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各地文旅都在思考如何让流量变留量、怎样破解“千城一面”难题时,丝路古城新疆库车提供了它的答案。近年来,库车市深耕千年龟兹文化沃土,借力独库公路的火爆流量,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构筑独特文旅标识,文旅产业实现显著增长。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生,让文旅资
当各地文旅都在思考如何让流量变留量、怎样破解“千城一面”难题时,丝路古城新疆库车提供了它的答案。近年来,库车市深耕千年龟兹文化沃土,借力独库公路的火爆流量,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构筑独特文旅标识,文旅产业实现显著增长。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生,让文旅资源实现增值,库车做对了什么?
库车老城里,特色美食、非遗展示、民俗风情吸引八方来客;龟兹博物馆内,龟兹壁画、魏晋古墓让人们领略古丝绸之路文化魅力;独库公路上,自驾游客看峡谷风光、赏石林美景,旅游潜力逐步释放……位于天山南麓的新疆库车市,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文旅资源丰富;同时,库车位于“中国最美公路”之一的独库公路南端起点,坐拥火爆流量。如何让传统文旅资源持续焕新,怎样把“流量奔涌”变为“留量扎根”?近年来,库车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至2024年,库车市游客接待量从629万人次跃升至934.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33.65亿元攀升至47.71亿元,年均增速均超过23%。库车还上榜“2025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丝路遗珍·千年龟兹”文物主题游径获评国家优秀项目。从景区景点到全域生态,从单一观光到多元体验,库车这座曾见证古丝绸之路文明交融的历史名城,正不断探索如何从“网红”变“长红”。
老城街巷更新
库车古称“龟兹”,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至今仍保留着以历史城区为核心,烽燧、佛寺、石窟等拱卫环绕的城市格局。库车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热斯坦、萨克萨克等5个历史文化街区。这里的古民居建筑总面积约83.6万平方米,建筑年龄在80年以上的历史民居共183座,多为晚清和民国初期建筑。这些历史建筑也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其中一些建筑渐渐破败。如何既保护老城整体风貌,又活化利用这些老建筑,使之焕发新生?
从2023年起,库车市开始“拯救老屋”,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微改造、精提升,重塑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肌理,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展示馆。其中,改造提升最为成功的当数热斯坦历史文化街区和萨克萨克历史文化街区。
“热斯坦”意为“商场、市场”,曾是明清时期库车市最繁华的商贸中心。过去,热斯坦街基础设施陈旧、业态凋敝。2023年开始,热斯坦街道结合辖区百姓需求,积极探索将名城建设、旅游开发以及民生改善结合起来。“我们秉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让老城通过修缮保护开发活起来。”库车市热斯坦街道办事处宣传委员李宁说。
改造后,长约1公里的主街——热斯坦街与清城巷、花帽巷、门巴扎、击鼓巷4条小巷组成热斯坦旅游休闲街区。这里不仅有清城墙遗址、克黑墩烽火台等厚重的历史遗迹,色彩艳丽的门窗、各具特色的花帽、富有年代感的铁匠铺等丰富的人文景观也穿插其中。“门巴扎因过去工匠汇聚在此制作销售门窗而得名。我们围绕门、窗、柱、纹饰、木制工具五大主题,发掘原有文化特色。”热斯坦街道改造设计负责人陶丕顺说。
如今的老街,一步一景。“人多了,热闹得很。”热斯坦街道居民阿布力孜·喀迪尔经营着一家药茶店,自从街区改造后,他的生意也好了起来。“现在这里越来越漂亮,成了网红打卡地。”
街区巷内植入特色餐饮、民宿、旅拍等业态,店铺数量增加到近300家,新增摊位1000多个,涵盖29类旅游业态。山西人李小刚是第一批入驻老城的创客,2024年,他在这里开了一家旅拍店。“旅游旺季时,每天客流量有二三十人。随着这条街巷的名气越来越大,今年店铺营业额比去年增加了不少。”李小刚说。
作为库车老城区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区,萨克萨克街道龟兹小巷同样成为改造重点。走进龟兹小巷,青石板路蜿蜒向前,老街、老树与古民居相映成趣。
“在打造小巷的过程中,萨克萨克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热心群众、志愿者积极参与,于2023年5月开启了保护开发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和谋求新时代老城街区经济发展的破冰之路。”萨克萨克街道办事处主任阿依古丽·热合曼说。
库车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除了街巷管网升级、沿街建筑立面修复、房屋保护性修缮之外,新增业态也是重要一环。今年,龟兹小巷打造了龟兹弦音工坊,建设巾帼女子创业基地,增加了古渡集市等,不断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的同时,带动更多当地居民就业创业。
在巾帼女子创业基地,“00后”古丽伊科拉姆·阿布利肯成了母亲努日古丽·买买提裁缝店的得力助手。今年4月,裁缝店搬至创业基地。“很多游客到这里来做民族服饰,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收入1万多元。”古丽伊科拉姆·阿布利肯说。
截至目前,龟兹小巷共投入4670余万元,实现辖区居民旅游就业360余人,接待国内外游客155.6万人次,实现旅游销售收入2.1亿元。
传统文化焕新
每天上午,库车王府与清代城墙遗址周围热闹非凡,别开生面的开府和开城仪式吸引众多游客围观。“很精彩!在舞蹈和鼓乐中,我感受到了千年文化的脉动。”来自广东的游客邓达华边看演出,边用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龟兹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库车通过文物展示、艺术创新、产业赋能等多种方式,让龟兹文化成为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龟兹文书的古朴、千佛壁画的绚丽、汉代烽燧的静谧……踏入龟兹博物馆,游客们在光影交织中触摸龟兹文化的脉络,感受龟兹历史的厚重。今年5月18日,国内首家以龟兹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博物馆正式开馆,馆内七大展厅展陈700余件(套)珍贵文物,融合场景复原、多媒体展演等多元形式,吸引大批游客。龟兹博物馆馆长马丽丽介绍,截至目前,博物馆日均接待游客约1700人次,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6万人次。
