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暴躁、幻听、自言自语…家人却以为“鬼上身”6年误诊花近20W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00:25 1

摘要:20岁的小张(化名)安静地坐着,和三个月前刚入院时判若两人。那时的他,要么暴躁地摔东西,要么突然对着空气大笑,家人手足无措——他们花了六年时间,才终于明白:这不是"鬼上身",也不是"癔病",而是需要专业治疗的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

在成都精神科10多年,见过太多令人痛心的案例:

有人因延误治疗,从情绪低落发展成严重幻听

有人被“跳大神”耽误多年,错过最佳干预期

更有家庭耗尽积蓄,却因错误认知让病情恶化

魏显仪主任提醒:抑郁症不是“中邪”,早干预早康复

20岁的小张(化名)安静地坐着,和三个月前刚入院时判若两人。那时的他,要么暴躁地摔东西,要么突然对着空气大笑,家人手足无措——他们花了六年时间,才终于明白:这不是"鬼上身",也不是"癔病",而是需要专业治疗的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

几年前小张从司法大学毕业,原本前途光明,却突然开始变得"不对劲":半夜惊醒、无故发怒、看着手机自言自语、莫名大笑,奶奶坚信孙子是"冲撞了神灵",期间有过请神婆、做法事等操作;

后来孩子的母亲带他四处求医问药,有一段时间还试图把孩子送到精神病院,这6年各种方法都用了大大小小花了20多万,却始终不见好转。父亲和爷爷眼看着孩子一天天消沉,抽烟越来越凶,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偶然了解到成都心理翳生魏显仪。

魏主任第一次见到小张时,他非常敏感、眼神很冰冷,手指被烟熏得发黄,嘴里念念有词。经过系统评估,魏主任为他制定了分阶段的治疗方案:

1. 先用药物稳定情绪,控制他的攻击行为和幻听;

2. 结合物理治疗,调节大脑异常;

3. 待症状缓解后,再介入心理干预,帮助他重建认知。

父母带孩子面诊现场,需要在线咨询或挂号的点↓链接填表单

几个月过去,改变悄然发生。小张的烟从每天两包减到了几根,暴躁摔东西的情况再没出现过。每天早晨魏主任查房的时候,孩子母亲还会跟黄主任反馈说:“感觉儿子清醒通透了好多,他会主动问:"妈,我今天是不是又自言自语了?" 虽然幻觉还没有完全消失,但他已经能意识到"那些声音不是真的"。

魏主任说:"小张的康复就像拨开一层层迷雾,需要时间和耐心。接下来,我们要帮助他慢慢找回现实感,然后重新学习社交、工作,一步步回归生活。"

如今,小张的父亲每次来医院都会认真记录医生的建议,看着孩子一天天好转,母亲红着眼眶说:"要是当初没耽误那六年......" 魏主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不晚,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一切都还来得及。"

来源:成都精神科李含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