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实现旅游路径的个性化规划、沉浸导览与实时互动等服务,提升游客体验的深度与黏性。以“游船+剧情互动”为代表的新模式,将全息影像、虚拟角色与实景航线深度融合,激发河海文化的市场潜能。着力打通科技创新与文旅消费间的价值链条,使河海文化成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动能,助力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四、以数智技术推动文化交流互鉴,重塑全景文明展示场景
河海文化既是天津地方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与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导向高度契合。在与世界其他港口文化的交流中,河海文化所蕴含的“和合共生、通达四方”理念,能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东方智慧。推动河海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天津故事”“河海故事”,关键在于重塑传播逻辑、创新传播符号。数智技术为提升文化传播的感染力赋予了新的可能。它能够突破语言与地域限制,推动传播方式从灌输式向浸润式转变,从文本逻辑向场景逻辑升级,使文化形象更鲜活、文化认同更深入。通过精准构建体现天津精神气质的文化符号,形成具有本土化风格和国际化表达的城市文化形象。
以数智技术重塑文明展示场景,应整合各类对外传播平台与资源,用好运河文化、航运文化、工业遗产、非遗项目等特色文化资源。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多语种叙事等手段,打造融通中外、沉浸互动的文化展示平台,增强文化传播的情境感与代入感。推动开发津派文化数字IP、互动演艺产品和沉浸式展陈,强化文化传播的标识度与体验感,打造兼具情感连接力和国际传播力的文化产品体系。让“天津故事”“河海故事”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桥梁,带动游客“走进来”、文化“走出去”,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作者:李欣 褚庭炜,分别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商业大学基地研究员、副教授,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津派文化研究专项TJJW02-03阶段性成果)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