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说我写代码太慢要降薪,交接项目时他问:你这破代码谁能维护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07:11 1

摘要:技术总监王胜利站在会议室前方,手里拿着一份绩效报告,声音故意放得很大。他那张三十出头的脸上写满了得意,仿佛在享受这种掌控他人命运的快感。

"李师傅,你的开发效率严重拖后腿,从下月起薪水降30%,不服气可以走人。"

技术总监王胜利站在会议室前方,手里拿着一份绩效报告,声音故意放得很大。他那张三十出头的脸上写满了得意,仿佛在享受这种掌控他人命运的快感。

会议室里坐着整个技术部门的人,年轻程序员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中带着幸灾乐祸的味道。HR小陈在一旁认真做着记录,偶尔抬头看一眼坐在角落的老李。

46岁的李建国——大家都叫他老李——静静地坐在最后一排,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个空降了三个月的新领导。

"别人一天能写800行代码,你才写80行,这效率谁受得了?"王胜利继续说道,语气里满是不屑,"现在公司要降本增效,你这种养老型员工..."

"王总,代码质量..."老李终于开口,声音很平静。

"什么质量?"王胜利粗暴地打断了他,"能跑就行!现在是敏捷开发时代,快速迭代才是王道!你那套老古董思维早该淘汰了!"

老李看了看周围幸灾乐祸的同事们,缓缓起身收拾桌上的笔记本:"交接可以,但下周你们就知道后果了。"

这句话让会议室里的笑声戛然而止。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图片源于网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1

降薪决定宣布后的一周里,整个技术部门都在议论这件事。

茶水间里,几个年轻程序员围在一起,压低声音却故意让老李能听到。

"李叔这次踢到铁板了,王总可是从大厂来的。"25岁的前端程序员小张一边泡咖啡一边说道。

"就是,还在用老掉牙的SSH框架,现在都微服务了。"28岁的后端程序员小赵附和着,"我看过他的代码,一个简单功能写成那样,连新人都看不下去。"

26岁的全栈程序员小刘更是直接:"8年写成这样更说明问题,完全没进步。像我们这种有冲劲的年轻人,才是公司需要的。"

只有老员工陈哥看不下去了:"别说了,人家在公司8年了,你们才来几个月。"

"8年更说明问题!"小张不以为然,"这说明他根本没有学习能力,被时代淘汰是必然的。"

老李路过茶水间,听到这些议论,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他只是默默地接了一杯开水,然后回到自己的工位上。

而此时的王胜利,正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其他部门领导的"膜拜"。

"王总就是厉害,一来就敢动老员工。"人事经理竖起大拇指,"那个老李确实该收拾收拾了。"

"这算什么,"王胜利摆了摆手,脸上满是骄傲,"现在都是云原生容器化,他那套单体应用太落后了。还在用Tomcat?Nginx+Node.js不香吗?"

"还有他那代码,完全不符合设计模式,可维护性太差了。"王胜利继续炫耀着自己的"专业知识","我在阿里的时候,这种代码根本过不了review。"

财务总监好奇地问:"王总,您在阿里待了多久?"

"半年多吧,"王胜利轻咳一声,"主要是项目太多,抽不开身,不然肯定会转正的。"

他没有说的是,那半年其实只是实习期,而且还被导师多次批评代码质量有问题。

下午的技术会议上,王胜利更是将自己的"管理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这次我们要重新规划技术架构,"王胜利指着白板上的流程图,"李师傅年纪大了,思维跟不上了,这很正常。所以新项目我决定全部交给年轻人来做。"

小张举手发言:"王总,那老系统怎么办?"

"老系统就让李师傅继续维护吧,"王胜利挥了挥手,"反正也没什么技术含量,适合他这种...嗯,经验型员工。"

会议室里传出善意的笑声,只有老李依然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

"年轻人有冲劲,老员工有惰性,这是规律。"王胜利总结道,"公司要发展,就必须淘汰落后产能。李师傅,你就安心维护老系统,新技术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

老李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

散会后,老李依然是一个人默默地回到工位上。他每天9点准时到公司,6点准时下班,从不加班。午休时独自吃饭,经常拿着技术文档在看。

最让人奇怪的是,他经常会对着服务器监控界面发呆,有时候一看就是半个小时,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你们说,老李会不会在服务器上留什么后门?"小刘有些担心地问道。

"不可能吧,"小张摇头,"就他那技术水平,能写出后门来?"

