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攻击21脱胎于攻击11飞翼式隐身无人战斗机,具备极高的航速和极佳的综合隐身能力。无人战斗机(UCAV)是专门作为战斗平台而设计的无人机(UAV),能够携带和施放致命或非致命武器对敌人实施攻击,并具有完成情报、监视和侦察以及电子攻击等任务的能力。
美军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中国独创的舰载飞翼隐身无人战斗机,攻击21将上福建舰。
攻击21脱胎于攻击11飞翼式隐身无人战斗机,具备极高的航速和极佳的综合隐身能力。无人战斗机(UCAV)是专门作为战斗平台而设计的无人机(UAV),能够携带和施放致命或非致命武器对敌人实施攻击,并具有完成情报、监视和侦察以及电子攻击等任务的能力。
无人战斗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美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就开始发展用于执行压制敌方防空火力(SEAD)的X-45 和X-47,到目前发展能够承担制空、近距空中支援、纵深遮断等任务的无人机攻击机、轰炸机。
可以说,无人战斗机具有设计简单、成本低廉、隐身性能好、无人员伤亡等优点。而隐身无人战机更是具有穿透式制空的能力。
但是美国画的PPT,没有想到最终让中国给实现了,全球仅有中国真的量产了隐身无人战斗机。其中,首款亮相的就是攻击11。
攻击11隐身无人机长10米,翼展14米,攻击-11采用飞翼布局+隐身涂层设计,飞翼式气动布局是一种较好地兼顾了气动和隐身性能的布局形式。
飞翼作为翼身融合体结构布局,节省了部分机身和尾翼,减轻了重量、载荷分布均匀、机体内部空间大、有效载荷量大、结构效率高;机身与机翼融为一体,整个机体成为一个升力面,具有升阻比大、升力性能好的气动特性,气动效率高;飞翼飞行稳定,容易操纵,遇到湍流干扰时能自动复原; 机翼机身平滑过渡,隐身性能好。可以说,飞翼式布局是隐身无人机首选的气动布局。
而相比于攻击11,攻击21更是进行了全方面的优化升级,凭借其独特的折叠机翼、双锯齿尾喷口及柔性蒙皮设计,实现了卓越的全向隐身效果,其背部创新的S形进气道与长尾撑结构完美遮蔽了尾喷口热源,再辅以铰链式折叠机翼的毫米级缝隙设计,使得该机能够灵活适应航母甲板的密集部署。
那有人可能会问了,攻击21和六代机的忠诚僚机有什么区别吗?简单理解来说,“忠诚僚机”并不能完全脱离“有人长机”单独活动;而隐身无人战斗机则具备自主搜索识别目标、进行威胁排序、选择攻击武器、自主发起攻击和规避敌方攻击的能力。
甚至未来,随着制空作战无人机的继续发展迭代,最终将会完全替代掉有人驾驶战斗机。
也就是说攻击21既可以单独执行任务,也可以和歼35、歼15T组成编队,充当僚机。在未来海战中,攻击21的主要作战使命是空防压制、纵深打击和“空中占领".
利用攻击21的"无人"和隐身能力强、机动性好以及造价相对小的特点,可以无视宙斯盾,贴近美军的航母群,临空攻击,而攻击21通过持续压制可以为后续有人机,提供一个安全航道。
除此之外,利用攻击21的全向隐身能力,不需装载昂贵的巡航导弹等火力圈外武器,可隐蔽飞机到目标附近用精确制导炸弹对敌方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摧毁敌方的防空基地、机场、发电厂和指挥中心等核心价值目标。要知道,攻击11的作战半径超过了1500公里,而攻击21的作战半径只会更远,这也意味着,我们的航母群可以不再靠近海岸,不惊动地方的情况下,让攻击21深入腹地进行定点打击,这就是美军所说的穿透式制空,只不过我们把任务执行者换成了无人战斗机。
而在攻击21摧毁了防空系统,广阔的天空变成了信息不对称的单向透明地带,夺取了这宝贵的“电磁真空”窗口后,再由舰载机编队迅速前出,清扫残存的敌方空中力量,并建立起稳固的战役制空权,接下来,就是我们航母群的055、052D出动高超音速导弹进行轰炸了,目的就是瘫痪作战潜能。
不仅如此,攻击21还可以在远离发射与回收基地的战斗空间范围内长时间巡逻,以精确打击的方式摧毁目标或达到所期望的其它攻击效果,能在实施攻击的同时就作出战损评估,评估后一旦作出攻击决定能迅速实施再次攻击,攻击21能够连续覆盖所需的战斗空间,并采用具有各种效应的精确制导武器,这就导致"空中占领"-- 即空中力量对所投入区域环境的连续控制。
可以说是,攻击21的上舰,将是改变现代海战模式的利器。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直以来都想要掌握无人战斗机的原因。
美国的梦想还是实现了,只不过装备在了东方国度。
来源:胖福的小木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