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内容进行解读,将太原市迎泽区老军营小区改造作为典型
永祚寺双塔是太原的标志性建筑。
迎泽区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成为传递温暖的窗口。
升级改造后的钟楼街人头攒动。
造型典雅的迎泽大桥横跨汾河。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的内涵。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内容进行解读,将太原市迎泽区老军营小区改造作为典型进行了报道。这只是迎泽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一个缩影。
做精做实城市更新,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迎泽,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正以全方位的民生关怀践行着人民城市理念,用心用情绘制一幅“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幸福画卷。
深耕服务业、挖掘文化底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秋分时节,走进位于南沙河快速路与东峰路交会处的802文化工厂,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创集聚区映入眼帘。茶室、中医馆、摄影工作室、宠物空间、宴会大厅……一座老工厂通过转型升级,成为吸引诸多市民的打卡之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三晋‘首善之区’,迎泽区持续深耕服务业主导产业,以打造消费升级引领区为抓手,下大力气推进钟楼—柳巷、双塔—朝阳等重点商圈提质升级,不断创新消费业态、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深入挖掘府城文化底蕴,提升全域旅游服务体验,加快推进文旅商有机融合,持续为高质量发展夯基起势、注入动能。”迎泽区委书记李慧说。
服务业是迎泽区经济的“压舱石”。近年来,迎泽区对传统服务业尤其是老字号进行焕新升级:乾和祥推出茶水便携装,打造“茶庄类博物馆”,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消费体验;清和元建立“数字博物馆”,成立大师工作室,制作出符合市场流通标准的新产品;宁化府益源庆醋业打造线上销售平台,并将线下销售门店拓展至全国多地……迎泽区的老字号正以崭新形象拥抱消费新群体,融入消费新市场。
与此同时,迎泽区以“商圈+首店”作为消费升级突破口,通过提档升级、创新突破、持续扩容策略,推动商圈差异化发展:“钟楼—柳巷”商圈聚焦传统与时尚融合,引入区域首店、旗舰店超100个,占比超50%,日均客流量达6.7万人次,节假日可超10万人次;“双塔—朝阳”商圈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直播经济、体验式消费,带动传统服装经营户迈入数字电商领域;“中正—东岗”商圈重点完善社区商业配套,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精准施策之下,迎泽区服务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4年,该区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035亿元,占GDP比重近90%,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近1/3。
秋日清晨,阳光穿透薄雾洒落下来,勾勒出钟楼金色的轮廓,“千年古街”又一次被唤醒。
迎泽区是宋建太原古城和明建太原府城的核心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钟楼街为代表,文物古建、人文景观遍布全区。永祚寺双塔,一砖一瓦皆镌刻历史痕迹;始建于唐代的清真古寺,斗拱榫卯间厚藏文化底蕴;扩建于明代的崇善寺,雕梁画栋中尽显古建精妙……这些历史建筑和人文地标,共同串联起千年府城的文化脉络。
在钟楼街改造项目中,迎泽区坚持“保护、恢复、激活”的原则,陆续完成5处文保建筑、6处文物建筑、18处历史建筑和25条历史街巷的修缮改造。“这些改造设计既保留了街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底蕴,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元素与功能需求,呈现出一幅风貌迷人的当代城市新图景。”钟楼步行街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璐芳说。在2024“亚洲都市景观奖”颁奖礼上,“太原钟楼街文化保护与品质焕新项目”榜上有名。今年9月5日,“2025年度AURA亚洲城市更新奖”揭晓,钟楼街片区修缮(复)保护工程荣获“城市更新建筑设计金奖”。
钟楼街改造是迎泽区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关键一笔。近年来,迎泽区积极探索老城改造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共赢路径,促进文旅商深度融合,陆续完成观家峪朝阳洞、东祁家山知青房旧址、白云寺等10处文物的抢险修缮及环境整治。同时,持续加强文物活化利用:结合崇善寺修缮工程,对大悲殿建筑进行考古和科学调查;对塑像和小木作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存储,建立文物数据库;配合太原市文物局建成全国首座原址建设的北齐壁画博物馆,借助VR数字技术、动画长卷等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
内外兼修、软硬并重,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
在迎泽区综治实战指挥平台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治安巡查重点部位、事件处置进度等数据。“网格排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真正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工作人员举例说,一老旧小区因加装电梯引发纠纷,网格员上报后,中心联动住建、司法、社区立即到场,当天便促成多方签订协议。“多网合一、一网通办”的治理格局,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
“近年来,迎泽区坚持‘内外兼修、软硬并重’,以‘绣花功夫’实施城市更新,扎实推进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地下管网,加大老旧小区‘焕颜’力度,升级智慧城市监督管理平台,设立数字便民服务终端,科学治理生态环境,积极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让群众过上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美好生活。”迎泽区区长赵学军说。
迎泽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通过系统性的数字化布局与创新实践,精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该区在全市率先启用了区级智慧城市监督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将环卫工作的各个环节紧紧连接在一起,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事件处置、第三方公司和监督人员进行管理、考核,环卫事项的处理效率大幅提升。升级改造智能化、数字化便民大厅,配备查询机、智慧政务工作台等40台自助终端,实现办事大厅常态化服务向全天候24小时自助服务延伸。利用“互联网+社区”的方式,打造了200个智慧小区,无需钥匙门卡,刷脸就能进入小区和单元楼。
