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援疆15载 红船情牵沙漠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9 07:10 1

摘要:■记者 王嘉宁 杨永昌 摄影报道辽阔西域的大漠绿洲之上,金色胡杨挺立着岁月的坚韧,也见证着嘉兴与沙雅跨越千里的深情携手,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嘉兴对口援建沙雅15周年。15年来,嘉兴援疆人为这片土地带去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与民生温度?在两地干部

转自:嘉兴日报

果园中,潘红涛(左)和艾尔沙提·尼亚孜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

在沙雅一所中学内,学生升旗手扛起了五星红旗。得益于嘉兴援疆资金,沙雅全县23所乡镇中小学的校园设施、环境有了改善。

任艳忠(右)和妻子连彩凤在他们的枣园中。

曹宇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教育集团,在沙雅七中为孩子们讲红船精神和爱国故事。

金倩燕在沙雅县第二人民医院。她来自嘉兴市妇保院,填补了沙雅不孕不育诊疗的空白。

沙雅县人民医院,工作中的金益(右)。

培训中,阿卜力克木·伊斯马伊力站在采棉机上。

古丽孜巴·阿力木在她自己的房间里抱着她的熊。嘉兴援疆资金帮她添置了书桌、台灯等学习物件。

■记者 王嘉宁 杨永昌 摄影报道

辽阔西域的大漠绿洲之上,金色胡杨挺立着岁月的坚韧,也见证着嘉兴与沙雅跨越千里的深情携手,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嘉兴对口援建沙雅15周年。15年来,嘉兴援疆人为这片土地带去了怎样的发展机遇与民生温度?在两地干部群众心手相牵的“双向奔赴”中,沙雅的城乡面貌、百姓生活又迎来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崭新变化?

九月的沙雅,无边的棉花田绽放出雪白的“花朵”,22岁的阿卜力克木·伊斯马伊力早已成为一名采棉机驾驶员。得益于嘉兴援疆资金的投入,他免费参加技能培训后,如今的月收入抵得上过往一整年。

只要来到沙雅县海楼镇亚克布拉克村,没有人不认识这里的种植大户潘红涛。在嘉兴援疆干部的对接中,平湖市、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专家人才一拨拨来到这里,从果树修剪到土壤改良,“老潘兄弟”早已成为当地带动共同富裕的能手。

援疆援的是什么?就金益的理解而言,是要帮助每一个来看病的群众治好病,暖住心。新婚没多久,金益就作为援疆医生来到他乡,治好的病人经常热情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他说,援疆是他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次决定。

援疆资金送来的新书桌,让古丽孜巴·阿力木的作业本终于有了平整的“家”。以前,她总伏在又小又破的旧桌上写字,现在指尖划过光滑的桌面,连台灯的光都暖得刚好。如今,嘉兴援疆资金已经帮助当地1020户贫困学子添了书桌、台灯,小小的物件里,装着稳稳的希望。

从嘉兴市妇保院到沙雅县第二人民医院,金倩燕到来前,当地不孕患者得花3倍成本远赴乌鲁木齐求医。9个月间,她不仅填补了当地不孕不育诊疗的空白,让11例患者获诊治、4人成功怀孕,还为月经不调女性建立内分泌档案。如今诊室里,患者不用再奔波,满是盼来新生的暖。

当互联网的浪潮与大漠风沙交汇,任艳忠夫妇在嘉兴援疆政策的帮助下学会了直播带货。从最初面对镜头的紧张,到如今开始自导自演“段子”,他们家的脆枣也伴随着网线走到了更远的地方。

悄然间,沙雅校园里多了张嘉兴来的新面孔——曹宇。她总带着红船模型走进课堂,指尖划过船身,给孩子们讲南湖红船的故事:“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坐标。”她还和维吾尔族孩子一起画“民族手拉手”画卷,给大家唱爱国歌曲。孩子们眼里的光越来越亮,爱国情怀在倾听与分享里扎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这么悄悄融进了校园的晨光里。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