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济南市南部山区的9月是丰收的季节。暖暖秋阳下,深山水画卷中,金色的谷子在风中摇曳,步入田里,毛茸茸、沉甸甸的谷穗颗粒饱满,散发着诱人的谷香,风吹谷摇的“金色波浪”拉开了南部山区丰收的序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 通讯员 孙陆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济南市南部山区的9月是丰收的季节。暖暖秋阳下,深山水画卷中,金色的谷子在风中摇曳,步入田里,毛茸茸、沉甸甸的谷穗颗粒饱满,散发着诱人的谷香,风吹谷摇的“金色波浪”拉开了南部山区丰收的序幕。
近年来,南部山区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构成一幅生态优、乡村美、游人来、产业兴的生动画卷。
聚焦特色产业
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
近日,初秋暑气未退,锦绣川毛家峪村猕猴桃园子里,丰收的喜悦早已悄然酝酿。水果界的“维C小炸弹”——猕猴桃,迎来了成熟上市的好时节。沉甸甸的果实不仅压弯了枝头,更承载着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希望。
“我们村种植的猕猴桃品种是碧玉,从2020年开始种植,今年是第五个年头,迎来了丰产期,亩产3000多斤,能给村集体增收3万元。”毛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毛安平介绍。
毛家峪是南部山区推动多元种植格局的缩影。近年来,南部山区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农林牧渔产业,构建多元化种植格局。
据悉,南部山区根据各街道种植习惯和产业发展意愿,推动差异化发展与协同共生。在西营街道种植高光效苹果1200亩,在柳埠街道种植富硒樱桃300亩,在仲宫、高而、柳埠等片区种植猕猴桃300余亩。同时,南部山区种植珍珠油杏500亩、佛指枣200亩、山农酥梨和红梨200亩,并在柳埠街道岱密庵、长峪等村试种新西兰爱妃苹果100亩,黄巢村种植茶叶100亩。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准布局,特色种植产业已成为市南部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南部山区还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南部山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涵盖丹参、连翘、金银花等道地品种20余个。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南部山区建成锦绣川金花康养小镇、柳埠精品种植示范区、西营连翘产业带三大核心片区,形成金银花深加工、艾草制品研发、野生茶开发等特色产业集群。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山大二院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济南康花生物公司培育的“康花一号”金银花新品种,带动签约种植3000余亩,研发的系列茶饮产品正积极申报“源味南山”区域公用品牌。
记者了解到,柳埠街道苇沟村建成全省首个500亩黄精规范化种植基地,配套开发中医康养项目,实现“种产销”一体化发展。仲宫艾草产业构建集加工体验、产品展销于一体的服务体系,锦绣川“金银花采摘节”年吸引游客超万人次,打造出“可看、可玩、可购”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2025年二季度,南部山区蔬菜、食用菌、瓜果播种面积逐年增长,产量逐年增高……如今,南部山区农业产业正加速发展,一幅以特色产业为底色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南部山区徐徐展开。
夯实产业基础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新标杆
在南部山区仲宫街道稻池村,自2019年以来,在村党支部书记付希川的带领下,村民踏上了一条特色农业致富路——发展富硒产业。
付希川作为村里的老支书,近年来,他敏锐地意识到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决定通过特色种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经过多方考察,他选择了市场前景广阔的富硒产业,并率先在葡萄种植上取得突破。在其推动下,村里先后引进了富硒葡萄“玉波2号”“玉波8号”。随着“玉波”系列富硒葡萄的成功推广,他又将目光转向村里的梨树,一步步将富硒产品推广开来。
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稻池村的富硒葡萄和梨不仅口感佳,而且硒含量稳定达标,市场售价较普通水果高出20%-30%,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村里的富硒水果已销往济南及周边地区,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 村民刘大姐算了一笔账:“现在种了富硒梨以后,一亩地能增加收入2000元是没问题,而且供不应求。”
如今,稻池村的富硒种植面积已达300余亩,富硒产业成为稻池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如今,南部山区加速推进“一村一业、一村一策”项目,加快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南部山区加快推动艾上南山·艾草健康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存储设施配套、增加生产加工设备及其原材料等,带动就业年度超过1000人次。南美白对虾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现已完成建设,虾苗、鱼苗已投产。
同时,南部山区坚持把深化企业团体联村共建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入推进“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58家骨干企业与168个行政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行台账化、清单式管理,完成联建项目8个,涵盖农产品深加工、特色种养殖等领域。通过建立联建项目“双收益”分配机制,项目覆盖区村民就业人数增加298人。
此外,近年来,“源味南山”品牌建设成果丰硕。“源味南山”区域公用品牌由专业品牌运营管理公司负责发展战略制定与执行,2022年以来通过举办品牌发布会、制定授权使用管理办法等规范文件、授权11家单位使用、建立公众号、连续举办系列采摘节活动、组织参加重点农事展会等,在全市已初具影响力。“源味南山”品牌已成为南部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的繁荣发展。
三产融合发展
宜居宜业更宜游
在南部山区柳埠街道的东南一隅,川道村静卧于泰山北麓天麻岭脚下,四面环山的地理格局曾让这里与外界隔绝。不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条条蜿蜒的柏油路如银色丝带般串联起村庄与外界,而村内盛产的“川道红”山楂,正以品牌化、产业化的姿态走出大山,成为带动村民致富、激活乡村经济的“红色引擎”。
川道村片区有着悠久的山楂种植历史,种植的川道红、大金星等品种口感好、个头大、甜度高,远近闻名。近年来,柳埠街道依托万亩山楂观光旅游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整合川道、三岔等多村山楂种植产业,形成了一产卖鲜果、二产卖制品、三产卖风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并发展起了山楂片、山楂果脯、山楂糕、山楂酒等深加工项目,实现了从山楂种植到深加工再到文旅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川道片区山楂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00余亩,年产山楂600余万斤,为柳埠街道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同时,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山楂资源,川道村在街道的支持下,回引返乡创业人才支持,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了集山楂采摘、自然垂钓、餐饮住宿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农业产业。露营基地内,一排排精致的帐篷错落有致,水库潺潺流水,周边山楂树环绕,游客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到采摘山楂的乐趣,品尝到新鲜的山楂果实,还能在山楂树下享受露营的惬意时光。
川道村是南部山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如今,南部山区整合多元要素优品牌,突出文旅、美食等多元要素嵌合,以“源味南山”系列采摘节活动为载体,通过创建“鲜果+”消费新场景,打造精品采摘农业园6个。不仅举办“源味南山”系列主题采摘体验活动,还同步开发关联赏花打卡、采摘品尝的民宿、露营、农家乐30家,吸引接待游客3万余人,形成“三季赏花+四季采果”特色休闲乡村游业态。
未来,南部山区将在特色产业上加力突破,挖掘资源禀赋,重点做好“土特产”文章,从现有资源、市场中,寻找发展路径。同时,继续培育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着力在农产品类别、质量、规模上下功夫;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加力突破,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传统优势食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带动强村富民;培育生态有机绿色农业,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的生态农业品牌,突出特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轻风拂过谷穗,秋阳染红果园。南部山区的更多村庄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家园,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蓝图也正在成为现实。
来源:生活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