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晚,历经6周激烈角逐,2025年莆田市足球联赛迎来收官之战。在现场超13000名观众的见证下,秀屿队通过点球大战总比分6比4战胜城厢队,获得莆超冠军。
9月27日晚,历经6周激烈角逐,2025年莆田市足球联赛迎来收官之战。在现场超13000名观众的见证下,秀屿队通过点球大战总比分6比4战胜城厢队,获得莆超冠军。
比赛已然落幕,但它以历史级的数据、跨界的融合效应,成为解码莆田活力的新钥匙,更以“敢为人先、全民参与、创新进取”的“莆超精神”为内核,让“莆田足好”的余韵在城市街巷间悠长回荡。
一组“不莆通” 的数据:
“莆超精神”燃动全城
“市民对足球的热爱超乎想象。”莆田市足球协会会长游宁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道。这场足球盛会创下的多项纪录,处处彰显着“莆超精神”的基因:参赛球员凸显草根性与全民性,年龄跨度从“80后”至“00 后”,涵盖学生、教师、个体户、企业职工等各行各业,既有业余爱好者为热爱冲锋,也有专业基础球员为荣誉拼搏,完美诠释了“拼搏奋进的竞技风貌”;1元惠民票上线即售罄,6周10场赛事累计到场观众超10万人次,这般全民追赛的盛况,正是“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凝聚力的真实写照。
幕后保障同样是“莆超精神”中“有解思维”创新胆识的实践场。赛事期间,面对观赛人流、交通疏导等难题,各部门主动破局:交通运输部门开通多条临时公交线路,会场周围增设小车停车位1000余个、电摩停车位2000余个,用“有解”思路实现观众“零滞留”;安保部门投入百余名警力与志愿者,通过智能监控与网格化巡逻筑牢安全防线;医疗应急部门设置多个医疗救护点,专业医护团队严阵以待;电信网络保障团队24时值守,确保每一帧精彩画面实时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既保障了赛事顺利,更展现了莆田“起步有加速度、开局立高标准”的行事风格。
一场“体育+”革命:
流量变增量的化学反应
“我们要让赛事成为产业融合的纽带。”市体育局负责人的规划在赛场内外落地生根。体育+商业催生消费热潮。借赛事东风,各大体育用品门店足球装备持续走俏,相关商品咨询量、订单量不断增长;50余家企业组成“票根经济”联盟,推出折扣、减价甚至免费等不同力度的优惠,涵盖餐饮、景区、鞋服、汽车、酒店等诸多领域,实实在在送福利、促消费。
体育+文旅更显莆味底蕴:赛前车鼓队暖场、中场莆仙戏展演、看台上千人齐喊莆仙赞句,《木雕·戏梦》等非遗表演让赛事成为“流动的文化展厅”;文旅部门推出4条主题线路,包括滨海度假之旅、人文体验之旅、木兰风光之旅、亲子研学之旅,诚邀游客探寻“妈祖故里、灵秀莆田”之美,网友留言“看完球赛更想去莆田看看”。
三个“意想不到”:
赛事之外的城市收获
文明素养集体亮相。赛场上,助威声不分主客,热情只为拼搏的汗水而燃;加油声既献给自家队伍,也献给对手。赛后,“最帅捡垃圾姿势”蔚然成风,球迷们自发将零食包装、饮料瓶等随身带走,投入指定分类垃圾桶,更有热心球迷组成“清洁志愿队”,协助工作人员整理看台,“不留一片垃圾”的观赛文化,成为最亮丽的文明风景。
青训热情井喷式增长。自开赛以来,全市青少年足球培训报名人数激增,越来越多人踏入社区球场体验足球激情。全市74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一条龙”培养体系迎来新活力,为《莆田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50年)》注入动能。
夜经济强势激活。16处城市广场大屏同步直播,千余个美食、非遗摊位点亮夜色。仙游“赛事集市”上,林珍珠扁食8000多份产品售罄,特色农产品销售翻几番,实现“一日比赛,多日消费”的乘数效应。
当最后一片垃圾被拾起,当非遗展演的余音散去,莆超联赛留下的,不仅是74所足球特色校的新火种,更是“以赛兴城”的发展思路,以及融入城市血脉的“莆超精神”。正如游宁所言,“冠军会更迭,但20万常踢足球的市民、持续升温的文体消费,才是最珍贵的成果,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敢为人先、全民参与、创新进取’的精神力量。”
“莆超精神”是敢为人先的文化自信、全民参与的草根情怀、“有解思维”的创新胆识、促进经济的实践探索、拼搏奋进的竞技风貌和文明守礼的城市素养的有机统一。今夜的莆田,用一场足球赛证明,她的活力,藏在全民的热爱里,更藏在“莆超精神”所引领的开放融合发展智慧中。
来源:莆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