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尔滨市图书馆公然以月薪三千至四千元招聘硕博,竟美其名曰“参照事业单位标准”。这等薪资水平,简直是把寒窗苦读二十载的精英当作乞丐打发!更讽刺的是,此类“白菜价”岗位竟要求古典文学、历史学等专业博士,莫非图书馆真当自己是慈善机构,专收留“知识难民”?
哈尔滨市图书馆公然以月薪三千至四千元招聘硕博,竟美其名曰“参照事业单位标准”。这等薪资水平,简直是把寒窗苦读二十载的精英当作乞丐打发!更讽刺的是,此类“白菜价”岗位竟要求古典文学、历史学等专业博士,莫非图书馆真当自己是慈善机构,专收留“知识难民”?
所谓“带编”岗位,实则是精心设计的道德绑架。让博士们为了一纸编制,不得不接受连外卖员都不如的薪资。看看招聘现场人山人海的盛况——1万岗位10万人争抢,这哪里是招贤纳士?分明是逼着高学历人才上演“饥饿游戏”,用尊严换取铁饭碗的施舍!
当南方城市为博士豪掷百万安家费时,哈尔滨却用三千月薪“致敬知识”。这种操作无异于自断经脉,坐实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难怪东北成为人口净流出重灾区,连本地哈工大硕博都要南下谋生——用低薪逼走人才,再哭喊“振兴东北”,岂非又当又立?
图书馆辩解称公益一类单位薪资有限,却对隐性福利闭口不谈。若真按事业单位标准,为何不公示绩效奖金、社保比例? 这种“说半句藏半句”的套路,像极了黑心老板用“情怀”抵工资的把戏。须知公益不是剥削的挡箭牌,文明高地更不该沦为薪酬洼地!
当博士生在图书馆搬书整架,而初中生直播带货月入十万,这种荒诞现实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最大嘲讽。别让铁饭碗变成束缚人才的铁锁链!同时奉劝莘莘学子:与其跪舔编制,不如勇闯市场——真正的黄金屋,从来不在三千月薪的档案柜里!
来源:韵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