近年来,魏晋遗址博物馆、龟兹文化数字展示中心、龟兹乐舞传播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清代城墙遗址保护修缮、林基路烈士纪念馆保护展示工程等项目先后实施,许多龟兹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随着“丝绸之路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获批创建,库车市通过举办“龟兹国际文化艺术节”、开展龟兹歌舞展演、创作文艺作品等,以项目集群效应激活千年文化资源。
今年5月,在2025年新疆旅游发展大会上,乐舞《盛世龟兹》、“乐起龟兹”琵琶古乐盛典等让人感受到龟兹乐舞绚丽典雅的艺术特色。大型原创歌舞剧《杏花之约·丝路龟兹》以古今对话形式,融合龟兹乐舞、石窟壁画与诗词意境,为观众带来听觉、视觉、触觉的多维体验。当地还打造“龟兹文化探源”“非遗体验”“科技探秘之旅”等主题研学线路,让更多青少年触摸历史文脉。
以克孜尔石窟壁画为灵感的系列徽章,复刻博物馆建筑轮廓的吊坠冰箱贴……今年8月,龟兹博物馆“遇见龟兹”文创店开业,百余款文创产品亮相,成为游客新的打卡地。“设计团队将沉睡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古籍中的记载、壁画里的故事,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文创产品。我们希望以创意形式传承弘扬龟兹文化,目前正在开发的文创产品有50多种。”“遇见龟兹”文创设计团队负责人崔洋介绍。
“遇见龟兹”文创店的走红,是库车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缩影。近年来,这座丝路古城不断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邀请非遗设计大师为龟兹丝绸注入时尚基因,以克孜尔尕哈烽燧的苍凉、库车大馕的烟火气为主题的系列文创成了抢手货。
今年5月,甬库杯“遇见龟兹”文创作品征集成果展在库车市举行,展出包括榫卯积木、数字AR、创意摆件等在内的上千件作品。其中,以龟兹文化为创作源泉的文创产品“丝路乐享汇之五弦琵琶与扬琴榫卯模型积木”等征集作品有望率先完成产品转化。
旅游业态“上新”
从库车市区向北行驶约50公里,“独库第一村”——阿格乡康村静静守候在独库公路的南大门。今年5月底,独库(康村)游客服务中心开始运营,设有167个房车营位、20余个充电桩,还有自行车、摩托车露营地,提供咨询、休憩、游玩、餐饮等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接待游客量达3万人次。”独库(康村)游客服务中心负责人龚雪龙介绍。
独库公路沿途串联起草原、湖泊、沙漠、峡谷等自然景观,是一条纵跨天山的景观大道,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康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如今因独库公路旅游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年均客流量超300万人次。“今年我们又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村内有农家乐、民宿约20家,旅游旺季时民宿基本满房。”阿格乡康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艾则孜说。
今年,从事餐饮行业9年的蒋胜银把饭店搬到了康村,同时扩大了店面。“这里人流量大,我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蒋胜银说。
借助独库公路优势,库车市文旅产业按下“快进键”,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旅游新业态,提升服务品质。
去年,克孜利亚大峡谷景区开业,凭借独特丹霞地貌和蜿蜒深邃的峡谷,吸引了不少游客。“丹霞岩壁配着蓝天白云,骑马穿行峡谷就像在画中行走。”来自上海的游客吴小敏说。
今年,景区投资1000多万元,不仅完成了全部景点设施的维护修缮,还新增了观光车辆和多种旅游业态。克孜利亚大峡谷景区董事长徐业亮介绍,今年5月,景区增加了跑马场、四驱沙滩越野车、悬崖咖啡等形式多样的新业态,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达3000人次,自驾游客数量同比增长60%,成为独库公路沿线新晋“顶流”。
网红公路带动库车段沿线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每年独库公路恢复通车后,库车市都会强化独库公路综合治理,与公安、气象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及时发布道路信息,加强完善停车场、加油站、充电桩、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解决游客上厕所难、停车难、加油难、信号不畅等问题。“我们不断提升沿线景区接待服务质量,升级基础设施,不仅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还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使独库公路成为更具吸引力的自驾游目的地。”库车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陈超说。
通过“交通+旅游”融合模式,库车将过境游客转化为消费客群,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了旅游综合收入。今年上半年,库车市接待国内游客538.69万人次,同比增长40.96%;实现旅游收入28.61亿元,增幅达55.03%,两项指标均创新高。
库车市将整合龟兹文化与独库公路资源,通过完善设施、丰富业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库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春梅表示,将推动库车文旅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变,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让库车成为新疆自驾旅游新地标。(经济日报记者 耿丹丹 乔文汇)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