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济南创新盘活地下空间资源,将人防工程转型为多元便民服务综合体。济南今夏开放11万平方米避暑纳凉点,新增数千公共停车位,建设多个宣教点,最大限度开发利用人防工程资源,实现战备资源惠民利民的多重效益。济南正通过“人防+”模式,让地下空间成为服务市民、赋能城市的活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史安琪
济南创新盘活地下空间资源,将人防工程转型为多元便民服务综合体。济南今夏开放11万平方米避暑纳凉点,新增数千公共停车位,建设多个宣教点,最大限度开发利用人防工程资源,实现战备资源惠民利民的多重效益。济南正通过“人防+”模式,让地下空间成为服务市民、赋能城市的活力枢纽。
从单一避暑到多元服务的公共空间
炎炎夏日,济南的人防纳凉点成为市民消暑的首选之地。2025年,全市精心开放9处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纳凉点,为市民提供清凉舒适的避暑环境。
据了解,人防工程具有“冬暖夏凉、温湿恒定”的优势,今年6月下旬到8月底,济南持续开展“要纳凉到人防”惠民活动。其中,佛慧山人防工程内的“济南国动初心长廊”独具特色,将阅读区、红色影院和健身角巧妙融合,为市民打造了一站式的休闲娱乐空间。这里不仅有乒乓球桌、台球桌、羽毛球场地等运动设施,还设有“清风书屋”和“清风影院”。
纬十二路人防工程的“廉洁文化长廊”同样别具一格,将纳凉与廉洁教育有机结合。市民在享受清凉的同时,还能通过丰富的展览和生动案例接受廉洁文化熏陶,该纳凉点单日最高覆盖人数达1530人次。
今年的“清凉一夏”活动聚焦“群众性、实用性、公益性、创新性”,推出了文艺演出、运动健身、影视展播、康养义诊、法律咨询等30余项便民惠民服务。
济南市国动办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张建表示,这些活动不仅方便市民,还能吸引市民走进人防商圈,带动消费,切实让大家得便利、有收获。
破解城市停车难的“超级车库”
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一直是济南市国动办的重点工作。近年来,该部门积极推进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利用,通过多种措施整合人防工程资源用于公共停车,有效缓解了城区停车压力。
在规划阶段,济南市充分考虑周边停车需求,将人防工程平时使用功能优先确定为公共停车。对在建项目,安排专人靠前服务,推动项目尽快投入使用。针对已建成的人防工程,则指导相关单位和部门挖掘停车潜力,通过增设泊位、错时共享等方式提升停车效率。
2024年,全市共新增人防工程公共停车位7046个,超额完成政府民生实事中5000个车位的年度目标。目前,济南人防工程公共停车位总数已达3.36万个。例如,泺文路人防工程停车场新增190个车位,有效缓解了齐鲁医院和泉城广场商圈周边的停车压力;多家医院的地下人防工程停车场对外开放,方便了就医群众;章丘、商河、平阴等地的闲置人防工程也积极盘活,服务于周边购物市民。
济南市采取“规划引导+盘活存量+智慧管理”的组合策略,系统破解停车难题。在新建民用建筑时,便引导建设单位在满足战时功能前提下优先建设地下停车场。对既有人防工程,则通过改造升级持续释放停车资源。目前,这些人防停车位广泛分布于商业综合体、医疗卫生机构及公共服务场馆周边,极大便利了市民的日常出行与生活。
地下停车场变身国防教育新课堂
在提供休闲与停车服务的同时,济南市国动办还积极盘活人防资源,拓展其国防教育功能,先后在经四路人防工程、经十一路人防工程、纬十二路人防工程、佛慧山515人防工程建设了“国防动员公益书屋”、“国防动员廉洁文化长廊”、“清风书屋”、国防动员普法宣传教育点。特别是槐荫区清源路平战转换人防工程,被打造成为集演练、实训、展览展示于一体的国防动员宣传教育基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该工程位于西城实验中学地下,平时为停车场,战时为人员掩蔽部。自2016年被列为全省人防工程平战转换试点以来,一直作为重要示范样本。为深化国防教育,2023年底,济南市国动办又投入专项资金,对工程进行升级改造,不仅完善了战时功能设施,还增设了国防教育展板、音视频设备及会议场所,为开展常态化教育宣传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自2024年4月底提升改造完成以来,该基地功能显著拓展。全市先后有40余家人防工程管理单位在此开展平战转换专项演练,提升实战能力。更引人注目的是,基地积极面向青少年开展国防教育,成为中小学开展国防研学与防空防灾演练的重要平台。
一年多来,该基地已接待30余所学校数千名学生前来参加沉浸式学习活动。学生们通过参观展陈、观看演示、参与应急疏散演练等方式,直观了解人防知识,增强了国防观念和应急技能。
清源路人防平战转换工程通过“平战结合、寓教于练”的模式,有效丰富了全民国防教育的实践载体,成为济南市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的亮丽名片。
人防工程的多元化利用——从停车场、纳凉点到社区教育基地,正悄然改变着济南市民的生活习惯。这座城市的“地下长城”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战备功能,成为服务民生、支持发展的重要支撑,展现出“人民防空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来源:生活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