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临终感悟:宿世因果无人能改,但有一事例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09:11 1

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虚云老和尚年谱》《法华经》《因果经》等佛教典籍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虚云老和尚年谱》《法华经》《因果经》等佛教典籍

虚云老和尚一生修行一百二十载,见证了无数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深知宿世因果业报丝毫不爽,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就在这位一代高僧临终前的最后时光里,他却对弟子们说出了一番震撼人心的话语。

老和尚明确表示,纵然因果定律如铁,但确实有一事例外,能够超越这看似无法撼动的宿命枷锁。

这究竟是什么事能够例外于因果定律?

虚云老和尚要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向后人传达怎样的修行密要?

一九五九年深秋,云居山真如禅寺梧桐叶正黄。

虚云老和尚已是风烛残年,身形愈发清瘦,但精神却异常清明。

几位得意弟子围坐在禅房内,其中有后来成为一代宗师的宣化上人,还有净慧法师等人。

夕阳西下,禅房内香烟袅袅,老和尚半卧在床榻上,双目虽已昏花,但目光依然深邃。

“师父,您常说’因果不昧’,弟子们也都深信业报轮回之理。”

“可您刚才又说有一事例外,这让弟子们颇为困惑。”

宣化上人恭敬地问道。

虚云老和尚微微一笑,那苍老的面容上泛起一丝慈祥的光芒。

“你们可知,贫僧这一生见过多少因果报应的事例?”

老和尚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字字清晰,开始回忆起自己一生中所见证的种种因果故事。

“当年在鸡足山,有一位施主,家财万贯,却悭贪成性,见到化缘的僧人总是紧闭大门。”

“后来此人暴病而亡,转世投胎为他家的一头毛驴,日日驮运货物,偿还前世不施之债。”

“还有那位恶霸地主,生前欺压良善,死后堕入饿鬼道,每日饥火中烧却食不得食。”

“其子为其做功德,请贫僧诵经超度,方才得以投胎为人,却生来痴傻,这便是 恶业余报 。”

弟子们听得心惊,深感因果业报之可畏。

虚云老和尚继续说道:“更有甚者,当年在南华寺时,见过一位前朝将军,因杀业太重,死后数百年来一直在地狱中受苦。”

“其家族后代虽然为其立庙祭祀,延请高僧做法事,但因其罪业深重,至今仍未能超脱。”

“那么师父,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改变这些宿世因果吗?”

净慧法师忍不住问道。

老和尚摇了摇头:“ 因果如铁律,丝毫不得差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无论是修道之人,还是凡夫俗子,谁也逃不过这因果定律的约束。”

听到这里,弟子们的心情都变得沉重起来。

如果连修行高深的大德都无法超越因果,那众生岂不是永远被业力所束缚?

宣化上人问道:“既然如此,师父为何又说有一事例外呢?”

虚云老和尚的眼中忽然放出奇异的光彩,挣扎着坐起身来,语气变得郑重起来。

正因为因果可畏,所以佛陀才要为众生指出一条超越之路。

“贫僧一生修行,经历无数磨难,也见证了无数因果报应的事例。”

“但有一次经历,让贫僧深深震撼,也让贫僧明白了什么叫做例外。”

老和尚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那是在他四十多岁时,正在终南山茅蓬中闭关修行。

一日夜深,忽然听到茅蓬外有凄厉的哭声。

他出门查看,只见一个青年男子跪在地上,满面泪痕。

“这位施主,深夜至此,所为何事?”

虚云老和尚慈悲地问道。

那青年见到老和尚,如见救星一般,忙磕头道:“大师慈悲,请救救我父亲!”

“我父亲被鬼魂纠缠,已经三年不得安宁,家中请了许多法师做法事,都无济于事。”

“听人说大师德行高深,特来求助!”

虚云老和尚了解情况后,随那青年来到他家中。

只见一个中年男子面色青黄,神情恍惚,口中不停地说着:“我错了,我不该害你们,请放过我吧……”

经过详细了解,原来这个中年男子年轻时曾经是个屠夫,杀生无数。

后来改行经商,本以为可以远离杀业,不料却经常被他所杀动物的怨魂纠缠,日夜不得安宁。

虚云老和尚为其诵经超度,但那些怨魂却不肯离去。

它们通过那中年男子的口说道:“他欠我们的命债,必须偿还,任何人都不能阻止!”

