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男子6岁被拐32年后与家人团圆:我相信后半生一定会很幸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20:02 1

摘要:近日,贵州男子莫智扬6岁被拐32年后与家人团聚引发关注。视频中,莫智扬与家人紧紧拥抱的场景感动了不少网友。9月27日,莫智扬的哥哥和姐姐们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莫智扬在兄弟姐妹中排老四,他被拐32年来,家人从未放弃寻找。“找回老四”是母亲的遗愿,是父亲脑溢血后仍

近日,贵州男子莫智扬6岁被拐32年后与家人团聚引发关注。视频中,莫智扬与家人紧紧拥抱的场景感动了不少网友。9月27日,莫智扬的哥哥和姐姐们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莫智扬在兄弟姐妹中排老四,他被拐32年来,家人从未放弃寻找。“找回老四”是母亲的遗愿,是父亲脑溢血后仍放不下的执念,也是全家人的心愿。“我们甚至跟下一代讲好了,如果我们没找到,他们还要继续找。”大哥莫智承说。

中秋节临近,9月24日,莫家终于盼来了团圆。与家人相处短短几日,莫智扬变得更健谈了,脸上笑容也多了,他说,“我感觉我的前半生过得很糟糕,现在有了家人,我相信后半生一定会很幸福。”

贵州男子6岁时失踪 家人寻找32年从未放弃

1993年8月3日,6岁的莫智扬偷偷跟着11岁的二姐莫志芳外出买酱油后失踪。彼时,家人立即报警,亲戚街坊全部出动,一刻不停地在车站、路口蹲守,联系电台播放寻人启事。“大家蹲守在各个车站和路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莫智扬的大哥莫智承当时才10岁,却对寻找弟弟的场景记忆尤深。

“那天要是我看紧点,他就不会丢了。”时隔多年,莫志芳想起弟弟失踪的场景仍会自责。

为寻找莫智扬,父母变卖了家中值钱的东西,甚至欠下了外债。“父亲只要听说哪里解救了被拐的孩子,不管是福建还是河南,他借钱都要去。身上带150块钱,出去往返车费100块,剩下的50块都会原封不动地带回来,在路上饿了就买个馒头,连水都舍不得买。”莫智承回忆道。

寻子三年未果,父亲内疚、绝望,一度想要轻生。“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偷偷吃了药。我们听见他在屋里哭,破门进去时,他说他没本事找回孩子,活着没意思。”莫智承说,好在当时邻居们及时劝说,父亲才被救回。

随着莫家子女长大,寻亲的“接力棒”传到了莫志芳、莫智承和莫华三姊妹手中。2011年,他们在“宝贝回家”公益寻亲平台登记了寻找弟弟的信息,包括寻找弟弟的重要线索:肚子上的疤痕和左手食指关节弯曲的特征,还上传了弟弟3岁时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这些年我们会定期更新寻亲资料,就怕更新不及时错过匹配机会。”三姐莫华说,就在弟弟被找回来的前两个月,他们还重新补充过一次寻亲信息。

2022年,母亲因生病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她对莫智扬的牵挂延续到生命最后一刻。去世前,她还反复叮嘱三位子女“一定要把老四找回来”,莫智承说,家人们在母亲临终前也集中发布了寻找弟弟的消息,仍未能圆母亲的心愿。

寻亲成功盼团圆 一开始以为是“电信诈骗”

家人并不知道莫智承是如何失踪的,但事发的路口是他常玩耍的地方,离家才300米,他们猜测“老四是被拐走的”。这个猜测对上了莫智扬的记忆,32年过去,他仍记得当年自己是被陌生人抱上车,换了衣服带走的。因年龄大“不好卖”,他被人贩子遗弃,后在福建被一位老奶奶收养。老奶奶给他上户口、供他读书,在他12岁时老奶奶去世,后来,他上到初一就辍学四处打零工谋生,最终辗转到了北京。

莫智扬对家乡和家人的记忆已逐渐模糊,但他一直记得,他的亲生家庭有父母和另外三个兄弟姐妹,也尝试过寻亲。十几岁时,他曾在福建登报寻亲,可消息石沉大海。直到今年9月10日,他接到“宝贝回家”志愿者“流水”的电话,对方告诉他,他的DNA比对上了,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我不了解这个平台,没在上面登记过信息,还以为是电信诈骗,就挂了电话。”直到有朋友劝他“万一是真的呢”,他又拨通了志愿者的电话。

“流水”一边联系莫智扬,一边联系莫家人,给他发去了莫家人的照片,并核对了他肚子上的疤痕和左手食指关节弯曲的特征。莫智承说,弟弟的这些特征已深深印在莫家人的脑海里,他们不敢忘,因为这是找弟弟的重要线索。父亲哪怕因脑溢血偏瘫,智力下降,有时话都说不清,还会反复念叨“要找老四”。“我们甚至跟下一代讲好了,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没找到老四,他们还要继续找。”

看了照片、核对了身上的特征后,莫智扬仍保持谨慎。于是,莫智承决定直接到北京见弟弟。“我还让志愿者发了我哥来北京的机票照片,直到9月12日在北京见到我哥,才相信这不是骗局。”莫智扬说,他和哥哥确实长得很像,见到哥哥后,他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随后就一直期待着9月24日回贵州与家人团圆。“我跟老奶奶的亲属偶尔也联系,这次回来认亲也跟他们说了,他们也替我开心。等待的日子特别难熬,就想赶紧见到家人。”

回家后变得更健谈笑容更多了 “我相信后半生一定会很幸福”

24日,在志愿者和朋友的陪同下,莫智扬回到贵州老家。眼前的家乡有些陌生,“路变窄了,多了好多新建的房子”,但这份疏离很快被团圆的喜悦冲淡。哥哥姐姐们早就收拾好一直给他保留的房间,给他买了新衣服,还没到家,姐姐们就跑过来紧紧抱住了他,连外甥、侄子也来跟他亲近,父亲见到他也格外开心,总拉着他的手跟他聊天。

莫家人等了莫智扬32年,终于吃上了团圆饭。莫智承表示,这样的日子他们盼了很久,虽遗憾母亲没能看到弟弟回来,“但已经很满足了”。

27日上午,莫家人陪着莫智扬去给母亲上坟,告诉她“老四回来了”。事后,莫智扬发了条视频并配文:“看着妈妈的墓碑,想着这32年都渴望的母爱,妈妈对不起,我回来晚了。”“弟弟话虽然少,但是他眼里是满满的失落。”莫志芳看穿了弟弟心里的遗憾,“把弟弟找回来,也算完成母亲的遗愿了。”

在家短短几日,莫智扬的变化肉眼可见。哥哥姐姐们发现,刚回来时,他话少、拘谨,而现在的他越来越开朗、健谈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对于未来,莫智扬表示,他打算把户口迁回来,但长远的打算还得从长计议,也会跟哥哥姐姐商量,目前只想先多陪陪家人。“中秋和国庆肯定在老家过,不想和家人分开。”莫智扬说,“我感觉我的前半生过得很糟糕,现在有了家人,我相信后半生一定会很幸福。”

对此,莫智扬的哥哥姐姐们也表示,希望他留在老家,但也会尊重弟弟的意愿。莫智承说,会协助弟弟办理户口,也想给他介绍工作,希望他在老家安定下来。莫志芳则更心疼弟弟之前吃了很多苦,一个人在外打工也没有家人管他,“我跟他开玩笑说,以后我可要管着他了。”

这个中秋节,莫家打算就像这几天一样,做一桌好吃的,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拉家常。莫华说,“只要弟弟在,每一顿饭都很幸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李涛

来源:滴答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