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甘油三酯目标值或应降低,中国380万人研究揭示甘油三酯与心血管死亡关联存在种族-性别差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00:03 1

摘要:近期,发表于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的一项纳入380万中国成年人的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揭示,甘油三酯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联在不同种族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男性甘油三酯在正常范围仍

近期,发表于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的一项纳入380万中国成年人的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揭示,甘油三酯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关联在不同种族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男性甘油三酯在正常范围仍面临较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死亡风险。

该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亮、胡盛寿团队领衔,联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等机构完成。研究依托“中国心脏健康评估与风险降低项目(ChinaHEART)”,纳入3789025名35~75岁中国社区居民,中位随访4.6年,并以 UK Biobank中434 919名白种人为对照。

分析发现,甘油三酯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呈现出鲜明的“种族-性别特异性”。国人更易因甘油三酯升高患脑卒中,白种人更易患缺血性心脏病。

图 甘油三酯与中国总人群、中国男性及中国女性的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亚型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对于中国男性,甘油三酯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风险呈“陡升后平台”曲线,即当甘油三酯从最低五分位数(44~80 mg/dl)开始升高时,死亡风险迅速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后趋于平稳。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甘油三酯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关联最强:与最低五分位数相比,第二至第五五分位数的缺血性脑卒中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6%、33%、32%和31%。

更关键的是,即使甘油三酯≤200 mg/dl时,中国男性甘油三酯每升高30 mg/dl,缺血性脑卒中死亡风险仍增加8%,而这一关联在白种男性中并不显著。

与男性不同,中国女性的甘油三酯与死亡风险呈“U型”曲线,过低或过高的甘油三酯水平均与风险升高相关,且仅在甘油三酯显著升高时(通常高于第三五分位数),心血管死亡风险才明显增加。

进一步分析发现,糖尿病是女性群体中的重要风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女性,甘油三酯升高与心血管死亡的关联强度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女性(交互作用P)。

在白种人群中,甘油三酯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呈“渐进式升高”趋势,且关联最强的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

白种男性第二至第五五分位数的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分别增加8%、13%、14%和30%,白种女性则分别增加16%、24%、35%和55%。

研究者指出,这种差异与两类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征高度吻合。中国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是白种人的1.5~2.0倍,而白种人冠心病发病率更高。

研究还发现,甘油三酯升高的影响在不同代谢状态人群中存在差异。

对于中国男性,在体重正常(BMI²)、血压正常(收缩压 mmHg)的人群中,甘油三酯与心血管死亡的关联更强。而在中国女性中,该关联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显著。

而且吸烟与甘油三酯升高对中国男性心血管死亡存在协同效应,既吸烟又存在甘油三酯升高(最低五分位数)的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死亡风险是“不吸烟+低甘油三酯”人群的1.51倍;而戒烟后,这种协同风险显著降低。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规模针对中国人群甘油三酯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研究,该研究首次明确了“种族-性别特异性”。研究者指出,对于中国人群,需更积极的甘油三酯管理。当前指南通常建议甘油三酯控制在100~150 mg/dl以下,但该研究表明,对于中国男性(尤其是无肥胖、高血压的低代谢风险人群),即使甘油三酯处于“正常范围”,仍可能面临较高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提示需要重新定义中国人群的甘油三酯“安全阈值”。

对中国男性,尤其是吸烟者,应更早监测甘油三酯,即使水平在100~150 mg/dl,也需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对合并糖尿病的女性,需强化甘油三酯控制。戒烟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升高带来的额外风险,应作为重要干预手段。

研究者表示,未来临床研究需探索适合中国人群的甘油三酯最佳控制目标,特别是对缺血性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可能需要将目标值设定在更低水平。

来源:Redefining the association of triglycerides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3.8 million Chinese adults.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Western Pacific, Volume 63, October 2025.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