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赏果树作为生态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美化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及增进居民精神福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叫。然而,不同观赏果树的生长条件、生态适应性及管理需求各异,如何科学选择和高效栽培观赏果树,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笔者通过
生态城市中观赏果树选择与栽培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周巧等
观赏果树作为生态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美化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及增进居民精神福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叫。然而,不同观赏果树的生长条件、生态适应性及管理需求各异,如何科学选择和高效栽培观赏果树,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观赏果树的生态功能和美观性,探讨了生态城市观赏果树的选择标准,并疏理总结了先进的栽培技术,旨在为生态城市绿化提供技术参考。
1观赏果树在生态城市构建中的作用
观赏果树在生态城市构建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局限于其外观的美化功能,还涵盖了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热岛效应缓解以及社区居民精神福补提升等多个方面叫。
首先,观赏果树通过其多样化的树种和丰富的生态功能,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提供生物栖息地,为城市中的鸟类和昆虫等自然物种创造食物来源和避难所。这不仅有利于维持和增强城市生态的稳定性和韧性,也丰富了城市的自然景观。
其次,观赏果树在调节城市微气候、降低热岛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遮荫和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地表和空气温度,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户外环境。这种自然的降温效应,是对城市中大量人造建筑物和铺装面积产生的热岛效应的有效缓解。
第三,观赏果树还是提升城市居民精神福的重要媒介。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特别是具有美观花果的绿色植物,可以显著降低人的压力水平,增强心理健康。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观赏果树所创造的绿色空间,成为居民放松身心、享受宁静的宝贵资源。
最后,观赏果树在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示范作用。通过科学的选择和栽培,它们展示了如何结合美学和生态功能,推进城市绿化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价值的提升。这种独特的景观资源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也成为推动社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观赏果树在生态城市构建中的作用是多维度的,它们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和管理,观赏果树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和社会价值,为构建生态城市作出重要贡献。
2生态城市观赏果树的选择标准
生态适应性观赏果树的根系健康、营养吸收和长期生长状况,极大地依赖于适宜的土壤环境。理想的土壤不仅需要具备适合的pH值,还应具有良好的肥力、质地和排水能力。例如:苹果树优选pH值在6.0~7.0之间、具有丰富有机质含量和良好排水性的土壤,以提高其根系的健康和增强抗病能力。柑桔类果树,则更适合生长在pH值为5.5~6.5的弱酸性土壤中,这有利于铁和锌等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应维持在3% 以上,以确保土壤的持水和保肥能力,同时有助于提升土壤结构,增强树木的生长活力。观赏果树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包括对温度范围、季节性气候变化、降雨量以及湿度的适应,是确保其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以桃树为例,常需要经历足够的低温期(通常需要在0~7℃温度下累积700~1000小时的低温时间)来促进花芽的形成和正常开花结果。对于热带果树,如:忙果,则对温暖的气候和较高的湿度有所依赖,最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4~30℃、年降雨量750~2500mm,条件不适可能导致花期和果期不规则。高湿度环境,能支持忙果花粉的有效传播和果实的均匀成熟。
美观性优雅的树形对城市景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棵树的形态应与周围的建筑和道路协调,既要能提供阴?,也要能美化环境。例如:紫叶李[3以其紧凑而优雅的树冠而闻名,是城市绿化中的佳选,成年后树体高达6~8m,冠幅可以达到5~7m,非常适合种植在道路两旁或公园内,且能为城市景观添加色彩,其花朵和果实的颜色、形状对极具观赏性。又如:樱桃以其春季时的繁花和秋季的红色果实著称,非常适合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其花朵直径约为1.5cm,呈淡粉红色到白色,每春季盛开时能够吸引大量的访客和摄影爱好者。到了秋季,果实成熟将树装饰成鲜艳的红色,这种变化不仅增添了视觉上的享受,也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收获的乐趣。此外,柿这样的观赏果树,果实成熟于深秋至初冬,可以在树上保持较长时间,其明亮的橙红色果实在秋冬季节中尤为显眼,为冬季的城市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环境的视觉吸引力。
维护需求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果树种类是减少维护成本和化学农药使用的基础。例如:一些抗病品种的苹果,显示出对多种常见病害如苹果白粉病和苹果腐烂病的高度抗性,这些抗性品种在减少农药使用方面可以降低成本约30% ~50% 。通过使用这些自然抵抗性较强的树种,城市可以在保持美观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干预。城市环境中的空气污染,特别是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对果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选择能够抵抗这些污染因素的果树种类尤为重要。某些树种(如银杏),已被证实具有很强的抗污染能力,可以吸收和减少空气中的苯和甲醛等有害物质。银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适合种植在交通繁忙的道路旁或工业区附近。抗病虫害能力和对环境污染的耐受性不仅提高了观赏果树在城市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也符合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样的观赏果树维护需求少,可以为城市提供长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3观赏果树的栽培技术
