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开车回乡下老家,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明明还是熟悉的砖瓦房,还是村口那棵老槐树,可就是少了点儿让人心里发暖的“人气儿”。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以前回村,刚到村口就有人喊你名字,东家塞把刚摘的枣,西家拉你喝碗热粥;现在呢,家家户户大门关得严严实实,路上碰见
每次开车回乡下老家,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明明还是熟悉的砖瓦房,还是村口那棵老槐树,可就是少了点儿让人心里发暖的“人气儿”。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以前回村,刚到村口就有人喊你名字,东家塞把刚摘的枣,西家拉你喝碗热粥;现在呢,家家户户大门关得严严实实,路上碰见人,顶多点头打个招呼,再没了蹲在墙根下唠半天家常的劲儿。
想起小时候,农村的日子虽然清苦,可人情味浓得化不开。那时候我总光着脚丫子满村子跑,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隔着院墙喊一嗓子“过来尝尝”。王奶奶蒸了红糖馒头,会特意留两个给我;李叔家炖了鸡汤,也会端半碗送到我家。夏天傍晚,大家都搬出竹床在晒谷场乘凉,大人们聊天说笑,孩子们追着萤火虫跑,连空气里都飘着热闹的味道。要是谁家办喜事,全村人都来帮忙:妇女们帮着缝被子、包饺子,男人们搭喜棚、迎亲客,就算没收到请帖,路过也会进去搭把手;收稻谷、拔花生的季节更不用说,哪家忙不过来,一吆喝,半村人都扛着农具来帮忙,中午凑在院里吃大锅饭,糙米饭就着咸菜,也能吃得欢声笑语不断。
可现在呢?一切都变了。邻居家的孩子和我家娃同岁,俩孩子见了面,一个抱着平板刷动画,一个盯着手机打游戏,半天说不上一句话;上次帮隔壁张哥搬家具,他硬要塞给我两百块,说“不能让你白忙活”,我推了半天收下,心里却不是滋味——以前帮着搭个鸡棚、修个篱笆,不就是换碗热茶喝的事儿吗?更让人难受的是,现在的人好像都“见不得别人好”,你家盖了新房,有人背后说“准是欠了债”;你家孩子考上大学,有人酸溜溜地说“读再多书也没用”。好好的邻里情,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住在村头的刘老伯,今年78岁了,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他跟我掰扯了三个原因,每一个都听得我心里发沉,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为啥农村的人情味越来越淡。
第一个原因,刘老伯说是“手机把人给黏住了”。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晚饭过后,大家都爱往村小卖部凑,要么打牌下棋,要么唠家常,谁家有喜事、谁家有难处,不用刻意打听,聊一晚上全知道。可现在呢?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手里都攥着个手机,成了“低头一族”。刘老伯的小孙子才上小学,放学回家就躲在屋里打游戏,喊吃饭得连催三遍,有时候喊急了,还会不耐烦地说“别烦我”;就连刘老伯自己,现在也天天抱着个旧智能手机刷短视频、看直播,有时候跟对门的老陈头就隔一道墙,却宁愿在微信里发语音聊天,也懒得上门坐会儿。逢年过节更明显,以前拜年都要登门,提着点心礼盒,跟老人唠唠家常,给孩子发个红包;现在倒好,直接在家族群里发个红包、说句“新年快乐”就算完事,连门都不用出。去年春节,刘老伯的儿子在外地没回来,就发了个500块的红包,连视频通话都没打,刘老伯拿着手机,对着屏幕愣了半天,叹气说“还不如以前打个长途电话实在”。手机本来是方便联系的工具,怎么反倒把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远了?
第二个原因,是“钱把人情给冲薄了”。刘老伯说,以前村里办事,从来不在乎钱多钱少,讲究的是“搭把手、凑份心”。谁家娶媳妇,妇女们提前几天就来帮忙缝被子、做喜馍,男人们去山里砍竹子搭喜棚,随礼也都是自家产的东西:一篮鸡蛋、一袋新米,或是自家养的鸡鸭,哪怕只是送一把花生、一捆青菜,也透着真心实意。可现在不一样了,随礼成了“面子工程”,得按“关系远近”定数,亲戚最少五百,普通邻居两百起步,要是只随一百块,背后准有人说“小气”“不懂规矩”。刘老伯的侄女去年结婚,本来想在家摆几桌,请亲近的人吃顿饭就行,可她婆家说“现在都讲究排场,得去镇上酒店办”,最后订了二十桌,买了好烟好酒,光菜钱就花了三万多,收的礼钱刚够抵消开销,还落了个“菜不够好”的闲话。更让人无奈的是,现在找人帮忙都得谈钱,以前帮着收稻谷,管顿饭就行;现在请人干活,得先说好“一天多少钱”,少一分都不行,干起活来也敷衍,不会多干一点。钱算得越清,人心就离得越远,好好的人情往来,慢慢变成了“金钱交易”。
第三个原因,刘老伯叹了口气说,是“生活压力太大,大家都没心思处人情了”。以前农村人靠种地生活,虽然穷点,但大家都在村里,有的是时间相处。可现在不一样了,大环境不好,为了挣钱养家,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背井离乡,去城里打工,有的在工地干苦力,有的在厂里倒夜班,一年也就春节回来几天,忙着走亲戚、赶饭局,根本没功夫跟老邻居聊天;就算留在村里的人,也不闲,要么种大棚蔬菜,要么搞养殖,天天起早贪黑,生怕耽误了农活少挣钱。刘老伯的邻居老王,去年秋天生病住院,按理说大家该去医院看看,可各家都有活儿要忙,最后也就老王的亲兄弟去了,其他人都是在微信上问了句“没事吧”,连个水果都没送。不是大家心冷了,是真的没时间——种大棚的要赶早摘菜送市场,搞养殖的要按时喂饲料,一天不干活,就可能少挣好几百块。为了家人能过好点,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大家都拼了命地挣钱,根本没精力去关心别人的生活,久而久之,人和人之间的接触少了,人情自然就淡了。
刘老伯说:“不是咱农村人不想热热闹闹的,是日子过着过着,就把人情给挤没了。”听他这么说,我看着村口紧闭的大门,突然想起小时候晒谷场的热闹场景,心里酸酸的。以前的农村,虽然穷,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人心却散了,好好的邻里情,慢慢变成了“各过各的日子”。
不知道你们回村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是不是也觉得农村的人情味越来越淡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感受,说说你的老家有没有变样~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