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双重背景下,退休人员从过去 “待在家中安享晚年” 的群体,逐渐成为众多企业争相聘用的对象。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企业成本控制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反映出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转
在当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双重背景下,退休人员从过去 “待在家中安享晚年” 的群体,逐渐成为众多企业争相聘用的对象。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企业成本控制需求以及国家政策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反映出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变,更凸显出 “银发群体”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被重新发掘的价值。下文将结合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具体企业案例,从劳动力短缺应对、成本结构优化、政策红利驱动等多个维度,详细剖析退休人员被企业疯抢的深层原因与实践现状,展现这一趋势背后的经济逻辑与社会意义。
一、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短缺:退休人员成为破局关键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 3.1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 22%,而劳动年龄人口自 2012 年开始,每年平均减少约 300 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同行业的用工情况呈现出明显分化 —— 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行业因产业升级与技术替代,用工需求逐步下降,而服务业却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 “用工荒” 困境。
以餐饮行业为例,年轻员工的离职率常年居高不下,部分企业甚至达到 40%。年轻人往往更追求职业发展空间与工作舒适度,对于餐饮行业高强度、重复性的工作内容耐受性较低,导致企业不得不频繁招聘、培训新员工,既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影响了服务质量的稳定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退休人员在工作稳定性上展现出显著优势。他们大多没有强烈的职业晋升诉求,更看重工作带来的社会参与感与额外收入补充,因此更愿意长期留在岗位上。
北京麦当劳门店的实践就是典型案例。在该品牌北京地区的门店中,退休人员的占比已经达到 5%,部分门店返聘的退休人员平均工作时长超过 2 年,而年轻员工的平均流动周期仅为 3-6 个月。这种 “银发替代” 效应在零售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北京环球影城曾面向社会招聘退休零售人员,岗位要求为初中以上学历、持有正式退休证,工作班次虽频繁变换(每个班次 4-8 小时)且需长时间站立,但待遇为 30 元 / 小时。招聘信息发布后,短短两天内就收到了超过 1000 份简历,供需比例达到 1:10,足见退休人员对这类岗位的热情,也反映出企业对退休劳动力的迫切需求。
二、成本结构优化:企业聘用退休人员的经济考量
对于企业而言,聘用退休人员除了能缓解用工短缺,更重要的是能大幅优化成本结构,这一优势在人力成本高企的当下显得尤为关键。具体来看,企业雇佣退休人员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每一个层面都有明确的经济数据支撑,成为企业选择返聘退休人员的核心动力。
首先是社保成本的大幅降低。退休人员已经开始享受国家发放的养老金,按照相关规定,企业无需为其缴纳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这两项占比最高的社保费用,仅需缴纳少量的工伤保险。以上海市 2025 年的社保政策为例,当地最低社保基数为 7384 元,若企业雇佣一名年轻员工,需承担的养老费用为 1181.44 元、医疗费用 738.40 元、失业费用 36.92 元、工伤费用 14.77 元,累计每月需支出 1897.7 元;而雇佣退休人员,仅需缴纳 14.77 元的工伤保险,每月可节省 1882.93 元,一年下来单个人就能节省 2.27 万元。
上海小杨生煎的案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成本优势。该品牌在上海拥有 179 家门店,若每家门店招聘 1 名年满 50 周岁的沪籍退休服务员(岗位提供员工餐、实行做一休一制度,月薪 3200 元),按照上述社保成本计算,179 名退休员工一年能为企业节省的社保费用达到 407.6 万元。这样的成本节省对于餐饮这类薄利行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益,能直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其次是隐性管理成本的压缩。退休人员的工作动机与年轻人存在明显差异,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工作实现社会参与、丰富晚年生活,而非追求职位晋升或薪资大幅增长。这种心态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更具稳定性与责任心,离职率比年轻员工低 70% 以上。麦当劳曾做过测算,返聘一名退休员工,每年能为企业节省招聘、培训等隐性成本约 1.2 万元。毕竟,企业招聘新员工需要支付招聘平台费用、组织面试成本,新员工入职后还需进行岗前培训,而这些成本在聘用退休人员时几乎可以忽略 —— 退休人员大多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与基本的工作技能,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投入。