"也是,"小赵附和,"估计就是不甘心被降薪,故意装深沉吧。"

然而,如果他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老李看监控时的眼神并不是发呆,而是在观察着什么极其重要的东西。那种专注和深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在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02

一周后,正式交接的日子到了。王胜利特意选择了大会议室,还让投影仪准备就绪,显然要来一场"技术表演"。

"今天让大家看看什么叫不规范代码,引以为戒。"王胜利站在投影屏幕前,语气里带着教师般的权威感,"李师傅这8年写的代码,就是反面教材。"

整个技术部门的人都坐在会议室里,连其他部门的同事也来了不少。老李坐在最前排,面对着自己的代码被投影在屏幕上。

"你们看这里,"王胜利用激光笔指着屏幕,"为什么要写这么多try-catch?一个catch就够了,这样写完全是浪费时间。"

"还有这个循环,"他继续指点着,"为什么不用stream?还在用老式for循环,完全不符合现代Java编程规范。"

"看这个方法,天哪,200行代码!"王胜利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完全违反单一职责原则!这样的代码谁敢维护?"

"还有这些注释,写得比代码还长,"王胜利摇头叹息,"真不知道这8年是怎么混过来的。"

老李想要解释:"王总,这个try-catch是因为..."

"别解释了,"王胜利粗暴地打断,"错就是错,还找什么借口?代码质量摆在这里,容不得狡辩。"

老李又试图说明:"这个系统比较特殊,涉及到..."

"特殊?"王胜利冷笑一声,"代码就是代码,没有特殊不特殊的!这就是典型的为自己的技术水平低找借口!"

会议室里响起了附和的笑声。

接下来,王胜利开始了更深层次的"专业分析"。

"这代码一看就是网上抄的,毫无设计思想,"他指着屏幕上的一段逻辑,"8年程序员写成这样,我怀疑基础都不扎实。"

小张举手发言:"王总说得对,现在AI都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代码。"

"确实,"小刘也附和道,"这种写法在我们学校都拿不了及格分。"

"幸好要换人了,"小赵摇头说道,"不然这代码真的没法维护。"

王胜利满意地点头,然后转向老李:"李师傅,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老李看着屏幕上自己的代码,那些被嘲笑的try-catch,被质疑的循环,被批评的长方法,沉默了很久。

"没什么要补充的。"他缓缓起身,开始收拾桌上的资料。

"等等,"王胜利叫住了他,用一种胜利者的语气说道,"你这破代码谁能维护?写得跟屎一样,看都看不懂!"

这句话引来了会议室里最大的笑声,年轻程序员们笑得前仰后合,仿佛听到了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

老李停下了收拾资料的动作,抬头看着王胜利:"既然你们觉得我的代码是破代码..."

他的声音很平静,没有愤怒,也没有辩解。

"那就让更厉害的人来维护吧。"

老李将最后一个文件夹放进包里,然后直视着王胜利的眼睛:"不过我提醒一句,下周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后果了。"

"威胁?"王胜利冷笑道,"你以为公司离了你就转不了?李师傅,时代变了,这里不需要恐龙级的程序员了。"

老李背起包,最后环视了一圈会议室里的同事们:"不是威胁,是善意提醒。"

说完,他径直走出了会议室。

"切,装什么大尾巴狼,"王胜利对着老李的背影说道,"明天开始,我们的开发效率至少提升300%!"

会议室里再次响起了掌声和笑声。

小刘信心满满地说:"王总,我已经准备好重构这些老代码了,保证比原来简洁高效。"

"很好,"王胜利满意地点头,"让我们一起见证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没有人注意到,老李在离开会议室后,特意绕到了服务器机房。

他站在一排服务器前,看着那些闪烁的指示灯,轻声对值班的运维小王说:"小王,这几天多注意监控,可能会有些...不寻常的情况。"

"李哥,什么情况?"小王好奇地问。

老李摇了摇头:"说不清楚,总之多留个心眼。"

03

老李离开后,小刘兴致勃勃地接手了项目。

第一天,他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重构"。

"这些冗余的try-catch全部删除,"小刘对着屏幕自信满满,"一个异常处理就够了,写这么多纯粹是浪费。"

"这个循环也要改,用stream多优雅,"他继续操作着,"老李这种老程序员就是思维固化。"

小张在一旁看着:"刘哥,你这改得真不错,代码简洁了不少。"

"那当然,"小刘得意地说,"我可是科班出身,不像某些人半路出家。"

第二天,系统开始出现偶尔的卡顿。

"怎么回事?"用户反馈页面加载变慢了。

小刘检查了一下监控数据:"应该是正常的系统波动,磨合期都会这样。"

王胜利也很淡定:"没问题,新代码需要适应期,这很正常。"

第三天,卡顿现象更加明显了。

客服部门开始接到用户投诉电话:"你们的系统怎么这么慢?点击半天没反应。"

小刘有些紧张:"我再优化一下数据库查询。"

第四天,系统开始出现零星的报错。

小张看着错误日志有些担心:"这些错误提示我都没见过。"

小刘强撑着说:"小bug而已,我这就修复。"

但是到了第五天早上9点,灾难终于全面降临了。

整个核心业务系统彻底崩溃!

