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位明朝的“佛系顶流”——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位明朝的“佛系顶流”——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这哥们儿有多离谱?
他在位48年,前十年勤学苦读、励精图治,
后整整三十年——
不上朝!不见大臣!不批奏折!
连过年百官磕头,他都躲在深宫装失联。
史书上写:“帝静摄深宫,万事不理。”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
皇上已开启“免打扰模式”,
信号弱,勿扰,谢谢。
于是民间炸锅了:
“万历在后宫炼丹修道,白天睡觉,半夜翻牌子靠抽签!”
别急,今天咱就扒一扒这位“躺平鼻祖”的真实人生:
他到底是在摆烂,还是在下一盘惊天大棋?
话说万历登基时才十岁,
老妈李太后管得严,老师张居正是个“卷王天花板”。
每天天不亮就被拎起来读书,
写错一个字,先生瞪眼;
说错一句话,老妈抄家法。
张居正还天天写《帝鉴图说》,
图文并茂教他“哪个皇帝勤政能活久点,哪个贪玩亡国快”。
小万历表面乖巧,心里OS:
“我是不是投胎投错了?别人童年是泥巴风筝,我的童年是四书五经。”
可他忍啊忍,终于等到张居正死了,
立马翻脸不认人——查家产、抄宅子、削谥号,
把恩师从“救时宰相”贬成“奸臣典型”。
这一波“死后清算”,
堪称古代版“等我长大了一定收拾你”。
从此,他正式开启“反向成长”模式——
你让我勤奋?我偏要躺平给你看!
但问题来了:
一个皇帝,真能三十年不露面,国家还不崩?
神奇的是——还真没崩。
虽然他不再上朝,可六部照常运转,边关军饷照发,张居正改革的税制还在收钱,
甚至三大征(宁夏之役、朝鲜抗倭、播州平叛)
全是他拍板打的!
也就是说——
人不在工位,但KPI照常完成。
这哪是摆烂?这是远程办公天花板!
有学者调侃:
“万历搞的是‘帝王OKR管理’——
定目标,放权力,结果导向,过程隐身。”
比现在某些老板还懂放权。
那他躲在哪?干啥呢?
答案很现实——身体不行了。
据《明实录》和太医记录,
万历长期患足疾+肥胖症+肾虚,
走路困难,站久了腿肿,
御医开的方子里全是“补肾益气”“健脾祛湿”。
他自己也在谕旨里坦白:
“朕近来头晕眼黑,力乏不兴……实在上不了朝。”
不是我不努力,是龙体不允许啊!
再加上他对文官集团彻底心寒——
每天奏折不是骂这个贪污,就是弹劾那个结党,
吵得跟菜市场似的。
他曾怒吼:“你们一个个争权夺利,还嫌朝廷不够乱?”
于是他选择:用沉默对抗内耗。
你不让我省心,我就让你摸不着我。
你们爱吵吵去,只要不出大事,
朕就在后宫喝养生茶、数银子、看内侍演小品。
但你以为他真不管事?Too young.
他有三根“暗线”掌控朝局:
1. 司礼监太监——替他批红(也就是代盖章);
2. 东厂锦衣卫——全天候监控百官动向;
3. 矿税太监——派到全国收钱,肥了内库,气疯地方官。
尤其矿税这块,他派人到处挖银矿、收商税,
搞得民怨沸腾,但他不在乎:
“你们骂归骂,钱进了我私库,我才踏实。”
所以你看,他不是昏君,
而是从“明面执政”转为“幕后操盘”。
表面上皇帝“失踪”,
实际上财政、情报、皇权核心一点没丢。
有点像公司CEO,不再参加周会,
但股权在手,审计常驻,重大决策还得过他这关。
更绝的是,他连继承人都不立,
让群臣天天猜“太子是谁”,
借此维持各方势力平衡。
这招叫——以不确定,控全局。
直到临死前一年,才勉强立了儿子朱常洛(后来的泰昌帝)。
结果这娃登基一个月就吃春药 overdose 挂了,
留下“红丸案”千古悬案……
这剧本,编剧都不敢写。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
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是懒还是狠?
答案可能是:又懒,又狠。
他确实倦政、怕烦、贪安逸,
但他也聪明地用制度和太监系统,
维持了一个帝国的基本运转。
他不是不想管,而是换了个方式管。
就像现在的“甩手掌柜型老板”——
不露面,但账本看得比谁都清楚。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
万历其实挺悲剧的。
小时候被当成“圣君模板”培养,
长大后发现理想与现实撕裂,
文官要他当道德楷模,
百姓要他风调雨顺,
他只想当个普通人,睡到自然醒,吃口热饭。
他在遗诏里写道:
“历年以来,每遇臣僚章奏,是非繁杂,无益于国,故多辍置。”
翻译:
“你们吵得太凶,我看烦了,干脆不看了。”
一句“我看烦了”,道尽帝王孤独。
如今,定陵地宫打开,
他的尸骨侧卧偏移,据说是因为棺材腐朽倒塌所致。
但民间仍传说:“万历至死不愿正对大门,
因为他知道——
活着时百官逼他上朝,死了也不让他们轻易参拜。”
如果你觉得这位“躺平皇帝”够硬核,
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有时候,最安静的统治,
可能藏着最深的算计。
#万历皇帝 #明朝历史 #三十年不上朝 #张居正 #明代野史 #宫廷秘闻 #皇帝躺平 #定陵 #太监干政 #矿税之祸 #红丸案 #历史八卦 #今日头条爆款 #抖音历史 #帝王心术 #文官集团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