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贵配角!传闻身家50亿,却总在剧组跑龙套,片酬还不够油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07:16 1

摘要:毕竟,有谁见过身价50亿,上午开豪车谈生意,下午就蹲片场啃盒饭的奇葩人物。

文:寒士之言

好好的富二代不当,偏要闯娱乐圈!

不得不说,他可真称得上娱乐圈最神奇的存在。

毕竟,有谁见过身价50亿,上午开豪车谈生意,下午就蹲片场啃盒饭的奇葩人物。

但就是这么个“奇葩”,却把反派演成了“人见人恨”;把皇帝演成了“老戏骨天花板”。

他就是——冯嘉怡。

单听名字,你也许陌生,但这张脸,你准认识.....

拼下的江山

冯嘉怡的底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拿命换的。

他14岁那年,被扔到澳大利亚,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混。

有多苦多难,他都只字不提,只管这叫“试、撞、找机会”,绝口不提“奋斗”二字,骨子里的硬气也是非比寻常。

但不得不说的是,他家里并不是一穷二白,那个时候能出国留学的,可都不是一般人。

而冯嘉怡的父亲就是妥妥的生意人,也早给他铺好了路:学金融,管公司,继承家业。

但对于他从小就念叨的演员梦,家里人的回答就一个白眼:不准。

毕竟,梦想这东西,是烧钱的玩意儿,尤其是演戏,谁知道能不能混个名堂出来呢?

冯嘉怡比谁都清楚,所以他没犟,乖乖出国学了金融,回国后一头扎进商海,从零开始,酒店、房地产,硬是给自己拼出了一片商业江山。

这下钱有了,腰杆直了,他也有资格,去“玩儿”那个遥不可及的梦了.....

这个梦,在06年给了他机会,从此他开始了“上午进组,下午开会”的日子。

导演滕华涛正在为《双面胶》找人,第一反应就是某次聚会上的冯嘉怡。

没学过表演,但身上那股子商人的精明劲儿,和那张能把故事说得天花乱坠的嘴,一下就勾住了滕华涛。

可没接受过科班训练的冯嘉怡,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就接下了,但没有一点经验怎么办?那就自己练。

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架起一台摄像机,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地抠,比他当年开第一家酒店时还魔怔。

后来在片场,海清看着他的表演,惊得合不拢嘴,悄悄问导演:这人是哪个学院毕业的?

滕华涛一脸得意:“我一做生意的朋友。”

冯嘉怡自己也说得坦白:我不靠这行吃饭,但不接会后悔。

靠着这个想法,他把生意场上的逻辑带进了剧组,剧组成了公司,角色成了岗位。

他还给自己定了个:“金牌中层”的名头——啥都能干,干啥都行,而且从不掉链子。

在他看来,演戏和做生意没区别,都是解决问题。

拿到一个角色,就像接手一个新项目,怎么把它做到最好,让客户、观众满意,就是他的全部目标。

精明的脸下,藏着一颗不甘的心

很长一段时间,冯嘉怡的脸几乎和“奸商大佬”划上了等号。

从《蜗居》里把海萍耍得团团转的陈寺福,到《风吹半夏》里老谋深算的裘毕正,再到《长安的荔枝》里那个笑里藏刀的何有光。

他总能把那份油滑、那份阴险刻画得让你牙痒,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人演得真好,换个人来,没这个味儿。

观众对他是又恨又服,导演也爱用,这类角色几乎成了他的“舒适区”。

可冯嘉怡偏不,他觉得演自己多没劲,演一个和自己天差地别的人,那才过瘾。

毕竟,他骨子里是个企业家,而企业家的天性,就是不断打破和扩张。

所以,当他要去《少林问道》里演一个看破红尘的高僧时,身边人都觉得他疯了。

“你这张脸,演和尚,观众能信?”

但不信邪的他就是演了。

可当他要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挑战垂垂老矣的圣人唐玄宗李隆基时,连他自己心里都犯嘀咕。

一个精神抖擞的中年商人,怎么去演一个被酒色掏空、步履蹒跚的暮年帝王?

而他用了最笨的法子:开拍前,他把自己逼到生理极限,不吃、不睡,硬生生熬出那份憔悴和疲态。

甚至整天佝偻着腰,满片场溜达,对着镜子模仿老人颤抖的手,揣摩帝王在生命尽头那最后一丝威严。

等到剧集播出后,那个老态龙钟却又余威尚存的李隆基,打脸了所有质疑。

不得不说,冯嘉怡确实用实力,撕下了别人贴的“标签”。

但围绕在冯嘉怡身边,还有一个“标签”,就是50亿。

演得起也放得下的底气

而关于他这50亿身家的传闻,仿佛永远是最吸引人的话题。

他对此也是很少解释,问多了就说没那么多,但有时又开玩笑说:“我倒希望他们传我有500亿,反正你管不住别人的嘴,不如让这个说法帮你被人记住。”

所以这50亿是真是假,咱也不知道啊。

不过,他确实开着豪车去片场,也确实大方到能把自家产业借给剧组当场景。

可一转头,他又和群众演员一块儿,蹲在马路牙子上,吃着十块钱的盒饭,没有半点架子。

这几年,更是越来越纯粹,名下好几家公司都已注销,似乎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表演里。

可离谱的是“带资进组天花板”的标签,反而贴得更牢了。

不得不说的是,他是真的纯粹爱演戏,毕竟现在有多少演员能做到他这样,几乎不接受采访,也从不炒作,更不上综艺的。

而他对此,也只是说:我不是靠演戏谋生的人,但我对这事,是认真的。

这份对演戏热爱的底气,娱乐圈也是独一份。

毕竟,演戏对于他来说,不是他的副业,而是他要用一辈子去打磨的手艺。

就像他私下里爱琢磨的那道西红柿炒鸡蛋,看着是道家常菜,谁都能做,可火候、调味、出锅的时机,处处是功夫。

他活得踏实,演得真实。

就像他总念叨的:“你没饭吃,就去找饭吃。有饭吃,就好好吃饭。演戏这事,没多复杂。”

这份游刃有余,这份“演得起,也放得下”的底气,恐怕才是他身上最值钱的东西。

来源:千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