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不到我一个村干部,还能站上舞台,为我们村的好物带货。”日前,浙川东西部消费协作助力乡村振兴暨第四届“德乡仪品·仪陇好物”购物季系列活动开幕式上,来自大寅镇柏杨村的村干部罗坤率先登台,推介该村即将上市的蜜柚。
川观新闻记者 徐浩煊 制图 李文星
“想不到我一个村干部,还能站上舞台,为我们村的好物带货。”日前,浙川东西部消费协作助力乡村振兴暨第四届“德乡仪品·仪陇好物”购物季系列活动开幕式上,来自大寅镇柏杨村的村干部罗坤率先登台,推介该村即将上市的蜜柚。
作为土生土长的仪陇人,在罗坤看来,现在的村落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农村概念”——一边提升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另一边跳出“靠山吃山”的发展边界,在山水田园间打造出乡村振兴新面貌。
1 产业的多元化
“一村多品” 多点开花 这些村有着新思路
木耳住进乡村别墅,每天要喝4次山泉水。今年夏天,走上川渝两地火锅店餐桌的粉木耳走红网络。这些颜色粉嫩、口感爽脆的彩色木耳,产自仪陇县马鞍镇的金山村。
为啥要种粉木耳?金山村村主任代云东道出其中的原因——2023年以前,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长期不足1万元,“守着资源过穷日子”成为发展痛点;不少村庄已通过科技引领、品牌赋能“领跑”,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撑竿跳”。
产自金山村的粉木耳。
2023年,在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的帮助下,金山村开始试种“粉耳1号”。“这种特色农产品不同于传统的瓜果鸡鸭,当年试种了几千棒木耳,收成还不错。”代云东介绍,尝到甜头后,该村先后利用“拆村并村”后闲置的办公室及村民富余的庭院,建成了900平方米现代化粉木耳生产车间。
“我们的‘粉耳1号’干品,以30元每罐的价格销售,高峰期时日均销量达3000罐。”代云东说,为了提高产品品质,该村今年还引入了热泵烘干机组和30立方米冷藏库,60克罐装成品品质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产业的扩大也为村民提供了超百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从金山村村委会出发一路向南,驱车5分钟就能到达村民陈富贵的家。
陈富贵的车厘子大棚。徐浩煊 摄
“身后这一片,都是我的车厘子产业园。目前在做的是施肥、清理、防虫,尽管不是采摘季,一样少不了田间管理。”今年夏天,现身仪陇各大商超的本地车厘子,均产自陈富贵的果园。
车厘子“下山”,这些常见于川西地区的水果,如何在秦巴山区“安家”?陈富贵表示,经过多年的摸索,自己已经成功选育出适合仪陇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车厘子,还探索出适合适宜丘区种植的矮株种植模式。
今年夏天,陈富贵的5000余株车厘子树迎来挂果丰收。得益于上市时间早、运输成本低等优势,收入超百万。这也让临近的村庄有了“新思路”。“我们利用村集体土地,也尝试种植车厘子,明年就可以大规模上市。”福临乡建华村党支部书记徐伟说。
2 回村的新力量
年轻人回村 构筑“青年友好型”新村貌
从新政镇出发,驱车15分钟,就能到达三条沟村。得益于临近国道和距离县城较近的区位优势,每到周末,这里的鲜果采摘园便成了市民休闲的打卡地。
“目前正在收获的是无花果,草莓和蓝莓正在下苗。”李银龙是三条沟村本村人,今年33岁的他,在村里有着300多亩水果基地。
“我是2018年回到村上的,当时看到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没想到家人支持、政府更支持。”李银龙说,利用大学时学习的农业技术知识,回村后说干就干。在村集体的帮助下,先租用了90多亩地尝试种植草莓。7年来,他的种植基地面积翻了2倍多,十余个连栋大棚拔地而起。
草莓采摘带来的客流,如何真正“留下来”?去年以来,李银龙还在基地内引入了小番茄、蓝莓、百香果等蔬果,让三条沟村月月“有看头”。
李银龙的草莓采摘园。
和李银龙一样,仪陇县轩馨种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张高春是铜鼓乡本地人。2019年,看中家乡桑蚕产业的他,放弃了深圳的工作,选择返乡创业。
“去年共养蚕240张,产茧12吨,实现产值66万元。”张高春说,今年农场还投入20万元准备新建10个温室,计划发展西瓜、草莓、羊肚菌等立体种养。在张高春的带领下,不少村民加入了他的采摘队伍。采桑高峰时,能为50多位村民提供工作岗位,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愈发“年轻态”的村庄,构筑起“青年友好型”新村貌。为了让年轻人敢回村、回好村,仪陇县相继出台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四十条措施等政策,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税收优惠、金融扶持。在此过程中,文化水平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反映好的优秀人才,也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于是,在三条沟村,李银龙加入了村“两委”班子,开始了为村子发展的更多谋划。
3 新生的吸引力
外地人进村 乡村业态更丰富
在仪陇县双胜镇果园村,随处可见行驶在村间道路上的川Z牌照车辆。
“这里大部分是来自眉山柑橘专业种植户。”双胜镇副镇长杨悄介绍,该村位于国家“长江中上游柑橘优势带”的核心地带,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少见、早春回温慢”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合发展晚熟柑橘。“不少外地的企业主看中了我们这里的种植优势,组团来投资。”杨悄说。
李方明的柑橘大棚。徐浩煊 摄
李方明就是其中一员。他在仪陇种植柑橘已有3年,在果园村有着400余亩的晚熟柑橘。在李方明看来,产自仪陇的柑橘,生产周期长、综合品质优,有着味甜、肉厚、皮薄的优势。
除了凭借地理优势吸引外地企业主,果园村不远处的仪陇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也让不少周边区县的百姓慕名而来。
仪陇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徐浩煊 摄
作为全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县级服务中心,这里是全市唯一的农机系统培训考核基地。
“我来考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村里马上就要引进这两种设备。这里能考培训、能考证,我们周边区县的学员都来这里学习。”营山县回龙镇三清村党支部副书记廖祥军说。
智能化育苗中心。
同样小有名气的还有设置在此的低碳智能化育苗中心。配备了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和温度调节系统,这里每条生产线1小时可育秧苗1500盘,全天可育苗3万盘。与其它半智能化育秧苗相比,可节约成本30%以上,比传统育苗成苗时间缩短了7至10天。
“临时买肯定是买不到,我们这里育的苗都要预订,今年上半年,仅水稻育苗的产值就有200万,客户覆盖川东北。”该中心负责人王峻峰说。
朱德故里·德乡仪陇
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欢迎您
来源丨川观新闻
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新浪微博:@仪陇播报
来源:仪陇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