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商品粮调出量占全国40%……近日,黑龙江省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丰收节庆祝活动,全面展示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新成就,持续增强广大种植户的种粮信心、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
本报讯 (记者 高伟 通讯员 孟维欣 姚杨 王长海)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商品粮调出量占全国40%……近日,黑龙江省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丰收节庆祝活动,全面展示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新成就,持续增强广大种植户的种粮信心、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信心。
“迎丰收”“庆丰收”“乐丰收”……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黑龙江省主场活动现场,多样农趣竞赛让人们互动,体验农耕文化,展现劳动风采。《丰收喜洋洋》《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充满乡土情怀的节目,让丰收节在稻花香与歌声中洋溢幸福与自豪。同时,活动还设置了“黑土优品”及定制农业集中展销区,65家企业带来的368款“黑土优品”授权产品及优质农产品亮相,借助“金秋消费”助农直播,实现了从田间展台直通线上直播间的衔接。智慧农业设备展示、应季瓜果蔬菜售卖区等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
互动式、情景式组团表演生动展现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滚南瓜、插秧、拔河等趣味运动项目让参与群众在竞技中感受丰收喜悦;“黑土优品”特色农产品展区集中展销大米、山珍、蜂蜜等优质农产品,有效提升了鸡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鸡西主会场,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农业展示相得益彰,营造出热烈喜庆的节日氛围。
“鸡西市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未来,将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鸡西市副市长齐剑萍表示。
绥化市明水县“迎双节·庆丰收”主题活动集中展了示农业、工业、文化、美食等领域的发展成果。崇德镇展区一枚枚经过彩绘、浮雕等技艺的鸵鸟蛋成为孩子们争相触摸的“明星展品”。“从来没亲眼见过鸵鸟蛋,今天真是开眼界了。”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市民王先生连连感叹,“通过这些展示,能真切感受到现代农业的多样性和创新力。”通达镇展台前,一场热闹的直播正在进行。“家人们看过来,这是通达镇自产的大米,颗粒饱满、米油浓厚,煮出来的饭特别香。”女主播李鑫手持手机,穿梭于展位之间,与线上观众实时互动。她说:“现在镜头一对,全国都能看到明水的好粮。多亏县里搭建的平台,让农民的好产品走出了黑土地。”
作为齐齐哈尔市最早开镰的地区,泰来县的丰收氛围格外浓厚。秋水切埋水稻秸秆还田现场观摩测产与研讨会成为一大亮点。现场可见,采用秋水切埋还田技术的水稻长势喜人,经测产,其亩产达670.3公斤,较半量春旋还田方式亩产提升11.2%。在大兴镇青岗村稻虾示范基地,小龙虾排泄物与腐殖质成为水稻“营养餐”、水稻荫凉与根系缝隙则为小龙虾打造“安全屋”,这种“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种养模式,既守住水稻绿色品质,又培育出肉质紧实、鲜甜醇厚的寒地小龙虾。
讷河市六合镇黎明村的马铃薯田也迎来了丰收季,今年,讷河市马铃薯种植总面积达3.05万亩,预计总产量10.69万吨。8月下旬起,早熟品种率先进入收获期,当地采用“农机+人工”协同作业模式,在提升采收效率的同时避免薯块破损;9月中旬起,中晚熟品种将集中采收,除鲜食销售外,其余马铃薯将送往深加工企业,转化为薯片、淀粉、薯泥等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让“小土豆”变身“大产业”。
《中国食品报》(2025年09月29日02、03版)
( 责编:叶家茂 王佳仪)
来源:食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