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内河明珠”,广西贵港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地区向现代化产业新城的历史性跨越,在此进程中,贵港残联从未将残疾人事业割裂于地方发展之外,始终让其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贵港报道
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内河明珠”,广西贵港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地区向现代化产业新城的历史性跨越,在此进程中,贵港残联从未将残疾人事业割裂于地方发展之外,始终让其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据记者了解,“十四五”以来,贵港残联始终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需求,以“精准服务”为核心,在就业创业、医疗康复、教育文体三大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政策护航、资金保障、服务提质为支撑,推动残疾人事业提质增效,残疾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这座承载着2200年文明记忆的城市,正以地方特色为笔、以民生温度为墨,把残疾人事业深深融入城市发展的时代答卷。
“模式创新+技能赋能”破解就业难题
作为一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地级市,贵港以体系化施策与特色化路径破解残疾人就业创业难题,过程充满着传统与新潮的碰撞、普惠与特色的交织、稳定与成长的机遇。
在模式创新上,贵港残联深耕“互联网+残健融合”发展路径,以数字技术为纽带,打破残健就业壁垒,构建起适配残疾人群体需求的协同就业新模式。
陈宣余安静地坐在电脑前,用左手写着自己的名字。
位于覃塘区文昌路的贵港市宽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宽远公司”)里,陈宣余安静地坐在电脑前,用左手轻轻敲击着键盘。16岁那年,疾病夺走了她的右臂,此后,她便逼着自己学会用左手打理日常、操作工具。
“我今年刚刚大学毕业,此前曾投了十几份的简历,但几乎杳无音信,也有看到我的身体状况后直接拒绝的,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还挺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的。”陈宣余告诉记者,此后,学校与覃塘区残联对接,直接帮她安置了宽远公司档案管理员的工作,同时,公司还免费提供住宿。
据记者了解,宽远公司是广西宽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响应贵港市覃塘区招商引资政策落地的子公司。自2024年1月落户覃塘区以来,创新实践“互联网+残健融合”就业模式,通过平台经济赋能弱势群体就业,精准适配残疾人类别与岗位需求。
宽远公司目前已吸纳52名残疾人就业。
宽远公司总经理王薪宇介绍,公司目前已吸纳52名残疾人就业,月均收入达2600—3500元,更有6人成长为管理岗位骨干。企业还贴心改造办公环境,加宽通道、增设扶手,并提供免费宿舍与生活补贴,构建起有温度的就业生态。
此外,为了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提质增效,贵港残联将技术赋能与岗位对接形成闭环。实施“阳光助残基地”项目,“十四五”期间,通过基地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和中鸡、饲料、料槽等生产资料,辐射带动4095名残疾人提高生产劳动技能、实现就业或发展生产,投入补贴924万元;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农村技能培训10期,累计投入198.2万元,覆盖1434名困难农村残疾人,助力掌握农业生产、乡村服务等实用技能;聚焦现代化就业趋势,“十四五”期间,投入120万元进行电商直播、电脑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帮助600名残疾人提升电商经营、直播带货能力、电脑操作能力,帮助拓宽就业渠道。
记者了解获悉,贵港市56233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中,超三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占就业年龄段人数的54.15%,有效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投入105.284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直接助力187名残疾人成功创业,形成“就业稳增收、创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医康教协同”筑牢康复保障网
围绕残疾人康复需求,贵港残联以“服务提质+机构扩容”双轮驱动实现升级,为残疾人构建起覆盖更广、适配性更强的康复服务新格局。
一名患者正在通过虚拟现实行器进行康复训练。
首先,贵港残联精准普惠服务,覆盖康复全需求。“十四五”以来,全市共为8954人次残疾儿童申请康复救助,拨付救助经费8663万元,保障残疾儿童及时获得专业康复服务;投入6104.7万元,为32145人次残疾人开展康复医疗、心理支持、康复护理等服务,缓解残疾人康复就业压力;投入650万元为6607名残疾人适配轮椅、腋拐、助听器等辅助器具,帮助改善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联动社会力量推进“金龙鱼假肢助行工程”,免费为210名残疾人安装212例大小腿假肢,价值约168万元。
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
其次,完善机构布局,解决就近康复难题,在全市三区两县市培育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28家,其中:自治区级机构4家,市级机构6家,县级机构18家,覆盖肢体、智力和孤独症、听力、视力等领域,机构合理布局解决了残疾儿童就近康复训练的问题,为家长提供多元化选择,减轻家庭往返奔波负担。
贵港东晖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疗养为一体的区域性、示范性三级综合医院。医院于2022年定为自治区级肢体类、智力孤独症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
贵港东晖医院的康复治疗区。
“自定点以来,儿童康复科以专业特色康复医疗与人文关怀为核心,为市内基层和周边市县儿童提供高质量暖心康复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关爱‘一小一残’。”东晖医院副院长张新斐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至2025年8月,医院累计救治残疾儿童1086人,其中,228名患儿成功回归校园与社会,甚至,有孤独症患儿经脑功能影像评估、神经调控干预及“五四教育法则”引导后,已实现正常沟通并顺利就读小学,成为医康教协同典范。
同时,贵港残联强化人才建设,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十四五”以来,全市各康复机构共举办各类康复业务、专业知识、学术交流培训10多场,覆盖2000多人次康复从业人员。
记者了解获悉,在2021年至2023年,贵港市连续获得自治区残联关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绩效考评的表扬通报,并于2025年在自治区康复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此外,贵港残联在特殊教育、残疾人体育事业、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同样交出了亮眼答卷,形成了多领域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整体来看,贵港残联在“十四五”期间不仅实现了残疾人事业各板块的扎实突破,更以系统化、精准化的服务,为当地残疾人的幸福生活筑牢保障,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交出了一份让残疾人满意、让社会认可的优异答卷。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