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立华:稻花香里说丰年 鼎粮筑基迎增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6:37 1

摘要:当第一缕秋风轻轻拂过东北广袤的黑土地,滋养了一季的水稻便在这温柔的抚触中渐渐褪去青绿,开启了它们华丽而盛大的丰收之旅。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声响,饱满圆润的稻穗在相互的碰撞中散发出稻谷的甜香,在蓝天白云黑土的见证下,奏响了丰收的赞歌。

当第一缕秋风轻轻拂过东北广袤的黑土地,滋养了一季的水稻便在这温柔的抚触中渐渐褪去青绿,开启了它们华丽而盛大的丰收之旅。沉甸甸、金灿灿的稻穗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声响,饱满圆润的稻穗在相互的碰撞中散发出稻谷的甜香,在蓝天白云黑土的见证下,奏响了丰收的赞歌。

9月24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这片被誉为“黄金水稻产业带”的黑土地上,一场以“粮安中国 鼎粮筑基”为主题的中农鼎粮柱水稻实收测产观摩会,在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表演“吉林大秧歌”中拉开帷幕,忙碌了一夏的农民朋友,在欢快的锣鼓声和跳跃的舞步中,迎接丰收的喜悦。

极具地域特色的秧歌队表演。

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为全国的农户朋友展示现代农业科技赋能农业种植的丰硕成果,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注入新动能。

“粮安中国 鼎粮筑基”中农鼎粮柱水稻实收测产观摩会现场。

鼎粮筑基

实收测产,每亩增产88.55公斤

九台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的核心区域,是知名的“黄金水稻产业带”,九台贡米依托松花江、饮马河优质水源及温带季风气候,米色泽清白晶莹剔透,犹如雪中之玉,纯净无瑕,米粒饱满而敦实,香气清新而浓郁。

九台稻田公园航拍。

雨后初晴,九台区合十农场稻田公园内,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在阳光下泛着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这片采用中农鼎粮柱方案种植的水稻田,即将迎来“大考”——实收测产。随着收割机轰隆隆驶入田间,测产工作正式启动。

公布测产数据。

“经严格测量,中农鼎粮柱处理区实测面积200平方米,总产量241.5公斤,折合亩产805.4公斤;农户自防区亩产716.85公斤。使用中农鼎粮柱方案的水稻,每亩增产88.55公斤,增产比例达12.35%!”中农立华战略发展部经理孙晓、作物健康事业部市场部经理盖洪光公布数据时,现场爆发出热烈掌声。这一结果不仅远超传统种植模式,更验证了中农鼎粮柱方案在防病壮苗、抗逆增产方面的卓越效果。中农立华作物健康部东北区技术经理王洪宝在田间对比中指出:“使用中农鼎粮柱的水稻,茎秆粗壮抗倒伏,叶片厚实无病斑,稻穗饱满且出米率更高。这背后是‘防病壮苗—抗逆提质—增产减损’三阶段精准施策的技术支撑。”

话说丰年: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实践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推动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活动现场,领导专家、企业代表、经销商与种植户齐聚一堂,共话粮安。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副秘书长刘玉玖致辞。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副秘书长刘玉玖强调:“中农立华作为农药流通领域的‘国家队’,通过中农鼎粮柱方案将科技直达田间,为农户提供了‘高产+优质’的双重保障,契合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

长春市九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邱信臣致辞。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邱信臣则从政策层面解读:“当前农业转型关键期,需要更多像中农鼎粮柱这样的技术方案,推动单产提升与品质优化同步发展。”

中农立华党委书记、董事长苏毅致辞。

中农立华党委书记、董事长苏毅表示:“作为供销系统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中农立华始终牢记科技兴农、强农使命,持续迭代作物健康解决方案。截至目前,中农鼎粮柱方案已在全国推广超1200万亩次,小麦、玉米增产超15%,花生增产20%,辣椒增产30%。未来,我们将以更优产品、更强技术、更贴心服务,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吉农大科技富民农资总经理魏媛分享推广经验。

作为中农鼎粮柱方案的直接推广者,吉农大科技富民农资总经理魏媛分享了合作历程:“从2023年100垧(一垧地按照15亩计算)示范田初合作,到去年的1000垧,再到今年4000垧全覆盖,我们与中农立华团队深入田间,开展示范活动,并为农户提供栽培管理、种植、病虫害管理等农技培训,通过系统的服务和真实的效果,让科学种植理念扎根黑土地。”中农鼎粮柱方案的受益者,大方土地管理公司总经理侯刚算了一笔经济账:“目前看,使用中农鼎粮柱后,不管是玉米田还是水稻田增产均可超10%,以水稻为例,每垧增收将超4000元。更关键的是,中农鼎粮柱方案集杀菌、营养、防护于一体,省时省力,让种植更高效。争取明年我们的土地都使用中农鼎粮柱产品。”

丰收密码:

全链条服务托起“中国饭碗”

中农立华的“科技兴农”实践远不止于产品。据中农立华作物健康事业部东北大区经理马晓亮介绍,每年中农立华在东北开展800场次田间示范、3000场次农技培训,服务面积超300万亩次,覆盖水稻、玉米、大豆等主粮作物。“我们不仅要提供好方案,更要让农户会用、用好。”马晓亮说,“本次测产地块就结合今年生产的实际问题,分别在7月10号和8月10号进行了二次用药,确保了水稻的增产丰收,最终实现活秆成熟、籽粒饱满。”

作物健康事业部东北大区经理马晓亮介绍东北地区服务情况。

种植户的反馈是最有力的证明。九台区一名农户大哥表示:“我已经连续3年使用中农鼎粮柱,稻瘟病、稻曲病彻底绝迹,茎秆硬挺不倒伏。”另一位受益中农鼎粮柱方案的粮食收购商则从市场角度验证:“使用中农鼎粮柱后的稻子色泽好、籽粒饱满,收购价每公斤比市场高,还供不应求!”

水稻种植大户代表分享中农鼎粮柱使用心得。

归仓仪式:

共筑粮食安全新篇章

“一倒,愿粮仓堆金积玉,二倒,愿农业兴旺发达,三倒,愿祖国繁荣昌盛!”

合仓仪式环节。

活动尾声,一场庄严的归仓仪式将气氛推向高潮。与会嘉宾将金黄的稻谷倒入丰收粮仓,三次倾倒谷粒,寄托着对农业兴旺、国家繁荣的美好祝愿。随着口号响起,现场也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现场农户合影。

此次观摩会不仅是一场技术验证会,更是一次信心传递会。从实验室到田间,从数据到粮仓,中农立华用科技与服务的双重赋能,书写着“粮食增产、农户增收”的新篇章。正如中农立华鼎粮柱方案所选的口号一样,“中农鼎粮柱 丰收靠得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中农鼎粮柱正以坚实的步伐,装满国家的“米袋子”,鼓起农民“钱袋子”,助力中国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编制 | 炼 晨

审校 | 刘 颖

监制 | 陆 璐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