用户无法登录,无法下单,无法支付,甚至连基本的页面都打不开。所有的业务流程全部停摆。

客服部的电话被愤怒的用户打爆了:

"你们这破系统怎么回事?我的订单数据都丢了!"

"什么时候能修好?我们公司还要不要做生意了?"

"这种低级错误也会犯?你们技术部门都是吃干饭的吗?"

运营部门的经理冲进技术部:"系统怎么全挂了?!我们的业务完全停摆了!"

老板也亲自赶了过来,脸色铁青:"到底什么情况?损失有多少?"

小刘对着满屏的错误日志完全懵了:"这...这些错误我从来没见过。"

小张也傻眼了:"为什么删掉那些try-catch后会报这么多异常?"

小赵更是抱着头:"数据库连接为什么一直在断开?这根本不可能啊!"

三个年轻程序员围在电脑前,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报错信息,彻底慌了神。

"我们...我们真的搞不定..."小刘的声音都带着哭腔。

王胜利这时候只能硬着头皮上场了。

"小问题,我亲自处理。"他挽起袖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肯定是李师傅故意留了什么后门。"

"对,一定是这样!"小张如获救命稻草,"他肯定动了手脚!"

王胜利坐到电脑前,开始了他的"技术表演":"重启一下服务器就好了,这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

然而重启后,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整个系统不仅没有恢复,反而出现了更多奇怪的错误。

"那就回滚代码,"王胜利额头开始冒汗,"恢复到修改前的版本。"

但是当他们尝试回滚时,却发现备份文件不完整。

"怎么可能?备份怎么会不全?"王胜利的声音开始颤抖。

"可能...可能是老李删掉了什么关键文件..."小刘弱弱地说道。

王胜利试图手动修复代码,但是每修改一处,就会引发更多的错误,就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根本无法停止。

"这些底层逻辑我看不懂..."王胜利终于承认了,"为什么老李的代码会这么复杂?"

"这个系统的架构设计...太深了..."他喃喃自语,"我理解不了这些模块之间的关联性..."

运维小王这时候跑了过来:"王总,我查了一下系统日志,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王胜利急切地问道。

"老李之前删掉的那些try-catch,原来都是在处理特殊异常情况的,"小王指着监控屏幕,"现在这些异常处理没了,系统遇到边界情况就会崩溃。"

"还有那些被简化的循环,"小王继续说道,"原来的逻辑是在防止数据不一致,现在改成stream后,并发处理时会出现脏数据。"

王胜利听着这些分析,脸色越来越苍白。

"那200行的长方法,"小王最后说道,"其实是整个业务流程的核心逻辑,每一行代码都是在处理具体的业务场景,删掉任何一部分都会出问题。"

这时候,数据库管理员老陈也过来了:"我分析了一下数据库的异常日志,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什么事实?"所有人都看向他。

"老李的那些'冗余代码',实际上都是在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老陈严肃地说,"没有这些保护机制,我们的核心业务数据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损坏。"

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王胜利坐在椅子上,看着满屏的报错信息,手心全是汗。老板站在身后,脸色铁青:"王总监,你不是说这些代码很简单吗?什么时候能修好?"

"我...我需要时间研究一下老李的代码逻辑..."王胜利的声音在颤抖。

"还要多长时间?每分钟损失都是几万块!"老板几乎是吼出来的。

王胜利看着那些曾经被他嘲笑的"破代码",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自作自受。那些被他批评的try-catch,被他嘲讽的循环,被他质疑的长方法,原来每一行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他颤抖着拿起手机,翻到老李的电话号码。

作为技术总监,让他主动去求一个被羞辱的"老程序员",简直就是打脸。但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

电话拨通了。

"老李...我是王胜利..."他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电话那头传来老李平静的声音:"系统崩了?"

王胜利咬着牙:"是的,只有你能..."

04

“是的,只有你能……”王胜利的声音卡在喉咙里,骄傲像被戳破的气球,连带着语气都软了下来,“能回来帮个忙吗?系统现在彻底停摆了,数据也出了问题。”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只有电流的轻微杂音。王胜利攥着手机的手沁出冷汗,周围的人都屏住呼吸,连老板都忍不住凑过来,眼神里满是急切。

“王总,”老李的声音依旧平静,听不出情绪,“上周在会议室,你说我的代码是‘破代码’,说我是‘养老型员工’,还说公司不需要‘恐龙级程序员’。”

这话像一记耳光,狠狠抽在王胜利脸上。他张了张嘴,想辩解却找不到理由,只能硬着头皮放低姿态:“之前是我不对,是我不懂这系统的底层逻辑,说话太冲动了。现在公司损失太大,求你回来救救场,薪资的事我们好商量,之前降的30%不仅补上,还能再涨……”

