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照片背后的故事丨科技赋能密织网 空地协同筑平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08:23 1

摘要:在深圳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脉动中,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承载着上千万人的日常出行与生活。今年以来,深圳公安紧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安保主线,聚焦城市社会面安全稳定,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引领,通过科技赋能、机制创新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任建新

在深圳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脉动中,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承载着上千万人的日常出行与生活。今年以来,深圳公安紧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安保主线,聚焦城市社会面安全稳定,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引领,通过科技赋能、机制创新与精准治理相结合,构筑起地上地下联勤、空中地面协同、法治服务并重的立体化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交警铁骑在路面开展巡逻防控。

随着国庆假期脚步渐近,深圳即将迎来市民返乡探亲、游客来深打卡的出行高峰,道路流量激增、交通节点压力攀升的安全保障任务愈发紧迫。从地铁到机场,从校园周边到城市主干道,深圳公安未雨绸缪、主动作为,以坚定的决心、创新的手段和扎实的行动,织就一张覆盖全城的交通安全防控网,用“警察蓝”守护“烟火气”,为广大市民群众和来深游客的平安顺畅出行保驾护航。

“无人机+”赋能交通治理现代化

交警使用警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逻防控。

如果说交警铁骑是城市轻骑兵,那么警用无人机的应用则为这支骑兵队伍加上了一双天眼。近年来,深圳公安将科技赋能作为提升交通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通过无人机应用、智能信控系统和低空安全防护体系构建,实现交通管理从传统模式向智慧化转型。

9月1日开学首日,早上7:30左右,在福田区荔园小学(玮鹏校区),学生们背着书包,在家长陪伴下有序进入校园。多名交警与铁骑早已在学校门前斑马线、周边交叉路口就位,展开校园护航。与此同时,在附近的路口,一架警用无人机正在空中巡逻——这正是交警创新“无人机+”模式的实战应用。

“我们利用警用无人机对校园周边主要路口、路段进行高空巡查,实时掌握交通拥堵、车辆滞留等动态情况,及时调度路面警力进行精准疏导;通过‘空中喊话’功能对车辆及行人进行实时劝导,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电动车违法载人、走机动车道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取证。”福田交警大队机训中队中队长贺伟介绍道。

如今,警用无人机已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深圳交警围绕“规模化、实战化、勤务化”目标,创新构建“三位一体”无人机应用体系。无人机平台实现“单警控多机”,支持多台机巢无人机同时升空,创新“机巢+灯杆”部署方式,解决安装和维护难题。

目前,深圳交警无人机应用已拓展至4大类12个应用场景:建立高速公路自动巡检体系,检测交通事故、异常停车等事件;建立分级分类空中执法机制;打造交通事故快勘快撤机制;构建“普粤英”三语劝导体系,使70余个重点区域违停、赖停大幅下降。

智能信控系统破解城市交通瓶颈。深圳地理呈现东西狭长、南窄北阔的格局,职住分离特征导致潮汐现象明显,路网结构呈“扇形漏斗”特征。交警坚持“安全优先、兼顾效率、民意动调”原则,向信控精细化、智能化要效益。在事故预防方面,广泛应用动态“控左、控右”减交织、安全绿波控夜间车速;在高峰治堵方面,路口全天自动切换14套以上方案、建设586公里绿波带和354处微创新,年动态疏导超30万次。

在出行高峰时段,交警主要保障路网稳定高效运行。针对常态拥堵路口,因地制宜应用动态可变车道、移位左转、反转通行等动态车道管控技术,深度挖掘路口时空资源;针对经常打结的路口,通过前端视频叠加AI算法、加装传感器的方式,实时监测溢流风险并传输给边缘计算单元,自动截断绿灯,实现16个路口“防打结”管控。

“巡逻+科技”构建地铁隐形防护网

民警在地铁站巡逻,及时排查各类风险隐患。

深圳轨道交通线网长达609.6公里,日均客流量超894.79万人次,客运强度和线网密度长期稳居全国第一。面对国庆期间可能出现的大客流,深圳市公安局轨道分局深入践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理念,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对违法犯罪的事前预警和精准干预,以具有深圳特色的轨道治安防控模式护航地铁安全。

地铁安全,重在防控。轨道分局科学划分地铁重点站、热站及普通站,设立73个地铁警区和16个线路警区,将80%以上警力下沉一线。民警严格落实“2+5”勤务原则,建立“固定岗+步巡岗+视巡岗”立体巡查网格,实现警力高效覆盖。

为有效应对国庆期间可能出现的大客流,轨道分局根据客流量、重点站点、天气情况等情况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安保工作措施。一是协调属地分局、交警、城管等部门强化重点地铁口的治安隐患清理和秩序维护,互通共享地上地下实时客流情况,强化地上地下协同作战能力;二是压实地铁企业主体责任,指导、督促地铁运营单位以灵活利用站内广播喇叭、设置客流指引牌、明确有包无包通道标识、加派工作人员引导等方式做好大客流管控工作,严防地铁区域出现拥挤堵塞;三是督导地铁企业严格落实安检“三逢原则”,提高安全防范,守好安检“咽喉要塞”,严防活动期间违禁物品进站乘车,筑牢地铁安全屏障。

此外,深圳地铁便衣队的组建也让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向专业化、精细化迈出重要一步。地铁便衣队主要承担隐患排查、防范打击、接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等四项职能,他们在“隐身”与“现身”之间把握最佳平衡点,让市民在不受干扰的同时享受安全守护。今年以来,地铁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0.2%。

立体防控守护空中门户

民警在机场航站楼开展巡逻防控。

机场是一座城市的空中门户,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的出行。国庆期间,航班频繁,对此,深圳市公安局机场分局全面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公共安全隐患清查整治和突出违法犯罪打击查处等工作。

为营造规范有序的旅客安全出行体验,此前,机场公安聚焦“揽客扰序”这一焦点、难点问题,坚持打防结合、疏堵并行的策略,创新警务运作模式,建立专群协同的巡防机制,切实强化航站楼区域管控,从源头上遏制违规揽客行为。另一方面,主动联合交通、运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揽客、非法营运等行为实施全链条打击。如今,治安秩序显著改善,相关违法违规现象基本绝迹。

低空安全防护体系保障航空安全。机场公安构建“人防+物防+技防+联防”立体防控体系,成立“深圳机场防扰航联席指挥部”,整合公安、民航等12家单位,建立“1+N”联防体系。建设无人机侦测与反制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全天候轮值,构建“发现-研判-指挥-处置”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机场分局推出多项便民服务举措,全天候24小时为群众办理临时乘机证明提供便捷服务,实现网上办和现场办同步。今年以来,累计为群众办理临时乘机证明5.2万余份,帮助群众便捷顺畅出行。同时建立机场遗失物品找寻机制,累计为旅客找回遗失物品1700余件,窗口形象和旅客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国庆假期即将到来,深圳的街头已涌动着归乡的热潮与出游的欢腾。当市民游客攥着车票奔赴山海,总有一抹藏蓝色的身影站在车水马龙间,用坚守与智慧,为这座城市的“流动血脉”护航。

来源:深圳商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