面对如此情况,虚云老和尚深深感叹因果报应之不爽。

这些怨魂的怨恨如此深重,即使高僧诵经超度,它们也不愿意原谅。

看来这中年男子真的要承受杀业的果报,无人能够改变这铁律般的因果。

就在老和尚也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

那中年男子忽然跪下,痛哭流涕地说道:“我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害了你们的性命。”

“现在我愿意用我的余生来偿还,我发誓从今以后不再杀害任何生灵,并且要用我的财产建寺造塔,超度一切有情众生。”

“如果你们还不解恨,我愿意现在就死,用我的命来偿还!”

说完,那中年男子竟然一头撞向墙壁,要以死谢罪。

虚云老和尚赶紧阻止,此时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些原本坚决不肯原谅的怨魂,竟然开始犹豫起来。

其中一个怨魂说道:“看他如此真心忏悔,倒也不似之前那般冷酷无情……”

另一个怨魂接话道:“是啊,他现在的忏悔之心,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真诚……”

虚云老和尚见机会难得,立即为众怨魂开示佛法,讲述 慈悲与宽恕 的功德。

“你们被杀害确实可怜,但现在他已真心忏悔,若能宽恕于他,不仅能让他改过自新,更能让你们积累功德,早日超脱苦海。”

经过一番开示,那些怨魂终于被感化,纷纷表示愿意原谅。

从此以后,那中年男子再也没有被鬼魂纠缠,而且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誓言,不仅终生不再杀生,还捐出大部分家产修建了三座寺庙。

多年后,这位曾经的屠夫竟然在临终时现出种种瑞相,安详往生。

回忆到这里,虚云老和尚的声音变得更加深沉。

“这件事让贫僧明白, 纵然因果定律如铁,但真诚的忏悔之心,却能感化一切怨恨。

弟子们听得入神,宣化上人问道:“师父,这就是您所说的例外吗?”

虚云老和尚点了点头,但又摇了摇头:“这只是其中一面。”

真正的例外,乃是至诚的忏悔之心配合真实的修行实践。

老和尚继续解释道:“你们要明白,因果业报虽然不爽,但佛法中有一个更高的法则,那就是‘心能转境’。”

“当一个人真正发起至诚忏悔之心,并且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这种忏悔的真实性时,就能够感化一切怨亲债主,从而超越原有的因果束缚。”

“但这种忏悔,绝非仅仅是口头上的认错,而是要做到三个层面。”

第一,要有真正的羞耻心,对自己所造的恶业深深忏悔。

第二,要有决定改过的决心,发誓永不再犯。

第三,要有实际的补救行动,以善行来弥补曾经的过失。

虚云老和尚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每一个字都深深印在弟子们的心中。

他继续讲述另一个案例:“贫僧在云门寺时,曾遇到一位前来求法的老妇人。”

“她年轻时因为家境贫困,曾经偷过别人的东西。”

“后来虽然家境改善,但心中一直不安,夜不能寐。”

“她听说贫僧在此弘法,特来求教。”

“贫僧告诉她,要想消除内心的不安,就必须真诚忏悔。”

“她当即发愿,不仅要将当年所偷的东西如数奉还,还要加倍赔偿。”

“更重要的是,她发誓要用余生来布施济贫,以善行来弥补过失。”

“后来这位老妇人真的做到了,她不仅找到当年被偷的那户人家,如数赔偿,还在当地建了一座义仓,专门救济贫困百姓。”

“从那以后,她内心的不安完全消失,晚年安详自在,临终时还现出种种瑞相。”

净慧法师若有所悟地说道:“师父,您的意思是说, 真诚的忏悔能够改变我们的心境,从而改变因果业报的显现方式?

虚云老和尚欣慰地点头:“正是如此。”

因果业报的确不可改变,但我们面对业报的心态和方式却可以改变。

“当我们以至诚忏悔之心面对过去的错误,以真实修行来净化内心时,原本的恶缘就能转为善缘,重业就能轻报。”

老和尚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绪,然后继续说道。

“《法华经》中有言:’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

“这佛性本来清净,不受业报所染。”

“当我们通过真诚忏悔回归本性时,就能超越因果的束缚。”

“这不是说因果律被打破了,而是我们找到了 超越因果的更高法则 。”

就在此时,虚云老和尚话锋一转,提到了那个能够真正例外于宿世因果的关键秘密。

正当弟子们屏息凝神等待这个惊天秘密的揭晓时,老和尚却陷入了沉思。

这个能够超越铁律般因果的究竟是什么?为何连怨魂都会被感化而放下仇恨?

虚云老和尚要传授给后人的这个修行密要,到底蕴含着怎样不可思议的力量?

