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国重器“运-20”共赴强国之约——成都七中初2024级课程讲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09:03 1

摘要:9月24日,一场以“运20——鲲鹏趣事”为主题的博雅课程讲座在成都七中高新校区举行。特邀嘉宾原中航工业成都凯天(161厂)陈页吉高级工程师,为初2024级学子揭开大国重器运20的神秘面纱,在一个个真实研发案例中,展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磅礴发展,厚植家国情怀,点

博雅课堂讲座

9月24日,一场以“运20——鲲鹏趣事”为主题的博雅课程讲座在成都七中高新校区举行。特邀嘉宾原中航工业成都凯天(161厂)陈页吉高级工程师,为初2024级学子揭开大国重器运20的神秘面纱,在一个个真实研发案例中,展现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磅礴发展,厚植家国情怀,点燃科学梦想。

“胖妞”鲲鹏:

大国重器的“硬核”与“温度”

“运20有个亲切的昵称叫‘胖妞’,它的实力却令人惊叹!”讲座伊始,陈页吉高级工程师用生动的比喻,瞬间吸引了同学们。大屏幕上,运20庞大的机身、强劲的引擎映入眼帘,它还有个更具气魄的代号——“鲲鹏”。运20的黑科技密码,在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变得通俗易懂。“大肚能容”(超宽体设计)的特性让它可轻松装载主战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是战略投送的“空中堡垒”;超临界机翼能大幅提升航程、减少油耗,飞得更远、更高效;“T”型尾翼赋予飞机更稳定的飞行姿态,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也能保障安全;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先进电传飞控系统代表着我国航空工业在设计与控制技术上的跨越式进步;高效快速装卸系统让物资投送“快人一步”,在抢险救灾、战略部署中尽显优势。

这些硬核技术背后,是无数航空人日夜攻坚的心血。运20的研发团队曾面临“调集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的攻坚指令,最终实现“5年首飞、8年交付”的惊人速度,“这不是奇迹,是中国航空人用智慧和汗水拼出来的底气!”

从立项到翱翔:

大国重器的诞生记

“2007年,对中国航空人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随着陈页吉的讲述,运20的研发历程缓缓展开。大屏幕上,“国家队”金字塔协作体系清晰呈现:由中航工业集团统筹,一飞院、西飞等核心院所牵头,分系统部件制造商、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层层协作,构筑起我国大型运输机研发的“钢铁长城”。这种举国体制下的协同创新,正是“中国速度”与“中国精度”的根源。

当讲到2013年1月26日西安阎良的那场首飞时,全场学子屏息凝神。视频中,运20原型机在跑道上轰鸣、加速、腾空,最终稳稳翱翔于天际。“那一刻,所有参研人员的眼泪都忍不住了。”陈页吉工程师的声音带着动容,“从立项到首飞,每一步都是在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每一次试验都是在为国家争口气!”全场子云少年掌声雷动,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运20的诞生,不仅填补了我国大型运输机的空白,更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研制载重50吨以上大型运输机的国家。与之辉映的是,2017年C919大型客机、AG600水陆两栖飞机相继首飞,中国在大飞机领域的“三剑客”正式成型,跻身世界少数能自主研发大型客机的国家之列。

航空梦与家国情:

七中少年的热血回响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自主研发大型运输机?”陈页吉抛出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刻思考。

他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年利比亚撤侨为例,揭示了战略投送能力对一个大国的意义:“中国拥有2.2万公里陆地边境线、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与14个国家接壤。如果把国家比作巨人,空中运输与远程投送能力就是巨人的‘双臂’,既能在灾难来临时送去希望,也能在同胞遇险时护其归家。”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家国情怀在同学们心中悄然扎根。现场互动环节,七中少年们的提问充满思辨与热忱:“运20的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技术瓶颈是什么?工程师们是如何克服的?”“未来运20还会有哪些升级方向?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中国航空事业做些什么?”

陈页吉工程师一一耐心解答,他鼓励同学们:“你们现在的每一次知识积累、每一次思维突破,都是未来中国科技腾飞的基石。希望你们中能走出更多航空工程师、科学家,让中国的‘鲲鹏’飞得更高、更远!”

博雅音乐厅里,成都七中学子们一袭蓝白校服,胸前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与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时而奋笔疾书记录运20的发展,时而为工程师的精彩讲述报以热烈掌声。这份专注与热忱,正是“志存高远、追求卓越”七中精神的生动写照。

播撒科学种子,厚植家国情怀

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航空知识的科普,更是一次家国情怀的浸润与科学梦想的点燃。

通过运20的研发故事分享,同学们看到了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理解了“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的深刻内涵;从工程师们的坚守与创新中,感受到了“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正如成都七中博雅课程的初衷,这场讲座以“大国重器”为载体,将科学精神、家国情怀融入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在震撼与感动中,萌发对科学的热爱、对国家的赤诚。当“科技强国”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具象为运20的每一个零件、每一次起飞时,它便成为七中少年们心中可触摸、可追逐的梦想。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在青春岁月里播下的科学种子,将在祖国的蓝天沃土上长成参天大树,续写“鲲鹏”翱翔的新传奇!

来源:锦绣巴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