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回王健林是真的难了,不是那种“我还能扛”的难,而是四面楚歌、进退维谷的难。你以为他卖掉了十几个万达酒店、几十个万达广场、连北京总部都拱手让人,还清六千亿债务就万事大吉了?错,那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
这回王健林是真的难了,不是那种“我还能扛”的难,而是四面楚歌、进退维谷的难。你以为他卖掉了十几个万达酒店、几十个万达广场、连北京总部都拱手让人,还清六千亿债务就万事大吉了?错,那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
2025年9月28日,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却再次把王健林推上风口浪尖——他被限制高消费了。是的,你没听错,那个曾经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的男人,现在连坐飞机头等舱、住五星级酒店的资格都被拿掉了。
这事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往前倒推二十天,9月8日,北京金融法院一纸裁定,对大连万达集团强制执行4.02亿元。别看才四个亿,对以前的王健林来说真是毛毛雨,但现在不一样了。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从2023年到现在,万达系企业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的次数已经超过80次,累计执行金额突破76亿。更要命的是,万达商管、万达文化等多个核心子公司的股权被冻结,金额高达数百亿。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想卖资产回血?不好意思,很多资产已经动不了了,法院盯着呢。
很多人不理解,不是说他把六千亿都还了吗?怎么还欠钱?这里头的门道可深了。当年那场对赌协议,表面上是万达私有化从港股退市,背后其实是和一批私募基金签的“对赌”。协议规定,如果万达不能在规定时间内A股上市,就得按8%的年息回购股份。
结果A股大门没进去,港股又退了,这一下子就爆雷了。更惨的是,这些债不是简单的银行贷款,而是带着对赌条款的“明股实债”,一旦违约,投资人立刻翻脸,法院一纸令下,冻结、执行全来了。
你以为王健林没努力?他太努力了。从2017年开始,几乎是以“自残式”的速度在卖卖卖。卖掉文旅项目给融创,酒店卖给富力,后来连轻资产运营的万达商管都打包卖了大部分股权。他自己说过一句话:“万达卖掉的资产加起来,能再建一个万达。”
可问题是,卖得越多,公司越空,造血能力越差。现在万达商管虽然还挂着“万达”的牌子,但实际控制权早就不完全在他手里了。这就像一个人把肝肾都捐了去换钱还债,命是保住了,但以后还能不能活得好?难说。
再说王思聪。以前大家都笑他是“国民老公”“娱乐圈纪委”,净搞些绯闻。可这几年,他真的变了。熊猫直播倒了,他认赔;IG战队夺冠,他赚了点名声;后来搞餐饮、做投资,虽然没成巨头,但至少没再靠老爹。
有知情人士透露,王思聪这些年悄悄变现了多套豪宅和豪车,甚至把他收藏的限量版跑车都卖了,钱直接打进万达的应急账户。你说这算不算“上阵父子兵”?一个在前头扛雷,一个在后头补窟窿,看着挺心酸。
但最让人唏嘘的,还是王健林自己的选择。2012年他豪掷26亿美元收购AMC,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老板。那时候他多风光?可谁能想到,疫情一来,影院关门,AMC差点破产,最后靠美国政府救济才活下来。
还有万达电商,砸了五百亿,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被京东、阿里甩出十条街。这些扩张,哪一步不是“蛇吞象”?野心太大,步子太急,最后反噬自己。
现在回头看,王健林不是败在能力,而是败在时代。他赶上了房地产的黄金二十年,却没躲过转型期的惊涛骇浪。万达的悲剧,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上一代民营企业的缩影:靠资源、靠杠杆、靠政商关系起家,一旦风向变了,整个体系就摇摇欲坠。
但你说他没希望了吗?也不至于。毕竟,万达广场在全国还有几百个,租金现金流还在。而且王健林这个人,够狠、够扛事,没跑路、没赖账,这点就比某些人强太多。江湖还在,只是不知道这位曾经的“地产教父”,还能不能杀出一条血路。
来源:老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