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吴川市吴阳镇国家二级渔港码头项目加速建设的建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09:18 1

摘要:渔业是吴川市吴阳镇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保障民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海洋经济战略的深入推进,现有渔业基础设施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渔船停泊、避风需求及现代化渔业产业发展要求。为破解这一困境,依托吴阳镇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与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吴阳镇国家二

渔业是吴川市吴阳镇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保障民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海洋经济战略的深入推进,现有渔业基础设施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渔船停泊、避风需求及现代化渔业产业发展要求。为破解这一困境,依托吴阳镇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与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吴阳镇国家二级渔港项目,不仅能筑牢渔业安全生产防线,更能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当地构建“渔业+”多元融合的海洋经济新格局。

一、项目选址:锚定天然优势,夯实建设根基

项目选址于吴阳镇沙角旋村鉴江入海口堤坝右侧,该区域兼具“天然良港基因”与“立体交通优势”,是建设现代化渔港的理想之地。

从自然条件来看,鉴江入海口作为淡水与海水交汇的特殊水域,水流态势稳定,泥沙淤积量少,常年保持较深的天然水深,无需大规模疏浚即可满足中小型渔船的常态化停泊需求。同时,入海口周边海域风浪相对平缓,且有堤坝作为天然屏障,能有效抵御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对港区的冲击,为渔船提供安全可靠的避风环境,这一自然禀赋是许多沿海区域难以复制的核心优势。

在交通配套方面,选址区域的“水陆双脉”优势尤为突出。水路层面,渔船从港区出发可直接驶入外海作业区,减少迂回航程,大幅提升渔业生产效率;同时,便捷的水路通道也为渔货直运周边沿海城市、甚至通过海运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奠定了基础。陆路层面,选址临近镇域主干道,且可通过快速路衔接湛江市区交通网络,未来随着配套道路的升级改造,渔货从港区转运至内陆市场、冷链物流中心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散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

二、项目规模与定位:对标二级标准,打造多功能渔业枢纽

本项目定位为国家二级渔港,是严格按照《渔港总体设计规范》及国家二级渔港建设标准规划的现代化渔业基础设施项目,其规模与功能设置充分契合吴阳镇及周边区域的渔业发展需求。

在核心指标上,项目规划占地面积达520亩,这一规模不仅能满足当前渔业生产的基础需求,更为后续产业拓展预留了充足空间。其中,渔港的安全避风容量设计为1000艘,涵盖60马力至200马力不等的中小型渔船,可完全覆盖吴阳镇及邻近乡镇的渔船避风需求,彻底解决以往台风季渔船“无处可避”的安全隐患。此外,项目规划建设5000吨级码头,该码头采用高规格结构设计,具备荷载能力强、靠泊稳定性高的特点,既能满足大型渔轮的卸货需求,也可接纳小型货运船舶停靠,为渔货外销与生产物资运入提供高效装卸平台。

从功能定位来看,本项目并非单一的“停泊避风港”,而是集“渔船服务、渔货处理、产业配套、安全保障”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渔业枢纽。通过整合停泊、避风、补给、维修、交易等基础功能,辅以仓储、加工、旅游等延伸功能,项目将成为辐射粤西地区的区域性渔业服务中心,助力吴阳镇从“传统渔业乡镇”向“现代化海洋经济强镇”转型。

三、建设内容:全链条覆盖,构建渔业产业生态

为实现“多功能、高效率、可持续”的建设目标,项目规划了六大核心建设内容,形成覆盖渔业生产全链条的配套体系,推动渔业产业从“单一捕捞”向“全价值链提升”转变。

(一)5000吨级码头及配套设施

码头主体采用沉箱式结构,长度约300米,宽度25米,设计年吞吐量达15万吨。码头配备4台10吨级龙门吊、6个渔货装卸泊位及2条冷链运输专用通道,可实现渔货“卸载-称重-预冷-转运”的无缝衔接。同时,码头区域将建设3000平方米的临时渔货交易区,配备电子磅秤、信息公示屏等设施,为渔民与收购商提供公平、透明的交易平台,避免“压价收购”等损害渔民利益的现象。

(二)现代化制冰厂

针对渔业生产中渔获保鲜的核心需求,项目将建设一座日产量50吨的制冰厂,采用先进的管冰制作工艺,所产冰块纯度高、降温速度快、融化率低,能满足渔船出海作业期间的保鲜需求。制冰厂将配套2000立方米的冷库,分为-18℃冷冻区与0-4℃冷藏区,分别用于长期储存冷冻渔获与短期保鲜鲜活渔货,有效延长渔产品保质期,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制冰厂将开通“渔船上门送冰”服务,通过专用冷藏车为停泊渔船按需供应冰块,解决渔民“取冰难”问题。

(三)渔船修造厂

为保障渔业生产安全,降低渔民维修成本,项目规划建设占地8000平方米的渔船修造厂,配备船台、坞道、起重机、焊接设备等专业设施,可承接渔船保养、零部件更换、小型改造等业务,同时具备建造100吨以下小型渔船的能力。修造厂将与周边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维修-配件-售后”一体化服务体系,大幅缩短渔船维修周期,减少渔民因船舶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仓储物流园

