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起垄覆膜种植关键技术要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06:29 1

摘要:大蒜起垄覆膜种植作为高效栽培模式,能显著提升地温、保墒防草,为大蒜生长创造适宜环境,但需精准把控关键环节,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保障产量与品质。以下从五个核心维度,阐述种植过程中需重点注意的事项:

大蒜起垄覆膜种植作为高效栽培模式,能显著提升地温、保墒防草,为大蒜生长创造适宜环境,但需精准把控关键环节,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保障产量与品质。以下从五个核心维度,阐述种植过程中需重点注意的事项:

一、地块与起垄:筑牢生长基础

地块选择直接影响大蒜根系发育与养分吸收,需优先选用排灌便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作物以小麦、玉米等非葱蒜类作物为宜,避免连作引发土传病害。起垄时需严格控制规格,通常垄高以20-25厘米为宜,过高易导致垄体坍塌、土壤干旱,过低则起不到防涝与提升地温的作用;垄宽建议设置为60-70厘米(含垄沟),每垄可种植2-3行大蒜,株距保持在10-12厘米,确保植株间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起垄后需将垄面耙平压实,避免后期覆膜时出现褶皱,影响保温保墒效果。

二、覆膜操作:把控细节提效能

覆膜是起垄种植的核心环节,膜的选择与铺设质量直接决定技术成效。应选用厚度0.008-0.012毫米的透明或黑色聚乙烯地膜,透明膜升温快,适合低温地区早播地块,黑色膜抑草效果更佳,可减少除草成本。覆膜前需先在垄面喷施芽前除草剂(如乙草胺),待药液晾干后再进行覆膜,确保除草剂与地膜协同发挥防草作用。铺设地膜时需将膜拉紧、拉平,使膜与垄面紧密贴合,膜的四周用土压实封严,防止大风揭膜;同时,每间隔2-3米在膜上压一小土堆,进一步固定地膜,避免膜下形成气流导致膜体鼓起。

三、播种管理:精准下种保苗齐

播种时间需结合当地气候与品种特性确定,一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20℃时播种,北方地区多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南方地区可适当推迟。播种前需对蒜种进行筛选,剔除病斑、破损、畸形的蒜瓣,选择饱满、大小均匀的蒜种,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5-20分钟,杀灭种传病菌。播种时采用“打孔点播”方式,在覆膜后的垄面上按预定株行距打孔,孔深以3-4厘米为宜,将蒜种瓣尖朝上放入孔内,随后用细土填满孔眼并压实,确保蒜种与土壤紧密接触,避免“吊苗”导致出苗不齐。

四、水肥调控:按需供给促生长

大蒜喜湿怕涝、喜肥耐肥,需根据不同生育期需求科学调控水肥。覆膜后至出苗前,若土壤墒情不足,可通过垄沟小水漫灌,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垄体坍塌、地膜破损;出苗后至返青期,需控制浇水,防止幼苗徒长;返青后至鳞茎膨大期,是大蒜需水需肥高峰期,应每隔15-20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并结合浇水追施2-3次肥料,第一次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促进叶片生长,第二次、第三次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25公斤/亩,满足鳞茎膨大对钾元素的需求。施肥时需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根系,可将肥料溶于水中随水冲施,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田间监测:及时防害稳产量

覆膜种植虽能减少杂草与部分病虫害,但仍需加强田间监测,防范潜在风险。杂草方面,若膜下出现少量杂草,可人工破膜拔除;若杂草较多,可在大蒜出苗后,针对膜外杂草喷施选择性除草剂。病虫害防治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病害重点防控大蒜叶枯病、锈病,发病初期可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虫害重点防治蒜蛆、蚜虫,蒜蛆可采用毒饵诱杀或灌根防治(如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灌根),蚜虫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此外,进入鳞茎膨大后期,需及时检查地膜是否破损,若破损严重,可适当揭开地膜,增加田间通风,防止高温高湿引发鳞茎腐烂。

做好以上关键要点的把控,可充分发挥大蒜起垄覆膜种植的优势,有效提升大蒜的抗逆性与产量,为蒜农实现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来源:风趣一半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