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被动配置科技是拈花惹草而非移情别恋!医药行业依然是好赛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0:27 1

摘要:近日资本市场传出知名投资人林园“弃医投科”的消息,让不少医药投资者心生忐忑。难道连最坚定的医药多头都要撤退了?经过深入了解,这其实是一场美丽的误会。林园涉足科技股,不过是为了打新而进行的被动配置,用他的话说“愁到睡不着觉”、“投入可以忽略不计”。这分明是投资大

​​​​

近日资本市场传出知名投资人林园“弃医投科”的消息,让不少医药投资者心生忐忑。难道连最坚定的医药多头都要撤退了?经过深入了解,这其实是一场美丽的误会。林园涉足科技股,不过是为了打新而进行的被动配置,用他的话说“愁到睡不着觉”、“投入可以忽略不计”。这分明是投资大师的一次“拈花惹草”出軌行為,远非市场传言的“移情别恋”。

投资界有个经典比喻:主力仓位是你的家,战术配置只是出门散步。林园此次涉足科技股,恰如一次精心计算的“散步”,而非“搬家”。据林园本人解释,旗下基金为了参与科创板新股申购,不得不配置少量科创板股票以满足市值要求。这种操作在投资界实属常见,就像进游乐场需要买门票一样,为了获得“打新”资格,必须持有一定市值的股票。更重要的是,林园对这次投资直言“很痛苦”,这恰恰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真正的投资大师都有自己的能力圈,林园的能力圈正是他那套“垄断、成瘾、刚需”的投资哲学。科技股虽然性感,但显然不在他的舒适区内。

数据显示,林园重仓的医药股——片仔癀、同仁堂等依然稳坐其投资组合的主力位置。这就像一个人的主食和点心,主食纹丝不动,尝个点心又何妨?如果说林园的這次“花边新闻”只是虚惊一场,那么医药行业的基本面则给我们更多坚定持有的理由。2025年被业内誉为中国创新药的“爆发元年”。数据显示,上半年获批的创新药数量已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这种加速度令人惊叹。就像种了多年的果树终于进入盛果期,前期投入的研发如今正在开花结果。在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等前沿领域,中国药企正从跟跑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在部分领域成为领跑者。这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创新,而是真正的原创突破。

医药行业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政策,而当前的政策环境正在显著改善。医保动态调整机制让新药从上市到进入医保的时间大幅缩短,解决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首次制定的“商保创新药目录”,为高价创新药开辟了新的支付渠道。这相当于给药企上了双保险——既有基本医保托底,又有商业保险加持。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总额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证明了中国医药创新的全球竞争力。

林园的这次操作,其实给普通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投资课:林园之所以对科技股投资“愁到睡不着觉”,正是因为他在自己不懂的领域缺乏安全感。这提醒我们,投资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边界,不要盲目追逐热点。医药行业是林园研究了十几年的领域,这种深厚的认知积累,不是短期热点可以替代的。

成功的投资组合就像一套房子,要有卧室、客厅,也可以有书房。对林园而言,医药股就是他的“主卧”,科技股的少量配置顶多算是个“书房”。我们在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时,也要明确什么才是核心资产,什么是战术配置。虽然医药行业整体向好,但内部正在分化。创新药、CXO(医药研发外包)、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的机会明显多于传统仿制药。这就像十年前的互联网行业,虽然都叫互联网公司,但电商、社交、搜索的命运截然不同。

投资市场永远不缺少故事,但缺少的是看穿故事本质的智慧。林园的“科技股初体验”只是一段小插曲,他对医药行业的坚守才是主旋律。在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提升、技术创新突破的三重驱动下,医药行业的黄金赛道属性并未改变。真正的投资高手,不会因为路边的野花而放弃自己精心培育的玫瑰园,而是会在照料好玫瑰园的前提下,偶尔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投资大师的每一个动作,不如学习他们的投资哲学: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作战,在看得懂的赛道上坚持。毕竟,投资最终的胜利,不是靠抓住每一个机会,而是靠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持续深耕。

来源:务本堂杂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