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子多天在校门口怎么也拉不进去,老师建议先请假调整。那时我第一次直面“厌学”这个词,接下来的日子里,家里的气氛像凝固的冰块——孩子被情绪纠缠动不动歇斯底里,我则整日被“自责、恐慌、迷茫”反复裹挟,甚至不敢跟他多说一句话。
儿子多天在校门口怎么也拉不进去,老师建议先请假调整。那时我第一次直面“厌学”这个词,接下来的日子里,家里的气氛像凝固的冰块——孩子被情绪纠缠动不动歇斯底里,我则整日被“自责、恐慌、迷茫”反复裹挟,甚至不敢跟他多说一句话。
记得跟复学指导师第一次聊天时,他说:“咱们自己的情绪先稳住,才能托举起孩子,别自责,你没有错”这句话让我一下子哭了出来。后面他开始一步步教我先稳住自己的八个方法。
这八个方法源于佛学八正道,被称为“心理八段锦”,简单好操作,对我和孩子都管用。今天把这份“救心指南”分享给正在煎熬的妈妈们,咱们先稳住自己,孩子才敢跟着走出来。
1. 三分钟深呼吸:给情绪“物理降温”
指导师说,人烦躁时,鼻子后面的杏仁核(负面情绪加工中心)会充血升温,而慢慢吸入凉气能直接给它“降温”。
我试过无数次:孩子拒绝沟通摔门时,我急得手抖,就逼自己对着窗户做深呼吸——吸气时数4秒,屏息2秒,呼气6秒。不过3分钟,那种“要崩溃”的冲动真的会褪去,就像闷热天突然吹来一阵山风,清爽又安定。后来我把这个方法教给孩子,他情绪激动时,也会走到室外做几次深呼吸。
2. 闻香:让家里飘着“安心的味道”
“香气是最直接的情绪调节器。”他建议我在家摆些带自然香气的东西,我选了最常见的苹果和柑橘,偶尔会滴几滴野橘精油。
深深得吸气闻着野橘的甜香,情绪不自觉就平和了。孩子现在很习惯家里弥漫着舒服淡淡的香气。老祖宗说“君子配香”,原来真的藏着安抚情绪的智慧。
3. 深度倾诉:找个“听众”
“别把情绪憋成内伤,你需要一个‘情绪垃圾桶’。” 儿子厌学期间我不愿意跟任何人谈,有义务听了吐槽倾诉并知道怎么帮助我的只有复学指导师。从早到晚除了跟着学课和引导孩子之外,情绪崩溃之时倾倒了自己的痛苦,被接住情绪的感觉很好。
这里有个关键:听比说更重要。当孩子找我们吐槽时,千万别急着说教“你该努力”“别矫情”,我以前就犯过这错,结果儿子再也不愿开口。后来我只安安静静听他讲烦心事,哪怕不说话,他也会慢慢敞开心扉,而我也少了很多“被隔绝”的焦虑。
4. 动起来:把坏情绪“甩出去”
“情绪是流动的能量,要靠行动让它动起来。”千万别躺着瞎想,越不动越焦虑。
我选了跳操,每天早上跳15分钟,出一身汗,那些盘旋在脑子里的负面想法就淡了;行动起来的那一刻,烦恼真的会被暂时“清空”。而抑郁情绪的孩子很多都躺平在床玩游戏,网上有不少言论说抑郁是需要让他躺着的,老师说其实恰恰相反,我们需要推动孩子动起来,我们从跳绳app简单运动的小游戏开始,慢慢进阶到到肯出门骑行打羽毛球,孩子情绪真的好了很多很多。
5. 正念书写:把焦虑“倒在纸上”
他说正念不是什么玄乎的事,对我们来说,最简单的就是“专注一件小事”。建议我试试书写,把担心的事全写下来。
我买了个专门的“焦虑日记本”,每天睡前写几句:“今天孩子吃了我做的饭,是好迹象”“他愿意出门扔垃圾了,进步了”。就像歌德写《少年维特之烦恼》化解了自杀冲动一样,我写着写着发现,很多焦虑都是自己“放大”的,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糟。
6. 身体安抚:摸一摸“顺顺气”
中医说,膻中穴(两胸中央)是情绪淤积的地方,烦躁时揉一揉,能起到疏解作用。
揉肚子也管用,肠胃里有丰富的情绪神经,和杏仁核紧密相连,揉一揉能间接安抚情绪。鼓掌、跺脚也行——就像两军对垒时士兵会呐喊捶胸,大猩猩会捶胸顿足,本质都是通过触觉化解情绪。孩子现在紧张时,会不自觉地摸肚子,这是他自己找到的“小技巧”。
7. 专注小事:找回“能掌控的感觉”
娃休学后,我总觉得“一切都失控了”,这种无力感让焦虑变本加厉。指导师让我找一件“能沉浸进去的小事”,重新建立掌控感。我选择了沉浸式学习推动复学的课程,在心里默念“我许愿如果我儿子好了,我也要帮助其他还在困境中的妈妈”带着这份信念坚持下来。
8. 主动行动:别陷在“躺平式内耗”里
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他反复强调:“人最怕‘静止’,就像动物遇到危险会躲起来,但对情绪来说,躲着就是‘向下沉’的开始。”
我刚经历孩子休学时,天天躺着发呆,结果越躺越emo。后来逼着自己“动起来”:哪怕只是起床做一顿饭、出门扔个垃圾、给花浇点水,只要开始行动,就不会一直陷在负面情绪里。孩子也是,推动孩子从“躺着玩手机”到“愿意跳绳”到“愿意做家务”,再到“走出家门”,每一步“小行动”,都在把他往好的方向推。
现在,儿子已经重新回到了校园,虽然偶尔还会有情绪波动,但我们知道该怎么“接住”彼此。回头看才明白:孩子厌学的日子,不是“等待他好起来”,而是“我们一起好起来”的过程。
抑郁焦虑不是“洪水猛兽”,先靠这些小方法稳住自己的情绪,家里的“定海神针”立住了,孩子自然会感受到力量,慢慢走出阴霾。你要相信,难熬的日子总会过去,我们的孩子,都有重新发光的勇气❤️
PS:申请抑郁厌学休学妈妈互助群,妈妈们可以交流更多带孩子走出困境回到学校的心得
来源:用爱托举未来12354123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