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享会发布了“年度爱心人物”“年度爱心家庭”“年度爱心社区”“年度爱心企业”“年度公益机构”“年度创意项目”及“致敬深爱力量”等关爱案例,全景式展现了深圳“关爱之城”的深厚积淀与蓬勃活力。
以爱之名,温暖再续。9月28日上午,“2025感动深圳·我的深圳故事——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分享会”如约而至。
分享会发布了“年度爱心人物”“年度爱心家庭”“年度爱心社区”“年度爱心企业”“年度公益机构”“年度创意项目”及“致敬深爱力量”等关爱案例,全景式展现了深圳“关爱之城”的深厚积淀与蓬勃活力。
爱心人物诠释“平凡之中见不凡”
16岁就来深圳打拼的青年葛乾坤,2016年成为中国首批外卖骑手期间,他用短视频记录骑手生活意外走红,其真实经历成为徐峥电影《逆行人生》中快递小哥的原型。2019年抓住短视频风口转型自媒体,现全网粉丝超百万。2022年自筹经费建立公益驿站“深漂第一站”,累计为100余名来深建设者提供免费住宿超1000天。
谈到从中国首批外卖骑手到短视频博主粉丝超百万的身份转变,再到建立“深漂第一站”时,葛乾坤说道:“从外卖骑手到做短视频,也算是抓住了时代红利,一路上有很多人支持和帮助过我,我就想把这份善良反馈给大家。‘深漂第一站’建立的初衷也是想让那些刚来深圳的人有个地方落脚,自己淋过雨,也想帮别人撑伞”。
叶宇筠捐赠5000万元助力深圳大学建设发展;汪大维捐建十所同维希望小学为1354名学生点亮通往大学之路;蒋庆北帮助百名残障人士掌握绘画技能、实现就业自立;学生张宇恒临危不乱冷静施救昏厥老人;钟承华带领医疗团队以44项新医疗技术填补察隅县人民医院医疗空白……他们可能是我们的邻居、同事,或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以不求回报的俯身帮扶、伸手相助,诠释着“平凡之中见不凡”的真谛。
在深圳这座拥有千万追梦者的城市,每一个平凡人都有机会成为照亮他人的 “一颗星”。本届年度爱心人物,正是这群“凡”星的杰出代表。
“小家大爱”书写深沉家国情怀
2022年秋,艾丽华踏上了援藏支教之路,成为察隅县首位两度被挽留、首位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援藏教师。她不仅牵线搭桥募集物资、资助藏族孤儿,更在日常点滴中悉心呵护学生,并通过讲座与示范课助力当地教师成长。她与丈夫以“一人援藏,全家坚守”的信念,将深圳教育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用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一个个小家的温情坚守,共同织就了深圳“关爱之城”的温暖底色。在本届年度爱心家庭的故事中:刘有成家庭以坚韧守护多重困境的家人,并将这份爱延伸至社区,帮扶精神障碍群体;陈伟红家庭曾在地震灾区救死扶伤,退休后仍坚持义诊,惠及上万人次;徐建国家庭则实现“援藏+援非”双线接力,以医者仁心书写深沉家国情怀……这些“小家大爱”的动人篇章,让善意在血脉中传承,让温暖在万家间流淌,谱写了一曲曲“家国同心”的时代乐章,展现出新时代家庭文明的新风尚。
深耕公益,把关爱做成“长期事业”
海基集团副总经理、海基公益基金管委会主任钱振中告诉记者,自2022年通过粤桂行动关注到乡村教育起,集团就把乡村教育作为公益核心方向。海基集团累计投入超150万元援建广西都安海基希望小学,建成1000平方米教学楼并配备数字化教学设备,改善当地教学条件。2024年,集团还创新推出“跨越山海励行中国”乡村青少年研学营项目,带领乡村青少年走进知名高校和科技企业,让他们走出大山、亲里城市,在行走的课堂中播下自信与成长的种子。
企业是深圳关爱行动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创新者。华润饮料从2007年起,连续十九年深耕乡村教育捐建247所公益图书馆,募集图书超百万册,赋能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京基集团有限公司连续17年支持“地球一小时”环保公益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它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企业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体现在对社会的深切回馈与积极贡献上。
在“年度公益机构”榜单中,深圳市广电公益基金会开展公益活动逾百场,用媒体力量传播公益声音;深圳市罗湖区星曙光志愿者协会13年资助1700余名学子圆求学梦;深圳市南山区惠民综合服务社聚焦精神障碍群体,逐步建立起跨精神卫生、残障康复、社会组织培育、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等领域的服务体系。