虚云老和尚深深地看了看众弟子,缓缓开口道:“这个例外,便是‘至诚感通’四个字。”

“当一个人的忏悔达到至诚的程度时,就能感通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也能感化一切怨亲债主的慈悲心。”

老和尚的声音变得更加郑重:“ 真正的至诚忏悔,能够唤醒众生本具的佛性,这种佛性的光明一旦显现,就能消融一切业障。

“这就如同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无论黑暗存在了多久,光明一现,黑暗立即消散。”

“我们的真如本性就是这盏明灯,而至诚忏悔就是点亮明灯的火种。”

虚云老和尚接着讲述了一个更加震撼的案例。

“当年在鼓山时,有一位年轻的比丘,修行精进却总是心神不宁。”

“后来才知道,他前世曾是一名将军,在战场上杀害了无数敌军。”

“这些被杀的冤魂一直跟随着他,即使他今生出家修行,仍然不肯放过。”

“这位比丘来找贫僧求助,贫僧教他一个方法。”

“每日在佛前燃香,以至诚心为所有被他杀害的众生忏悔,并发愿要用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给他们,帮助他们早日超脱。”

“起初那些冤魂并不理会,但这位比丘坚持了三年,每日如此。”

“三年后的一个夜晚,那些冤魂终于被他的至诚心感动,集体现身向他致谢,表示愿意原谅他,并且要护持他的修行。”

“从那以后,这位比丘不仅心神安定,修行更加精进,后来证得了阿罗汉果位。”

弟子们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至诚忏悔竟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力量。

“师父,那么这种至诚忏悔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

宣化上人迫切地问道。

虚云老和尚微笑着说:“方法很简单,但做到却不容易。”

第一步,要真正认识到自己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恶业,生起深深的羞愧心。

“不仅要忏悔今生的过错,更要忏悔无量劫来的贪嗔痴三毒烦恼。”

第二步,要在佛菩萨面前发真实愿,誓不再造同样的恶业。

“这个誓愿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要真心实意,宁死也不愿再犯。”

第三步,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忏悔的真诚。

“比如杀生的要放生,偷盗的要布施,邪淫的要持戒,妄语的要说真话。”

第四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将自己所有的修行功德,毫无保留地回向给一切被自己伤害过的众生。

“这种回向必须是真心实意的,不能有丝毫的吝惜和保留。”

虚云老和尚停顿了一下,然后说出了这个修行法门的最高境界。

“当你能够真正做到这四步时,你的心就与诸佛菩萨的慈悲心相应了。”

这种慈悲心的力量是无边的,它不仅能感化一切怨敌,更能消除一切业障。

“因为在慈悲心面前,一切分别对立都会消融,一切怨恨仇杀都会化解。”

“这就是‘慈悲能化一切怨’的道理。”

老和尚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们要明白, 真正的忏悔不是为了逃避果报,而是为了觉悟本性 。”

“当我们通过忏悔认识到自己的佛性时,就会发现原来所有的众生都具有同样的佛性。”

“既然大家都是未来佛,又何来永恒的怨恨呢?”

“这种觉悟一旦生起,不仅自己的业障会消除,连那些怨亲债主也会因为感受到这种觉悟的力量而放下怨恨。”

夜已深沉,禅房内的烛火明亮如昼。

虚云老和尚看着围坐在身边的弟子们,慈悲地说道:“贫僧今日所说,乃是一生修行的心得体会。”

因果定律虽不可违,但忏悔之门却为一切众生敞开。

“无论造了多重的业,只要真心忏悔,配合实际的修行,都有超越的可能。”

“但你们千万不要以为有了忏悔法门,就可以随意造业。”

因果可畏,忏悔虽然殊胜,但预防更为重要。

“最好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老和尚最后叮嘱道:“ 记住,宿世因果虽然无人能改,但至诚忏悔之心,却能超越一切业障。

“这不是逃避,而是转化;不是侥幸,而是修行;不是神通,而是佛性的自然显现。”

说完这番话,虚云老和尚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不久便安然示寂。

他用自己一生的修行实践,为后人指出了一条超越因果束缚的解脱之道。

那就是以至诚忏悔之心,配合真实的修行实践,从而达到心能转境的境界。

这便是虚云老和尚临终感悟中的那个“例外”,唯有真诚的忏悔和慈悲的觉悟,能够在铁律般的因果面前开启超越的大门。

‌‌​​‌​‌​​‌‌‌‌​‌​​‌​​​​‌​​‌‌​​​‌​​‌‌​‌​‌‌​​‌‌‌​‌‌​​‌​​​‌‌​​​‌‌‌‌‌​​​‌‌‌‌‌​​​‌‌

来源:云水禅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