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7:22 1

摘要:2025年9月24日,一场意义非凡的学术盛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隆重举行。这场由人民出版社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出版座谈会,旨在以跨越百年的党史研究成果向党和人民献上一份厚重的理论贺礼。众多领导和党史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

2025年9月24日,一场意义非凡的学术盛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隆重举行。这场由人民出版社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出版座谈会,旨在以跨越百年的党史研究成果向党和人民献上一份厚重的理论贺礼。众多领导和党史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伟大建党精神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茅院生,研究出版社社长陈建军,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李春生等领导,以中国史学会会长、本丛书总主编李捷为代表的一大批党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其中很多即为本丛书的作者出席了会议。

与会嘉宾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总结评析这套丛书,特别是针对学术界策划这一套丛书的缘起与发端是什么,其间又经历了什么样的难题考验与艰辛付出,又为什么是由人民出版社与研究出版社合作出版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深情的回顾。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勃在致辞中首先对“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丛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套七卷本的“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丛书”的策划出版,可以说就是学术界、出版界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深入系统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具体实践。丛书将伟大建党精神主线与具体历史实践紧密结合,从上海石库门的初心萌发,到新时代的复兴征程,清晰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与升华的理论脉络。

李捷会长在会上发言中指出,这套丛书用了七年之功倾力打造而成,七卷书总的来说是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即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创立的精神谱系,它们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前后相接一脉相承,在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中形成了一种从建党一直到新时代的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这里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其创造的一个个历史丰碑的背后,一定有伟大的精神丰碑矗立其间。

研究出版社社长陈建军在发言中提出,本套丛书系针对既有研究多聚焦于单一历史时期或个别精神形态、缺乏从百年党史宏观视角系统梳理的短板,确立了“分卷叙事、通史整合”的策划思路与体例,将百年党史划分为七个关键阶段,对应七卷内容,完整覆盖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井冈山斗争、长征直至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与民族复兴的全过程。丛书汇集嘉兴大学红船精神研究中心、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多家单位的60多位专家学者组建核心创作团队,自2016年启动策划、2018年正式立项以来,团队先后召开十余次大纲研讨会,各分卷由主编牵头,组织专家团队潜心撰写、反复核校史实,累计召开四十余次线上线下学术研讨会,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完成编撰工作,确保丛书在党的104周年华诞之际顺利面世。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李春生在发言中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发表2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和研究出版社联合推出这套丛书,这既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史的崇高的学术致敬,更是出版机构响应时代号召、履行使命担当的生动体现。丛书以七卷本的恢宏架构,以“历史史实—大事件—社会思潮”的三个维度,精心编织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完整叙事体系。它不仅是一套丛书,也是一座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其他与会学者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分卷主编分别就本丛书的出版价值与意义、所负责卷次的编写特点、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等作了发言。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梅黎明,也是第二卷《伟大建党精神与井冈山斗争》的主编就在发言中指出,研读井冈山斗争,大家会看到一个崭新的既有历史宏篇叙述更有历史细节,与以往不同的对井冈山斗争历史的阐述。比如说,回答了中国革命一些重大问题,山沟沟里出了马列主义,解决了中国革命何处去的困惑,等等。陆军边海防学院教授何锟则针对第三卷《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提出,“纵观整个党史军史,长征以最为惊心动魄的过程,最为宏伟壮观的气势,最为激情惨烈的牺牲,继承和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为此,我们力争将这段最富激情的岁月立体呈现给广大的读者。”同时本卷的编写也“广泛吸收并且借鉴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长征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对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持一个客观开放的态度”。

丛书自出版发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相继举办了“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丛书”全国读者见面会7月重庆站、8月中共一大会址站等活动。在成功举办本次座谈会后宣传活动还将走进更多的城市,并努力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的协同效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传播矩阵,在扩大影响的基础上使更多的读者能够看到这套丛书、知道这套丛书,让党的精神谱系与创新理论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