爱心社区,让陌邻变睦邻
社区是城市肌体中最活跃的细胞,是连接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也是关爱行动落地生根的“第一现场”。福田区翰岭社区创新推出“四化四心”工作法,打造“籽籽同心,幸福翰岭”品牌;盐田区中英街社区以“四心服务”构建深港关爱共同体,推动“深港一家亲”理念深入人心;宝安区宝民社区聚焦“一老一小一传承”,打造全国首家嵌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儿童康复示范点;龙岗区南约社区建立“约吧”多元共治平台,营造全龄友好环境……这些社区用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将宏观的关爱理念转化为微观的民生温度,让幸福在基层单元悄然生长。
创新驱动,以创新模式回应民生关切
在“年度创意项目”榜单中,“闪光的我,遇见未来”逐光校园心理剧巡演,通过心理健康与戏剧结合的创新模式,让青少年在相互对视和自我反思中勇于表达自我。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演绎和情境感受,展现了才华和魅力,提升了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其次,该活动由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与市关爱办、龙华区委宣传部、龙华区教育局等多部门联合主办,凝聚了多方力量同频同振,成功举办了一场大型心理剧展演,被业内专家评价为最好的集体心理教育。下一步,活动将积极推动更多部门联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支持共同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本届年度创意项目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城市关爱事业探索崭新的实践路径。“空地一体生命至上”城市救护项目,创新运用无人机搭载AED设备,让无人机化身“空中急诊科”;“心光大道”文明培育活动项目,通过科技互动设备将急救技能学习转化为趣味化体验,将急救知识融入城市文旅地标;“乐龄智康・慧享生活”项目,集成20余项创新技术,构建全场景智慧养老生态;“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项目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建立可持续的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深圳样本”……这些创意项目以创新驱动、用科技赋能,为关爱行动持续注入动力和活力,让关爱以更智慧、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式润泽千家万户。
文明推广,激发城市向善新活力
作为本场晚会的重要环节,“文明推广人”周禹以亲身参与者的视角,带来了生动讲述。他分享了自己在今年5月“文明中国·人人有礼”主题传播活动启动仪式上的经历,指出该活动所倡导的理念与深圳关爱行动弘扬的“真善美”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周禹还介绍了同样火爆的“深圳CITY TALK”互动话题,该话题通过市民广泛参与,票选出了“深圳,支持每一种可能”等十大深入人心的城市Slogan,全网传播量逾1.23亿次。最后,他以“文明推广人”的身份热情呼吁大家积极投身关爱行动,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
在谈到深圳城市温度时,周禹告诉记者,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带着各自鲜明的个性汇聚到深圳,最终凝聚成深圳独有的包容、开放、创新、多元的特质,这也是深圳令人着迷、更愿意让人留下来的魅力所在。
分享会在重温《深圳关爱行动宣言》和主题曲《谢谢你》的温暖氛围中落下帷幕。这场持续八十分钟的分享会,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关爱行动的总结,更是对深圳城市精神的一次深刻诠释。
22年,3.8万项爱心活动,2800余项公益项目,上千万人次参与……这些数字背后,记录的是普通市民的善行与义举,是深圳人对关爱执着的坚守,对善良坚定的信仰。千千万万深圳人用日复一日的选择与行动,既书写了“我的深圳故事”,也共同缔造了“我们的深圳故事”,也成为这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的生动注脚。
晶报记者 高晴雅
来源: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