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条心声到 “城市智绘师”!上海 “十五五” 大家谈,共绘城市新图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20:24 1

摘要:“如果能在阳台设个无人机起降台,以后外卖直接‘飞’到家就好了!”“建议多开放历史建筑,让我们用镜头讲好上海故事”“希望医院能有会外语的志愿者,帮外国友人顺利挂号”……9月28 日下午,上海 “畅想上海未来五年・听你说”——“十五五” 规划市民大家谈活动现场,5

“如果能在阳台设个无人机起降台,以后外卖直接‘飞’到家就好了!”“建议多开放历史建筑,让我们用镜头讲好上海故事”“希望医院能有会外语的志愿者,帮外国友人顺利挂号”……9月28 日下午,上海 “畅想上海未来五年・听你说”——“十五五” 规划市民大家谈活动现场,50 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和外国人士围坐一堂,从科创教育到民生服务,从生态保护到城市治理,一个个带着生活温度的 “金点子” 不断涌现,为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注入鲜活的民间智慧。

此次活动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人民建议征集办联合策划,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十五五” 规划编制及吸纳网民意见的重要指示,让规划编制更贴民情、听民声、聚民智。

活动现场,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党委书记黄红出席致辞;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信访办、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盖博华详解 “十五五” 规划人民建议征集进展。目前,线上 24 小时智能客服实时响应市民 “指尖建言”;线下依托全市 “人民建议征集点”,深入社区、校园、楼宇,市发展改革委已牵头组织 77 场 “面对面” 圆桌会,1900 余名市民代表踊跃献策。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介绍的 “百家访谈、万家调研” 活动,更是收获 3.4 万余条各界意见。活动中,市级专项规划编制部门与市民代表现场互动,逐一回应疑问需求,确保每声诉求都被倾听。

“大家谈” 环节气氛热烈,来自各界领域的代表们带着行业实践与深度观察,众人围绕 “活力、温暖、宜居” 三大城市愿景畅所欲言。他们中有科创领军者、资深学者,也有银发长者、青年学子;有外卖骑手、自媒体人,亦有基层干部和外籍人士。发言中既有城市发展宏观视角,又含民生细节考量;既谋五年长远布局,也提当下痛点对策,让规划的民生底色愈发鲜明。

活力之城:AI 教育筑基,低空经济 “起飞”

“我家孩子报了编程班,可教学套路化严重,不如把‘AI 教材’和‘上海标准’扎实落地!” 上海泽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CEO 张元刚既是科创从业者,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提出,上海应构建从 K12 到高校的 AI 教育体系,制定涵盖课程开发、能力培养、平台规范的 “AI 教育标准化方案”,培养具备 AI 素养的未来建设者。

长三角智慧城区低空经济联合会秘书长王佳则带来了 “低空经济” 的新想象。“现在延安路高架已有警用无人机巡逻,山区救援能用无人机运送物资,未来能不能让外卖‘飞’起来?” 她建议,上海应加快低空经济 “标准 - 技术 - 场景” 三元联动,规划空域地图、建设停机坪,开放更多民生应用场景,让低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增长极。

常住在上海的自媒体创作者 “FU 大爷”,用手机记录生活吸引了数万粉丝。他回忆起参加 “十四五” 发展成果发布会时的场景:“领导挥着手说‘欢迎多拍多传播’,特别接地气!” 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政务活动、历史建筑对自媒体开放,“用真人真事真景织就城市记忆,让正能量内容可触可感。”

温暖之城:聚焦 “一老一小” 与特殊群体

“温暖之城” 的讨论聚焦于不同群体的需求,一个个务实的建议温暖人心。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王森以亲身经历为切入点,点赞上海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的同时,也直言现存问题:盲道被占、无障碍设施挪用时有发生。他呼吁 “十五五” 期间加强无障碍设施系统化设计,推行残障人士、老年人参与的 “体验式验收”,并纳入网格化管理,让特殊群体出行不再难。

退休市民、上海市生态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凤懋伦道出老年人生活现状:“三多三少” 现象突出 —— 被动受照顾多、主动发言权少;低龄老人活动多、中高龄老人活动少;关心生理健康多、关注精神生活少。为此,他倡导 “积极养老” 理念,建议鼓励老年人参与养老政策制定,打破老年消费场景的年龄壁垒,发展银发经济,让老年群体更有获得感。

饿了么骑手片区经理纵波为新就业群体发声,提出搭建多元服务平台的设想:定制化技能培训提升职业能力,保障性住房解决居住难题,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助力新就业群体成长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此外,推广“骑手社区观察员” 制度,发挥骑手走街串巷的优势,让他们成为发现民生问题的 “城市触角”。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陈发展则聚焦儿童心理健康,在现有“预防 - 干预” 网络成效的基础上,建议 “十五五” 期间深化 “社区 - 家庭 - 学校 - 医院” 四方合作,建设特色医疗教育融合机构,在社区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点,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医保政策支持,全方位守护儿童心理健康。

宜居之城:生态共参与,滨江焕新颜,乡村有未来

“宜居之城” 话题下,生态保护、滨江建设、乡村发展成为热议焦点。上海鸻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黎翔带着仙八色鸫标本现身,这个由市民收集、团队制作的标本,成为城市生态变迁的生动注脚。他道出市民心声:“大家想参与鸟类调查、清除福寿螺,却苦于没有渠道!” 因此呼吁 “十五五” 期间拓宽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路径,构建生态空间开放长效机制,融合生态与文化,打造 “公共教室”“社区剧场” 等多元场景,培育生态新业态,让生态文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吴昊琪带来“一江一河” 滨江空间的调研成果。她发现,年轻人更青睐潮流、社交属性强的滨江区域。基于此,她提出 “特色 IP、智慧赋能、两岸联动” 三大提升策略:挖掘各岸段特色创新业态,打造辨识度高的滨水品牌;开发 “滨江服务” 小程序,提供智慧便捷服务;开通 “水上巴士”,优化航线并融入文化元素,让 “一江一河” 成为展示上海魅力的金色名片。

“00 后” 新农人代表、上海腾达兔业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顾永豪深谙乡村发展之道,建议 “十五五” 期间加大农业科技扶持,为中小型合作社提供专项补贴;建立生态保护与收益挂钩机制,促进城乡产业融合;设立非遗传承专项,打造乡村文化体验馆,推动 “城乡研学” 常态化,让乡村既有 “乡愁” 又有 “未来”。

上海市律师协会秘书长助理陶丽萍则关注城市文明细节,她认为城市之美不仅在于颜值,更在于文明刻度。针对公共空间现存“微痛点”,她提议以系统思维推进城市建设:规范文明养宠、打造无烟环境,提升治理精细度;建设特色口袋公园,激活邻里交流;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培育全龄友好的文明素养,让城市既有 “面子” 更有 “温度”。

活动尾声,与会领导为市民代表颁发 “‘十五五’城市智绘师” 纪念证书。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和部分市级专项规划牵头编制部门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各区人民建议征集部门、市级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负责人等 100 余人参加活动。相关部门表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十五五” 规划建议征集将持续推进,欢迎市民朋友们继续出谋划策,为上海未来的发展贡献智慧,共同绘就上海未来民生图景。

来源:文汇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