最后是弹性用工的经济性。服务业的用工需求具有明显的 “潮汐式” 特征,比如餐饮行业在饭点、节假日会迎来客流高峰,需要更多人手;而在非高峰时段,人员则相对闲置。退休人员的时间安排更为灵活,他们大多没有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能够接受 4-8 小时的弹性班次,完美匹配企业的波动需求。北京环球影城的负责人曾表示,聘用退休员工后,企业能够根据客流变化实时调整排班,用工成本降低 20% 的同时,服务响应速度还提升了 30%,既避免了人力浪费,又保证了高峰期的服务质量。
三、政策红利与合规经营:企业返聘的双重保障
退休人员被企业疯抢的趋势,除了市场与成本因素的驱动,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开发适老化岗位、吸纳退休人员就业,同时也通过政策规范,倒逼企业寻求更合规的用工方式,而聘用退休人员恰好满足了政策导向与合规经营的双重需求。
2024 年,人社部发布《关于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积极开发 “适老化岗位”,并将退休返聘纳入就业服务体系,为企业与退休人员搭建对接平台。这一政策不仅为企业聘用退休人员提供了方向指引,也让退休人员就业有了更多保障。与此同时,社保政策的不断完善也成为推动企业选择退休人员的重要因素 —— 最高法 2025 年出台的新规明确要求,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保,此前部分企业与员工签订的 “自愿弃保” 协议被认定为无效。这一规定让企业无法再通过规避社保来降低成本,某 50 人规模的外卖站点就因此每年增加社保支出 44 万元,而招聘退休人员则能直接规避这一成本,成为企业合规经营的最优选择。
除了政策倒逼,部分地方政府还推出了税收优惠与专项补贴,进一步降低企业聘用退休人员的成本。例如,北京市对雇佣退休人员的企业给予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部分社区超市在雇佣退休人员担任理货员后,凭借当地政府发放的 “银发经济专项补贴”,实现了人力成本的零增长。这些政策红利让企业在聘用退休人员时,不仅能节省社保成本,还能获得额外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返聘退休人员的意愿。
广州麦当劳的实践就充分利用了政策红利与成本优势。早在 2023 年,该品牌就将返聘退休人员的信息贴在门店自取餐单上,2025 年更是加大了招聘力度,要求应聘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能接受弹性上班时间。广州麦当劳大区共有 800 家门店,若每家门店招聘 1 名退休人员,按照当地 2025 年 5500 元的最低社保基数计算,企业无需缴纳 880 元的养老保险与 294.25 元的医疗保险,仅需缴纳 44 元的失业保险与 11 元的工伤保险,单个人每月节省 1229.25 元,一年下来 800 名退休人员能为企业节省 1180 万元的社保费用。这样的成本节省加上政策支持,让企业很难拒绝返聘退休人员的选择。
四、银发就业的新趋势:从个案到行业常态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尝到聘用退休人员的 “甜头”,返聘退休人员已从最初的个案,逐渐发展成为服务业的行业常态,甚至催生出专门的 “中老年人才网” 这类新型就业服务平台。对于 80 后、90 后等未来将面临退休的群体而言,这样的趋势也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退休不再意味着与社会脱节,而是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工作,继续实现个人价值、获得额外收入。
在实践中,不同行业根据自身需求,对退休人员的岗位设置与招聘要求也愈发细化。除了餐饮、零售行业,家政服务、社区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也开始积极吸纳退休人员。例如,家政行业更倾向于招聘有育儿经验或护理经验的退休女性,社区服务则需要能熟练使用基础智能设备、有耐心的退休人员,而教育培训行业则会返聘有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从事课后辅导或兴趣班教学工作。这些岗位不仅充分发挥了退休人员的经验优势,也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聘用退休人员时,也开始注重岗位的适老化改造。例如,北京环球影城为退休零售人员配备了更舒适的防滑工作鞋,降低长时间站立带来的疲劳;上海小杨生煎为退休服务员提供了更灵活的排班制度,避免高强度工作;广州麦当劳则为退休员工提供了简单的岗前培训,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智能点餐系统等新设备。这些细节改造既体现了企业对退休人员的人文关怀,也提升了退休人员的工作体验,进一步增强了岗位的吸引力。
某 “中老年人才网” 的负责人曾表示,平台成立初期每月的简历投递量不足 1000 份,而 2025 年以来,每月投递量已突破 5000 份,企业发布的岗位数量也增长了 3 倍。这一数据变化直观反映出退休人员就业需求的增长,以及企业对退休劳动力的认可。对于退休人员而言,这类岗位不仅能带来每月数千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保持与社会的联系,避免晚年生活的孤独感;对于企业而言,这是缓解用工短缺、优化成本结构的有效途径;对于社会而言,这是实现 “积极老龄化”、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三者形成了良性循环,推动着银发就业市场的持续发展。
在北京环球影城的某家零售门店里,62 岁的张阿姨已经工作了 1 年半。她每天穿着统一的工作服,熟练地为游客介绍商品、打包物品,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退休在家总觉得无聊,来这里工作既能跟年轻人聊聊天,还能赚点零花钱,挺好的。” 张阿姨说,她每月能拿到 3000 多元的工资,足够覆盖日常开销,还能偶尔给孙子买些礼物。而门店经理则表示,张阿姨工作认真负责,从未迟到早退,游客的评价也很好,比频繁更换的年轻员工更让人放心。这样的场景,正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成为新时代劳动力市场的一道独特风景。
来源:大城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