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偏心了,面对蜜雪冰城,大家的态度竟然是这样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16 19:15 1

摘要:今年的315晚会前,蜜雪冰城因一则暗访冲上热搜。宜昌的一个门店被曝光,店员在监控的死角处,使用隔夜柠檬片和橙子切片,苍蝇在杯盖上爬行。而且居然有员工说:“我不敢喝,害怕!”

一、4块钱的柠檬水,竟然是隔夜水果

今年的315晚会前,蜜雪冰城因一则暗访冲上热搜。宜昌的一个门店被曝光,店员在监控的死角处,使用隔夜柠檬片和橙子切片,苍蝇在杯盖上爬行。而且居然有员工说:“我不敢喝,害怕!”

这波操作,直接打脸了蜜雪冰城“现切鲜果”的宣传口号。但是网友戏称:“以为喝的是添加剂,结果人家用了真水果,虽然隔夜的但是好歹没涨价!”。

讽刺的是,在同一时间,被曝光的杨铭宇黄焖鸡,因使用变质食材、回收剩菜,被全网痛骂,而蜜雪冰城,却意外收获了一波“同情”:“4块钱一杯,还要啥自行车?下次注意就行了!”

二、舆论分裂:有人骂“脏”有人喊“穷”。

蜜雪冰城的塌房,这一事件,突出了消费者对于“低价良心”品牌所抱持的,复杂而微妙的态度。

支持者认为:“蜜雪冰城不涨价就是最大的良心,苍蝇自己飞进去的,怪谁?”甚至有网友调侃:“黄焖鸡吃出问题怪鸡,柠檬水喝出问题怪自己肠胃差!”

反对派则怒斥:“低价并不是违法的挡箭牌!喝出了病,找谁赔?”尤其当员工自曝“不敢喝”之时网友直指品牌管理存在漏洞:“总部装监控,又有什么用?店员照样能在死角搞小动作!”

对比之下,杨铭宇黄焖鸡的舆情情况,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其“剩余菜品的回收利用”以及“用色素将肉洗白”等行为被贴上了“黑心”的标签。即便总部迅速采取关店并道歉的措施,网友依然不予接受:“早就该有所行动了吧?作为连锁品牌,竟然连食材都无法管控好!”

三、品牌应对:一个甩锅员工,一个关店了事

面对危机,两大品牌的公关策略高下立判。

蜜雪冰城涉事店长邹先生称,总部要求较为严格,而且都是店员存在违规行为,我实在不可能24小时一直盯着!这种“甩锅式回应”显然网友不买单,他们质疑道:“加盟商难道只是只管收钱而不进行培训吗?出事了就反倒推给员工吗?”

而杨铭宇黄焖鸡却采取了“壮士断腕”之举——永久性地关停了3家存在问题的门店,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排查并进行整改,甚至还加装了后厨监控。但是有网友提出了质疑:“早就应该进行管理了!那时候怎么不去排查呢?”

有趣的是,蜜雪冰城,虽未大规模地道歉,却因“不涨价”这一人设,逃过了一劫;而杨铭宇,即便关店了,也难以挽回品牌的崩塌——加盟商的单量急剧暴跌,有的老板进行直播来自证清白,不过却被嘲讽为“演戏”。

四、行业真相:疯狂扩张的代价,终由消费者买单

这两起事件暴露了餐饮加盟模式的致命伤:

1,总部监管形同虚设

蜜雪冰城全球4.6万家店,99%为加盟店,杨铭宇全国超2500家店,总部所谓的“每月巡查”在实际中沦为走过场。有加盟店透露:“外地门店总部根本不管!”

2,低成本下的“省事哲学”

蜜雪冰城的店员,为了节省成本就舍弃不用冰箱;杨铭宇这家店呢,竟然通过使用色素来遮掩变质的肉——这些加盟商户为了缩减成本,居然连食品安全都可以不顾及。

3,消费者“低价宽容”成帮凶

网友对蜜雪冰城的“双标”态度折射出公众对低价品牌的纵容:“只要够便宜,”而且“脏点也能忍。”这种心态,反倒助长了行业的投机心理。其实大众似乎有一种潜意识,觉得价格低就可以忽略一些其他方面,好像价格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

五、犀利点评:别用“穷人的奶茶”绑架食品安全

蜜雪冰城和杨铭宇的塌房,本质是同一问题的两面:

蜜雪冰城的“良心价”人设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遮羞布。消费者可以接受低价,但不能接受“低价=低质”的逻辑绑架。

杨铭宇的“摆烂式管理”,这暴露了连锁品牌对于加盟商“只收钱不担责”的那种割韭菜心态。这种做法,其实是在损害加盟商的利益,并且严重影响了连锁品牌的声誉和形象。

食品安全并无阶级之差别,4块钱的柠檬水以及20块的黄焖鸡,在肚子里的风险同样巨大。网友的“同情”看上去较为宽容,其实却是在纵容——倘若品牌只因“便宜”就能够降低标准,这样明天或许连自来水都能被灌入奶茶杯。

最后送上一句扎心真相:

蜜雪冰城这次能“安全着陆”,不是因为它做对了什么,而是消费者对行业乱象早已麻木。当“眼不见为净”成为生存哲学,下一个塌房的,或许就是我们每天点的外卖。

来源:青杏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