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要面子=活成笑话!孟子告诉我们:会认错的领导,才是真狠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9:28 1

摘要:公元前314年,齐军本来已经占领了燕国,却最终灰溜溜地撤退回了齐国,错失了强大自身的机会。为什么会这样呢?

公元前314年,齐军本来已经占领了燕国,却最终灰溜溜地撤退回了齐国,错失了强大自身的机会。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原因在于齐宣王这个领导眼光不够长远,缺乏长远的规划。

齐军只顾着在燕国搜刮地皮,横征暴敛,结果引发了燕国各地的起义,以及诸侯的干预,齐军不得不撤离。

每每想到这件事,齐宣王总是让痛心不已。

有一天,齐宣王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是没脸见孟老先生了。”

齐宣王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孟子曾经提醒过齐宣王,要善待燕国百姓,把燕国变成齐国的一个郡县,实行仁政。

但是,齐宣王没有听孟子的意见,最终导致齐军灰头土脸地撤出了燕国。

齐宣王是真的后悔没有听孟子的意见吗?也不一定!

齐宣王只是觉得自己没有听孟子的建议,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觉得很没面子,所以不好意思见孟子。他是觉得丢面子罢了!

齐宣王身边有一个宠臣陈贾。

陈贾对齐宣王说:“大王,您想多了。放心吧,我会让孟老先生闭嘴,不会乱说的。”

齐宣王点了点头。

于是,陈贾跑到孟子面前,劈头盖脸地问孟子:“孟先生,请问周公是什么人?”

孟子回答:“是古代的圣人。”

陈贾又问:“既然周公是圣人,那么周公知道他派管叔去治理商朝,结果管叔跟商朝的遗民一起造反了。难道周公预先知道管叔会造反,还要派他去吗?”

孟子回答:“当然不知道。周公是圣人,但他不是神人。周公一开始肯定不知道管叔会造反。”

陈贾说:“按照您的说法,圣人也会犯错,对吗?”

孟子回答:“是的,圣人也会犯错。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古代的君子,有了错误就会改正;而现在的君子,有了错误,不仅不改,还找借口狡辩。古代君子的错误,就像日食、月食一样,大家都能看到,等到他改正错误后,人们反而会称赞他,佩服他知错能改。可现在的君子,犯了错还不承认,还要找借口掩盖,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孟子说话,真是不留情面啊!哈哈!

陈贾本来是想替齐宣王遮掩一下,让孟子不要到处宣扬这件事,结果反而弄巧成拙,让孟子把这件事写进了史书,事情反而闹大了,让齐宣王更加没面子!

齐宣王担心没面子,陈贾这个马屁精,把“领导的面子工程”搞砸了!

当年,齐宣王带着满脸的惭愧和遗憾,离开了人世!

齐宣王领了盒饭,但是,他也给儿子齐湣王留下了一个大祸。

这样折腾燕国之后,结下了国仇家恨,燕国怎么可能轻易放过齐国?这样的仇怨还能化解吗?可惜,齐宣王已经不知道结果了!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

一,领导有错就要改。

错了就承认,这并不可耻,也不丢脸。

谁都会犯错,犯错了,就马上去承认,去改正,反而会迎来大家的赞赏。

千万不要嘴硬,千万不要跟大众唱对台戏,还将错就错,还想惩罚指出错误的人,还咒骂指出错误的人,这只会把事情的负面效果放大。

二,错误,无法被掩盖和粉饰。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个错误,而去百般掩盖。

所谓“成功路上必走的弯道”,那都是骗人的鬼话!

错了就是错了,走错路了就是走错路了,千万不要掩盖和粉饰,否则只会让你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三,小心你身边的马屁精。

马屁精对领导来说,有时候会让领导觉得舒服,尤其是在领导尬尴的时候。

但是,你要警惕,身边的马屁精,可能会弄巧成拙。

他们本想掩盖你的错误,结果却让你的错误公之于众,反而给你脸上抹黑,让你更加难堪。

说到底,领导如果有错,千万不要想着掩饰、掩盖或粉饰,及时承认并改正,这才是最好的危机公关。

承认错误并改正,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人们都能看到,但改正后,人们反而会更加敬仰你。

这才是领导面对错误时,最应该有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你觉得是这样的吗?

每天5分钟,汲取《资治通鉴》智慧,破解管理难题。

关注我,每天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

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来源:李子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