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车展——中国智驾格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21:40 1

摘要:在2025年的慕尼黑国际车展上,中国智能驾驶企业以集群之势闪耀全球舞台,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追随者跃升为规则制定者。这场盛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全面突破,更彰显了其对全球汽车格局的重塑力量,为未来出行描绘了崭新的东方蓝图。

在2025年的慕尼黑国际车展上,中国智能驾驶企业以集群之势闪耀全球舞台,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追随者跃升为规则制定者。这场盛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全面突破,更彰显了其对全球汽车格局的重塑力量,为未来出行描绘了崭新的东方蓝图。

中国智驾的集群崛起

本届慕尼黑车展见证了中国企业的空前规模,116家参展企业较上一届增长约66%,成为海外展商中的主力军。这些企业覆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智能芯片及自动驾驶全产业链,包括比亚迪、小鹏、零跑等品牌,以及地平线、Momenta等供应链巨头。中国展台吸引了大量欧洲观众驻足,现场排队试驾的场景成为常态,德国媒体和观众频频用“Amazing”形容中国技术的创新力,凸显中国智驾从边缘走向核心的转变。

中国参展企业不再局限于产品展示,而是系统化输出生态能力。地平线在慕尼黑设立欧洲总部,构建本土化运营体系;轻舟智航与高通合作开发新一代智能驾驶平台;Momenta宣布与Uber合作在德国启动Robotaxi服务。这种从“单点技术出口”到“整体生态落地”的战略升级,标志着中国智驾企业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为欧洲市场提供成本控制与迭代加速的解决方案,形成互补共赢的新格局。

智能技术的全球焦点

中国企业在车展上展示了前沿智能驾驶技术,成为全场爆款。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统吸引了大批观众体验,小鹏P7、腾势Z9GT等车型的交互功能令德国用户惊叹“比想象更先进”。现场演示如无保护左转、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场景,展示了中国算法与硬件的成熟度。地平线的一体化平台进入欧洲车企选型流程,文远知行与博世联合发布量产级系统,这些创新不仅提升用户体验,更推动全球智能出行标准的演进。

中国智驾技术优势源于全产业链覆盖,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中创新航的储能方案与轻舟智航的域控系统协同发力。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调查显示,七成企业计划加大在华研发投资,这源于中国在电动化与智能化上的体系化优势。宝马、奥迪等欧洲巨头纷纷与中国伙伴合作开发智驾方案,从“在中国,为中国”转向“在中国,为全球”,加速了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

深度合作的战略转型

中国智驾企业通过本地化布局深化全球合作,不再满足于临时展位,而是建立永久性据点。卓驭科技在德国不伦瑞克设立分公司,组建本地团队;地平线欧洲总部负责芯片适配与算法优化;轻舟智航计划2025年在德国设立总部,推动产品研发与安全认证。这种扎根式战略确保技术无缝对接欧洲市场需求,构建“能接单、能落地、能闭环”的运营能力。

合作模式从产品买卖升级为联合研发与生态共建。Momenta与法雷奥签约开发全球ADAS系统;文远知行与博世推出WePilot AiDrive,计划2025年量产;德赛西威等供应链企业集体出海,形成“集团式”攻势。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中国技术的可信度,还帮助欧洲车企控制成本与加快电动化进程,实现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制定的跨越。

4未来格局的东方引领

中国智驾的崛起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生态。德国市场被视为“难以攻克”的堡垒,但中国企业的系统性进攻通过设立总部与深度合作打破壁垒。2026年Robotaxi在慕尼黑上线计划,以及智能驾驶平台的量产化,将中国代码融入欧洲出行体系。这推动了“合资合作2.0时代”,研发成为核心,中国优势助力欧洲产业升级。

长远看,中国智驾出海趋势将加速全球汽车格局变迁。德国汽车专家坦言“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这不仅源于技术领先,更因中国在成本、规模与创新速度上的综合实力。中国品牌在德国新车注册量增长显著,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的普及将带动留学生关注相关专业,影响全球人才流动与产业政策,为可持续出行注入新动能。

来源:一梦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