仓储物流园占地面积约50亩,规划建设3座现代化仓储中心与1条物流分拣线,总仓储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中,1号仓储中心为渔货加工区,配备清洗、切割、包装等自动化设备,可为渔民提供渔获初加工服务;2号仓储中心为冷链仓储区,采用多温区设计,满足不同品类渔产品的储存需求;3号仓储中心为生产物资区,用于存放渔网、燃油、渔具等渔业生产资料,为渔民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物流分拣线将与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合作,开通“渔货专线”,实现渔货从港区直达全国主要城市的“次日达”配送,打通渔货外销的“最后一公里”。

(五)海洋文化体验馆

为推动“渔业+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将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的海洋文化体验馆,分为“海洋科普区”“渔业历史区”“互动体验区”三大板块。科普区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海洋生态、渔业资源等知识;历史区以实物、图片、影像等形式还原吴阳镇渔业发展历程;互动体验区设置模拟捕鱼、渔船驾驶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渔业生产的乐趣。体验馆将定期举办“海洋文化节”“渔民文化展”等活动,打造成为吴阳镇海洋文化传播与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六)海鲜美食街

依托渔港丰富的渔货资源,项目规划建设长度200米的海鲜美食街,引入20-30家本地特色海鲜餐饮商户,统一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即商户从渔港直接采购鲜活渔货,现场加工制作,确保食材新鲜。美食街将突出“吴阳风味”,推出脆虾粥、清蒸鱼、椒盐皮皮虾等特色菜品,并设置海鲜大排档、主题餐厅等不同类型的餐饮业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美食街将配套建设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提升游客就餐体验,打造成为吴阳镇“海鲜美食名片”。

四、产业联动:聚焦品牌与生态,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

本项目并非孤立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与吴阳镇现有产业资源深度联动,通过“品牌赋能”与“生态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生态体系。

在品牌建设方面,项目将重点依托“吴阳脆虾(吴阳状元虾)”这一特色品牌,与中农国际农业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渔港+企业+渔民”的合作模式。渔港为企业提供稳定的渔货收购渠道与加工场地,企业则为渔民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并负责“吴阳脆虾”的品牌推广与市场销售,形成“捕捞-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同时,项目将建设“吴阳脆虾”展示中心,通过产品陈列、加工过程直播等形式,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推动“吴阳脆虾”从“地方特产”向“全国知名品牌”升级。

在生态协同方面,项目将与吴阳镇海洋牧场项目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海洋牧场项目将在渔港周边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种植海藻,构建人工生态系统,实现渔业资源的增殖与修复;而渔港则为海洋牧场提供物资补给、渔获回收等服务,形成“牧场养殖-渔港处理-市场销售”的闭环。这种“渔港+海洋牧场”的模式,既能减少传统捕捞对海洋生态的破坏,又能保障渔民收入稳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五、潜在挑战与应对建议:精准破局,保障项目可持续推进

尽管项目具备显著的优势与潜力,但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仍面临生态保护、资金保障、产业融合等潜在挑战,需提前规划、精准应对。

(一)生态环境保护:严守红线,实现绿色建设

鉴江入海口区域生态敏感,涉及红树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项目建设需将生态保护贯穿始终。建议在项目开工前,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明确生态保护范围与措施;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环保施工工艺,减少泥沙淤积与施工废水排放,严禁破坏红树林、湿地等生态区域;项目运营后,建立港区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实现渔货加工废水、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以及渔获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制作饲料、有机肥),确保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

(二)资金投入与运营:多元融资,提升运营效率

项目总投资预计达5亿元,单一的资金来源难以满足建设需求。建议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政府层面,积极争取国家渔港建设专项资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资金等政策支持,同时将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范围;企业层面,引入有实力的渔业企业、物流企业、文旅企业参与项目投资与运营,通过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市场层面,探索“渔港+物业”“渔港+金融”等运营模式,如通过出租仓储空间、提供渔业保险代理服务等增加收益,保障项目可持续运营。

(三)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统筹规划,避免各自为政

项目涵盖渔业、物流、文旅等多个领域,若缺乏统筹管理,易出现“各功能区块孤立发展”的问题。建议成立项目运营管理公司,负责港区的统一规划、招商与管理,制定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如对同时从事渔货加工与餐饮的商户给予租金优惠,对参与“海洋文化体验馆+美食街”联动活动的企业提供宣传支持;同时,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与当地渔业部门、文旅部门、交通部门的沟通协作,统筹推进渔货外销、旅游推广、交通配套等工作,实现各产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1+1>2”的产业融合效应。

六、项目预期效益:多维赋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吴阳镇国家二级渔港项目的建设,将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为吴阳镇及周边区域带来显著效益。经济层面,项目预计可带动渔货加工、物流运输、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每年增加地方财政收入5000万元以上,推动吴阳镇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10亿元;社会层面,项目将彻底解决渔船避风难题,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完善的配套设施提升渔民生产生活便利度,助力乡村振兴;生态层面,项目与海洋牧场的协同推进,将有效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吴阳镇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海洋经济强镇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吴阳镇国家二级渔港项目是契合国家海洋经济战略、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的重点工程。项目依托天然优势,定位清晰、功能完善、产业联动性强,若能妥善应对潜在挑战,必将成为推动吴阳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粤西地区渔港建设与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吴阳样板”。

来源:时刻在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