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赣州市教育系统紧扣“2025年全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展示月” 活动主题,立足赣南苏区红色根脉,以 “校园播种“石榴籽”,同心共筑中国梦” 为实践主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与赣州红色文化、多元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精心策划开展
编者按:2025年9月,赣州市教育系统紧扣“2025年全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展示月” 活动主题,立足赣南苏区红色根脉,以 “校园播种“石榴籽”,同心共筑中国梦” 为实践主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与赣州红色文化、多元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精心策划开展了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五个一”系列活动,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即日起,赣州教育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栏,展示赣州校园那些浸润红色底蕴、饱含同心力量的精彩瞬间,敬请期待。
高位推动,压实工作责任
赣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大思政课”建设格局,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内容,全面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各环节。通过出台专项方案,系统部署校园民族团结工作;制定任务清单,明确重点工作方向;联合统战部门开展常态化调研,层层压实学校主体责任,确保教育工作落地见效。
开展赣州市优质资源学校结对民族学校推进“双校共铸”活动调研座谈会。
深耕课堂,实现铸魂育人
强化课程支撑:指导学校规范使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大团结》,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备课会等形式,推动教材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思政课,实现铸牢意识教育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开展赣州市市直中学中心教研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开展课例研讨与集体备课活动。
推动学科融入: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至各学科教学,历史课堂讲述民族团结小故事,音乐课堂传唱民族歌曲,美术课堂以剪纸、绘画展现民族团结场景,让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大余县东门小学教师在思政课堂上“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课程。
建强师资队伍: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家库,遴选入库专家116名;通过举办教学比赛,打造精品示范课程57个。赣州作为江西省唯一受邀地市,在全国集体备课会暨云南省教学展示活动中展示精彩课例,获得好评。
在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和集体备课会暨云南省第四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上,赣州作为江西省唯一受邀地市参加并进行教学展示。
浓厚教育氛围:以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展示月为抓手,组织全市师生观看九三阅兵、开展“学习榜样精神”主题班会,强化民族共同体认同与报国理想。依托班队会、宣传栏、新媒体平台等载体,讲好赣州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感人故事;会昌实验学校专门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厅,打造实体化教育阵地。
于都县组织中小学校的师生代表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举行“于都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
盘活资源,丰富实践载体
促进交往交融:开展“石榴籽一家亲”新疆阿克陶青少年赣州研学活动,接待学生1000余人;定南县举办“赣克两地一家亲”青少年足球夏令营,大余县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文化文艺汇演12场,增进各族青少年情感联结。
定南县开展“赣克两地一家亲,同心共筑援疆梦” 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来自新疆阿克陶、定南的125名青少年参加开营仪式。
大余县东门小学开展“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
传承传统文化:于都县将中医药文化,客家古文,擂茶,鱼龙舞、民族采茶戏等特色文化引入校园,厚植文化认同。崇义县采用音乐课传统唢呐曲牌改编成伴奏、美术课开展龙饰彩绘创作、体育课学习基本步法等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普及“三节龙”表演技能知识。
于都县中医院联合于都县实验小学于近日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
崇义县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加强客家非遗保护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文艺汇演上表演“三节龙”节目。
加强语言教育:南康区赤土民族中心小学联合高校推普实践团队开展“祖孙共学”活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
南昌职业大学文明实践服务团来到南康区赤土畲族乡开展推普调研活动。
打造实践课堂:组织大中小学各族师生走进革命旧址、客家遗址、博物馆及发展成就参观点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沉浸式体验厚植家国情怀。相关活动视频互动量超2亿,系列短视频获评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全国共80个,江西共2个)。
章贡区第二小学学生在赣州市博物馆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政策护航,凝聚团结合力
落实政策红利:严格执行少数民族聚居地考生中考加分等政策,在全省率先推行“阳光编班”,以教育公平促进各族师生学习交流、情感交融。
《江西新闻》报道赣州市义务教育学校“阳光编班”做法。
深化教育援疆:与新疆阿克陶县教育局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同时,推动3所学校与当地中小学开展校际合作;选派援疆干部、教师赴疆支教,接收新疆教师到市直中学挂职锻炼。2024年以来,2次受教育部资源中心邀请,派遣专家赴新疆阿勒泰、伊宁等地开展专题讲座。
赣州市文清路小学教师为新疆阿克陶县小胡杨小学的师生们展示一堂《中华民族一家亲》思政课。
赣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教师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送教培训”活动。
抓实结对帮扶:加大资金投入,高标准改善民族村学校办学条件;推进职教援疆、援藏,接收阿克陶县学生来赣学习培训。开展优质学校与民族学校“双校共铸”活动10次,覆盖师生1400余人次。
75名来自阿克陶县技工学校的学生来到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培训。
赣州中学与南康区赤土民族中学开展“双校共铸 携手赋能”结对活动。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