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姚登山是上世纪中国外交圈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1938年1月,二十岁的姚登山响应号召,加入了山西新军决死三纵队。那时候抗日烽火正旺,他从基层战士干起,很快就入了党。
姚登山是上世纪中国外交圈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1938年1月,二十岁的姚登山响应号召,加入了山西新军决死三纵队。那时候抗日烽火正旺,他从基层战士干起,很快就入了党。
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过好几场硬仗,1940年夏天一次突袭日伪据点,他指挥部队侧翼包抄,端着步枪冲在前面。战后他升任连长,在太行山区游击,烧敌粮仓,组织警戒,干得有板有眼。
解放战争打响后,姚登山调到工程兵第十团,当了首任团长兼政委。1949年初,部队在东北平原修铁路,冬天冷得刺骨,他每天巡视工地,检查钢轨铺设,教工人们砸钉子。
新中国成立没多久,他进北京军委武官训练班学习。那是外交系统刚起步的时候,很多学员像他一样从军队转过来。
8月,姚登山就出国了,先去丹麦和芬兰当一等秘书、参赞。哥本哈根冬天雪大,他裹大衣走访商会,组织贸易会,解释协议条款。赫尔辛基白夜长,他协调文化交流,办演出,处理侨民签证。
1955年4月回国,他任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三年后,他又去锡兰当参赞。这些年头,他从北欧到南亚,适应各种气候,学着怎么跟外国人周旋,积累了不少外交门道。
1960年姚登山回北京,任西欧司司长。 那时候印尼局势乱套,苏哈托上台,取代苏加诺,推行排斥左翼的政策。华人华侨日子难过,街头冲突不断,商店被砸。
1966年3月,周恩来派姚登山去印尼当大使馆参赞。这活儿不轻松,使馆大门外示威者常聚,高呼口号。 他到雅加达后,直奔使馆审电报,协助大使处理事。宴请官员时举杯致词,斟酒稳当。
印尼反华浪潮越来越猛,华人社区遭冲击,房屋被砸,货物丢街。 使馆附近巡逻车多,广播警告。姚登山加强安保,检查围墙,刷漆拉网。 大使回国后,他当临时代办。
1967年4月22日,使馆被印尼军警和民众包围攻击,怀疑支持印尼共产党。 姚登山下令烧毁秘密文件,带人封锁入口,保卫国旗。 他揭露印尼政府镇压华侨,侵犯外交人员。 印尼宣布他不受欢迎,要求48小时离境。
4月24日,姚登山收拾档案封箱,馆员列队道别,登机离境。 4月30日,飞机在北京首都机场落地。周恩来亲自到机场迎接,两人握手,周恩来表达肯定。
次日,他登天安门城楼,毛泽东接见。 合影时,姚登山站在中间,摄影师按下快门,留下一张特别的照片。 这事儿在当时传开,他被封为“红色外交战士”。
来源:万家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