“我不是为了钱。”老李打断他,“那套系统是我从公司初创时跟着搭的,从0到1,光核心模块就改了12个版本,里面每一行代码都对应着业务场景的坑——比如你让小刘删掉的第三个try-catch,是在处理用户支付超时的回滚逻辑;被简化的for循环,是防止并发时订单号重复;还有那个200行的长方法,藏着三个老客户的特殊折扣规则,这些都是我跟了三年业务才摸透的。”

王胜利听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之前的得意早被羞愧取代。他这才明白,自己嘲笑的“冗余”,全是老李用八年经验筑起的防护墙。

“我可以回去,但有两个条件。”老李的声音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第一,公开跟我道歉,承认之前对我的技术质疑是错误的,也得跟团队说清楚,‘代码能跑就行’不对,‘快速迭代’也不能丢了质量。第二,让小刘、小张他们跟着我学,把系统的底层逻辑和业务关联搞明白,不然下次再出问题,我未必还能帮上忙。”

“没问题!都没问题!”王胜利忙不迭答应,生怕老李反悔,“我现在就召集所有人,公开道歉!你什么时候能到公司?”

“半小时后到。”老李说完,挂断了电话。

王胜利放下手机,脸上还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转头却对上老板冰冷的眼神。“王总监,”老板的声音压得很低,“等系统恢复了,你自己去 HR 那边交辞职报告吧。”

王胜利身子一僵,想说什么,却看着满屏的报错日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引以为傲的“大厂经验”,在真正的业务沉淀面前,连笑话都算不上。

半小时后,老李背着旧帆布包走进公司。技术部的人全都围上来,之前幸灾乐祸的年轻人们,此刻脸上只剩愧疚。小刘红着脸走上前,低声说:“李叔,对不起,我不该没搞懂逻辑就乱改代码。”

老李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多说什么,径直走到服务器前。他打开自己之前的代码文档,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的报错信息随着他的操作一条条消失。运维小王凑在旁边看,越看越惊讶:“李哥,你这是在恢复之前的异常处理逻辑?还有这个数据校验规则,我之前看了三天都没看懂!”

“这是跟了五年的老业务,得顺着场景走。”老李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比如这个订单状态判断,看似多了两行代码,其实是防止用户重复下单——三年前出过一次这样的事故,当时损失了二十多万,从那以后我就加了这个校验。”

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没人再觉得这些代码“冗余”,反而听得格外认真。小张掏出笔记本飞快记录,小赵甚至打开了录屏,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王胜利站在角落,看着被众人围着的老李,终于明白自己输在了哪里——他只看到了“80行代码”的效率,却没看到这80行背后,是八年的业务积累和对风险的敬畏。所谓的“敏捷开发”,从来不是丢了质量的“快速堆砌”,而是像老李这样,把坑踩在前面,把防护做在平时。

傍晚六点,随着最后一行代码调试完成,系统终于恢复正常。用户能登录了,订单能提交了,数据库的数据也通过备份和校验恢复了完整。老板松了口气,拍着老李的肩膀说:“老李,这次多亏了你,以后技术部的事,你说了算。”

老李摇了摇头:“我还是想专心做技术。不过王总之前说的‘降本增效’是对的,只是得慢慢来——我可以带团队梳理系统,把冗余的模块优化掉,但核心的业务防护逻辑不能动。”

这时,王胜利拿着一份手写的道歉信走过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念道:“之前我因为对系统不了解,错误批评了李师傅的技术和代码,还做出了降薪的决定,这是我的失职。我向李师傅郑重道歉,也向团队道歉,以后会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技术,尊重每一位有经验的同事……”

念到最后,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老李听完,点了点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以后大家一起把系统维护好。”

那天晚上,技术部的人都主动留了下来,跟着老李梳理系统文档。小张一边整理笔记,一边感慨:“原来真正的厉害,不是写多少行代码,而是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些代码。”

小刘也附和道:“以后再也不敢随便重构老代码了,得先搞懂背后的业务逻辑才行。”

老李看着这群年轻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知道,技术迭代永远不会停,但有些东西不会过时——对业务的敬畏,对质量的坚守,还有老一辈程序员传下来的,把“坑”留给自己,把“稳”留给系统的初心。

几天后,王胜利提交了辞职报告。临走前,他特意找老李聊了聊:“李师傅,以前我总觉得大厂的框架和方法论最厉害,现在才明白,贴合业务的技术才是真技术。谢谢你给我上了一课。”

老李送他到公司门口,递给他一本自己整理的系统笔记:“以后不管去哪家公司,多跟业务走,少迷信‘快速迭代’,对你有好处。”

王胜利接过笔记,重重地点了点头。看着他离开的背影,老李转身回到工位,打开电脑,屏幕上是新的系统优化方案——他要把这些年踩过的坑,都变成团队能复用的经验,让这套陪伴了公司八年的系统,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窗前沉思的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