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运会开赛29项目5000人同场竞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01:01 1

摘要:青少年部的奖牌榜一刷出来,我就知道这届莆田市运会不是闹着玩的——182块金、153块银、117块铜,这数字看起来冷冰冰,但你要是站在颁奖台边,看见小孩攥着奖牌像怕它飞走似的,或者教练拍到掌心发红还不肯停,你就懂了,那是几千个家庭冬天早起送孩子去训练馆吹冷风的回

青少年部的奖牌榜一刷出来,我就知道这届莆田市运会不是闹着玩的——182块金、153块银、117块铜,这数字看起来冷冰冰,但你要是站在颁奖台边,看见小孩攥着奖牌像怕它飞走似的,或者教练拍到掌心发红还不肯停,你就懂了,那是几千个家庭冬天早起送孩子去训练馆吹冷风的回报。

那种眼神,比成绩单上的分数更有杀伤力。

我第一次听说他们搞29个项目、5000人参赛的时候,还以为有人把省运会和地级市比赛搞混了。

从中学生到行业骨干,再到社区里每天打太极的大爷大妈,全员上阵,这阵仗放在国内同类城市里绝对算豪华配置。

而且,他们不仅想拼成绩,还想借体育带动消费,把赛场变成夜市,把票根变成优惠券。

这操作很“莆田”,实用又接地气。

六月羽毛球开打那天,我本来担心这么早启动,会不会后面没人跟。

但三个月过去,从门球到足球,从篮球再到太极拳,已经跑完15项赛事流程,线上线下观众加起来破百万。

这个数据相当于整个莆田人口轮番看了好几遍,有些项目甚至霸占朋友圈热搜,“今晚去哪儿吃饭”被替换成“今晚去哪儿看比赛”。

这种氛围让我想起世界杯期间大家找屏幕看的疯狂,只不过这里多了股烟火味——有人刚喊完加油,就转身买袋鱼丸回家。

群众组才是真正玩花活的地方。

他们把体育塞进生活链条:边看拔河边逛农产品展销、美食区,还有非遗文创摊位。

一个队赢下比赛,看台旁立刻多出几个啃炸鱼丸聊战术的人,还有挑木雕问比分的大叔。

这种现场感,不靠解说词渲染也能让人觉得热闹,因为运动和生活混在一起,本来就是最舒服的状态。

三个组别都有羽毛球和乒乓球,这是精心设计过的。

不仅因为大众基础广泛,更因为这些项目技术含量高、可观赏性强,可以保证参与率与关注度双赢。

而行业组里的拔河,则是在展示团队爆发力;群众组则是全民健身缩影。

我反而觉得这种结构比很多职业联赛更贴近社会肌理,它照顾到了专业性,也保留了普及性,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人吐槽跨度四个月节奏容易断,说前期热、中期凉、后期冲刺不好控制,对媒体传播尤其难保温。

但主办方显然另有逻辑,每隔半个月丢一个热点出来,相当于一直喂糖,让公众保持兴奋阈值,再配合‘体育+’活动延伸影响力。

这套打法挺考验耐力,如果中途掉链子,很快就会沦为流水账,可目前看来,他们还能稳住局面。

这一届格外受重视还有背景原因——恰逢莆田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建设,需要一个集中展示软实力的平台。

运动会天然带积极叙事,又能用数据(多少金牌)、画面(万人呐喊)以及产业联动效应,为城市品牌加码。

如果你翻合作企业名单,会发现越来越多资本愿意押注本土IP,用区域盛事撬动市场潜力,这意味着地方赛事正在从成本支出变成投资入口,并可能形成模式输出给其他城市。

我的私心希望这样的地方运动会不要走形式,否则再大的投入都会空架子。

目前来看,第六届莆田市运至少做到了两件关键事情:竞技水平真提起来,小众但高规格项目进入体系,为未来培养精英奠基;运营方式上让普通老百姓乐意掏钱掏时间参与,实现共建共享。

不然看看某些地方类似活动,要么场馆空荡荡,要么只剩领导剪彩照片留档,那才叫尴尬现场。

如果现在形容莆田,我觉得它像个刚毕业却已拿过国际奖杯的新锐青年,高大、有劲儿,还敢试错探索新路径,而且脚踩泥土知道自己从哪来。

29个项目齐开花,不只是繁荣,更是一份自信书写。

在下一声哨响之前,我们都等着看看,下次他们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是跨界融合还是刷新纪录?

最好依旧带着“不怕折腾”的劲儿,因为只有这样,全城才能一次又一次沸腾起来。

来源:蠢羊聊体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