在双塔寺一社区,斑驳的旧墙粉刷一新,塑钢窗户整齐划一。改造后焕然一新的羽毛球场上,几位居民正挥舞着球拍。“小区统一种植了灌木,道路做了硬化,大门口还装了门禁。现在不仅安全了,还安静了,住得特别舒心。”居民杜晓红开心地说。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开展以来,迎泽区高标准对876个小区进行全面整治,一批批老旧小区焕发了新生机:并州路三社区,私搭乱建全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停车场和崭新的健身广场;在桃园南路煤化所宿舍,老旧楼房经过改造后变得冬暖夏凉,惬意舒适……老旧小区的改造是全方位的,除了水电气暖、道路、消防、通信照明等基础设施改造,加装电梯、养老托幼、社区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也是重要部分。2025年,迎泽区开工加装178部电梯,远超50部的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区已加装电梯376部,数量位居全市之首。
在青年路便民市场西侧,街边游园让人眼前一亮。千余平方米的空间内,不仅有蜿蜒的健身步道、造型别致的景观小品,还有微型羽毛球场和小型水系。家住附近小区的翟丽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到这儿转转,消消食、聊聊天,感觉很放松:“游园的绿地为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了。”
迎泽区结合道路改造、片区整治等,建设了小游园、小绿地近百个。城市建设中遗留下来的“边角料”地块,经过精心设计,变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态福利。
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迎泽区创新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模式,通过量化考评、分档管理、评优挂牌等激励机制,推动全区工地扬尘治理步入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发展轨道;同时,加强工业企业污染、燃煤污染、运输车辆污染、餐饮油烟污染协同控制,打出“科技监测+网格巡查+联合执法”组合拳,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精准发力、系统治理。“不仅如此,我区还在全面拆除燃煤锅炉、实现清洁供暖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力度,全区燃气锅炉全部实现了低氮排放。”太原市生态环境局迎泽分局局长张耀龙说。
在老军营东巷,200多米长的街道两侧汇集了100多家小吃店。每当夜幕降临,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小吃,烟火气十足。
“以前,这条街的地下只有一根排水管道,雨污混杂、臭味外溢。一到雨天,道路积水、污水倒灌等问题时有发生。”老军营小区第一社区网格员马静说起改造前直摇头。变化始于去年秋天,随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推进,原有的旧管网被逐步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污水管和雨水管“各行其道”的崭新系统。道路两侧还专门铺设了污水收集支管,将沿线商户排放的污水统一收集,最终汇入主管网。这一改造,杜绝了之前的老问题。“我们这里的变化连《焦点访谈》都报道了。环境好了,来的人多了,我们的生意也更好了。”一家新疆炒米粉店内坐满了人,店铺负责人胡雅琪一边忙碌一边说。
一件件民生实事夯实着韧性城市的基底,改善着居民的生活品质,“宜居迎泽”正从愿景变为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
整合资源、开展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多元方式持续呈现
提供中医问诊、口腔检查等惠民服务,将便捷送到居民家门口;整合辖区资源,办起暑假托管班,让孩子们度过安全快乐的假期;与太原市热力设计有限公司携手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创城创卫”贡献力量……在老军营街道新南一社区,常态化志愿服务将热心公益的理念传递至每家每户。
文明,让城市更有温度。近年来,迎泽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整合各类惠民资源,让文明实践成为回应群众需求的“金钥匙”。劲松社区“党建微帮站”常态化提供助医、助行、助餐、助浴等12类服务;双二社区“媛媛志愿服务队”成为一道温暖风景线;老军营街道新南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型社区,受到中宣部表彰。
双塔西街一社区的“老年秧歌队”、解放南路二社区的“周五喜乐会”、南内环街四社区的“红色观影展”……迎泽街道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主题鲜明、精彩纷呈的文明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居民群众的精神乐园。
“现在我们社区越来越热闹,知识普及、文艺表演、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活动紧连着,日子过得丰富多彩,大家都很开心。”谈到社区的文明实践活动,双塔西街一社区居民郭宝珠喜笑颜开。街道和社区把文化活动做实做优,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断进行创新,让群众真正在文化活动中有获得感,让“文明实践”直抵人心。
对劳动者的体恤与关怀,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与包容。截至目前,迎泽区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总计56个,在太原市各区县中位列第一,其中4个驿站被全国总工会评为“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走进位于并州路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里面摆放着微波炉、冰箱、充电器、雨伞、桌椅等物品。“饭凉了,有微波炉加热;渴了,随时有开水供应;而且再也不用为手机没电发愁了。”正在驿站休息的环卫工人王师傅一边接着热水,一边对驿站的服务赞不绝口。“驿站着力解决户外劳动者在工作期间遇到的饮水难、热饭难、休息难等问题,成为了劳动者的温馨港湾。我们这个驿站流量日均20人左右。”驿站管理员安旭说。
值得一提的是,并州路二社区为整合骑手资源,把顺丰快递公司及山西美团骑手打造成一支高效、便捷的志愿服务队伍。“骑手因为职业特性,熟悉每一条社区小径,知晓每一户特殊情况。因此,这支队伍的诞生,不只是多一份志愿力量,更是对民生服务场景的深度延伸。”并州路二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康娟说。骑手将配送箱里的货物拓展为老人物资的“及时雨”、社区防疫的“补给包”、应急帮扶的“定心丸”;将骑行途中的路径,转化为发现需求的“眼线”、传递温暖的“专线”、连接邻里的“纽带”。从为独居老人代买药品、护送学子安全过马路,到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协助大型活动维护秩序,他们以“移动服务站”的姿态,让志愿精神融入城市运转的细微之处。
在迎泽,新时代文明实践正以多元方式持续呈现。“红马甲”的身影遍布大街小巷,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醒目位置的公益海报传递着正能量,秩序井然的车流、文明礼让的行人,处处盛开的“文明之花”仿佛涓涓溪流,不断滋养着崇德向善的城市文明新风。
从宜居社区到秀美家园,从美食美景到游玩购物,从公共服务到民生兜底,迎泽区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引,把群众期盼化作行动力量,持续书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来源:锦绣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