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系统利用高精度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水分测量精度±2% ),可确保对土壤湿度的实时和准确监测。传感器通常安装在距离土面5~20cm的深度处,以反映根区的实际水分状况,结合浅层(5cm)和深层(20cm)的监测数据可更全面地评估水分垂直分布。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将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单元(CPU)。C PU 内置先进的算法,能够根据土壤湿度传感器提供的实时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如气温、降雨量(每小时更新)和相对湿度,自动计算出土壤蒸发散量和植物需水量(这些计算通常采用Penman-Mon-teith方程来实现,该方程被认为是估算作物蒸散需水量的最准确方法之一)。配合智能控制逻辑,系统自动制定灌溉计划,决定灌溉的最佳时机和量。例如,根据设定的土壤湿度下限和上限,系统可确保在这一范围内优化水分的供应和使用。这种自动调整的机制考虑了未来几天的气象预报,如预计降雨,系统会推迟灌溉,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使用,系统还支持变频泵控制技术,根据灌溉需求动态调整泵的运行速度,有效降低能耗。与传统灌溉系统相比,智能灌溉系统能够节省高达30% ~50% 的水资源,并通过维持最佳水分条件促进观赏果树的健康成长,减少因过度灌
溉导致的根部病害风险。
土壤微生态调控土壤微生态调控是一种通过微生物技术来优化土壤环境的方法,旨在提升土壤肥力并强化植物对病害的抵抗能力。
应用此技术的关键步骤是接种有效的根际微生物,如固氮菌和解磷菌。固氮菌(如:根瘤菌属和类杆菌属),能够直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或氨基酸形式,从而减少化肥的需求。解磷菌(如:假单胞菌属和枯草芽孢杆菌属),能够将土壤中不溶性的磷酸盐转化为溶解状态,易于植物吸收。在接种过程中通常采用液体接种剂或粉末形式的微生物制剂,这些制剂包含高浓度的目标微生物,每克产品的活菌通常在108~109个。接种的方法可以是土壤施加、种子包衣或根浸,具体方式依据植物类型和生长阶段灵活选择。例如,在种植前,可以将种子浸泡在含有固氮菌和解磷菌的微生物制剂中,以保证这些微生物能在种子发芽初期即开始发挥作用。实际应用表明,通过接种固氮菌和解磷菌,可以提高作物产量10% ~20% 。同时,这种方法还能增强植物对环境压力的抵抗能力,比如抗旱和抗病性。例如,在加人固氮菌和解磷菌的试验中,果树的生长速度和抵抗根部病害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此外,通过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还可促进有益生物的多样性增加,这些有益生物可以自然抑制病原体的发展,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在实施此技术时,重要的是进行初期的土壤测试,评估土壤现有的微生物群落和肥力状况,以便精确调整接种策略,确保最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回报。
嫁接技术的创新应用嫁接是一种常用园艺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具有特定优势的植物品种的枝条嫁接到另一个植物的根茎(砧木)上。当涉及到对抗恶劣生长条件,如高盐碱性或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选择具有抗逆境性强的木变得尤为重要。在技术实现上,砧木通常选用耐盐碱或耐重金属的品种,例如某些耐盐植物如海棠属或耐重金属的糖胶树变种。这些砧木种类在遗传上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可以有效提升通过嫁接得到的新植株的整体生存率和适应性。有研究指出,海棠属品种通过其独特的根系结构和生理机制,能有效限制盐分的吸收及运输到植物的上部结构,从而保护嫁接的部位免受盐分伤害。具体的嫁接方法包括劈接、芽接和皮下接等方式。其中,劈接是最常用的技术,适用于砧木和接穗直径相近的情况。在嫁接过程中,准确的切割和严密的接合是关键,这是确保嫁接成功和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操作时还需要特别注意嫁接后的管理,如使用生根粉提高接合部位的愈合速度,以及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强光直射伤害新生组织。这些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嫁接成功率和后续生长表现都至关重要。
土壤覆盖与保湿技术土壤覆盖与保湿技术是一种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保持土壤湿度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该技术通过应用生物降解材料如稻壳、木屑或草木灰等自然材料作为土壤覆盖物实现其目的。这些天然覆盖材料的选择依据为环保特性、可获取性以及对土壤改良的效果。应用生物降解材料进行土壤覆盖,可以在提升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同时,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稻壳作为土壤覆盖物,具有轻质、透气和良好的保水性能,在分解过程中,不仅可以保持土壤表层的湿润,还能逐渐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稻壳覆盖的厚度一般推荐为2~5cm,过厚可能会影响土壤的通气性,过薄则保湿效果不佳。木屑作为另一种覆盖材料,其细小的颗粒能紧密覆盖在土壤表面,有效减少水分蒸发。木屑覆盖的推荐厚度为3~6cm。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未经处理的木屑时,其分解可能暂时吸收土壤中的氮素,影响作物生长。草木灰则以其独特的矿物质成分改善土壤肥力,作为覆盖材料,草木灰能提供微量元素如钾、磷等,同时其碱性有助于中和酸性土壤。一般将草木灰均匀撒于土壤表面,使用量应根据土壤酸碱度调整,通常范围在每平方米100~200g。实施土壤覆盖与保湿技术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种类以及土壤特性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覆盖材料和适宜的施用量。覆盖层应定期检查,并在必要时进行补充,以保持其效果。
LED补光技术LED补光技术通过利用发光二极管(LED)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模拟自然光环境,补偿自然光照不足,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果实的品质。在果树生长期间,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光照的需求不同,因此通过调整LED光源的光谱组合光照时长及光照强度,可以达到优化生长条件的目的。对于观赏果树而言,蓝光(波长450~495nm)和红光(波长620~750nm)对光合作用尤为重要。蓝光有助于开启果树的光响应过程,促进叶绿素的形成,而红光则对植物的开花与果实成熟有积极影响。将LED光源设置为蓝光和红光的比例为1:4可以促进果树的有效光合作用和优质果实的生成。光照强度的选择则根据果树种类和生长阶段差异而定。一般情况下,光照强度设置在200~400μmol·m²s范围内为宜。
此外,补光时长也需根据具体的日照条件和果树需求调整,典型的补光时长为每天12~16小时,可以根据季节变化而适当增减。实施LED补光技术时,还需注意LED光源与植物叶片的距离。过近可能导致叶片热损伤,而过远则会减少光照效率。一般推荐的距离为30~50 cm,确保光分布均匀,同时避免过热伤害。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