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聚焦大局所需 紧扣企业所盼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5:58 1

摘要:近年来,淄博中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三中全会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部署要求,聚焦大局所需,紧扣企业所盼,全力打造暖企安商综合服务品牌,先后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先进集体

聚焦大局所需 紧扣企业所盼

全力打造暖企安商淄博法院服务品牌

近年来,淄博中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三中全会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部署要求,聚焦大局所需,紧扣企业所盼,全力打造暖企安商综合服务品牌,先后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先进集体、全省“司法为民示范法院”等称号。

一、突出“四个转变”

坚定不移与企业发展同心共向

一是服务理念由单纯办案向主动服务转变

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制定服务暖企安商、保障中小微企业发展等29份制度文件,系统梳理并重塑案件审判执行中93个涉营商环境流程节点,切实推动“案案是环境、人人是环境”成为干警思想共识、“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从大局上干”融入执法办案常态。

二是服务模式由坐堂问案向上门服务转变

深入开展以两级法院班子成员和重点企业双重结对,以定向服务、定时办理、定标督导等为内容的“双结六定”活动,把定制式司法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面对面”解答各类涉企法律咨询4400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900余个,相关做法在全国法院相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最高法院组织7个省市37名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淄博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三是服务路径由个案会诊向常态服务转变

坚持“跳出法院看法院,跳出审判看审判”,联合“市企两会”成立企业法治建设现代化研究基地和“市企业经济纠纷调处中心”,推动“E+智慧法庭”入驻重点企业园区,实现“法官助企工作室”经济开发区全覆盖,引导干警把读懂企业作为重要司法技能,把服务企业当作自觉习惯。

四是服务格局由单打独斗向多元联动转变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府院联动主阵地,与人社、税务、自然资源等24个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推动破产融资招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协助执行等8项成果落地见效,切实将企业需求清单转化为府院协同履职清单,“集千家之力,解一企之难”,相关经验被省委依法治省办印发全省专题推广。

二、回应“四个关切”

坚定不移与企业发展同舟共济

「一是开辟绿色诉服通道“亲企” 」

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推出诉讼费用减免、线上服务等一揽子服务举措,组建38支上门诉讼服务队,切实完善“事前服务提早、事中服务提质、事后服务提效”全方位诉服体系。推行“调解为主、速裁支撑、精审兜底”办案模式,在全市法院组建113个速裁团队,对涉企案件实行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今年以来,全市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间41.4天,调解率达35.57%。

「二是畅通多元解纷路径“暖企”」

建立完善涉企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与全市三级综治中心纵向贯通、与经济纠纷调解委员会、商事调解委员会等18个专业性调解组织横向协同,切实为企业提供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解纷方式,“齐乐融融”多元解纷品牌入选最高法院工作指引。

「三是加大集约执行力度“惠企” 」

扎实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常态化清理机关、国企等拖欠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账款,及时兑现企业胜诉权益,相关案件入选最高法院典型案例。严格区分企业失信与丧失履行能力, 依法帮助165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恢复信用,破除招标投标、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等经营发展难题。坚持善意文明执行,推行“活封活扣”以及预失信、预罚款等六项预警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影响。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企” 」

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全市两级法院知识产权联动保护格局,用实惩罚性赔偿机制、创设告诫性赔偿手段,有力保护华光陶瓷、扳倒井等知名品牌自主创新,司法认定“周村烧饼”等一批名优产品为驰名商标。

三、破解“四个难题”

坚定不移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立足老工业城市地域实际,把破产审判作为服务大局重要切入、产业焕新有效载体,积极助推危困企业从破产到破茧、从重整到重生。受最高院指定,先后3次承担破产法相关内容修改工作,经验做法被纳入《全国人大破产法实施情况检查报告》,省委改革简报、信息专报印发全省推广。

一是千方百计“保企业”,力求“生产不停”

坚持“能重整少清算、能盘活不退市”,把重整作为危困企业司法救治第一选项。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重整适用率达21.5%。围绕企业连环担保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以双向斩断、份额继受等模式清偿减债,化解重点担保圈10余个。妥善审理因美国制裁引发的齐旺达集团风险处置案,架起阻断担保防火墙,用司法审判回击长臂管辖,保护民族企业。

二是千方百计“保就业”,力求“职工不散”

坚持把“接受企业职工”作为竞买破产财产的前置条件,着力破解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这一“老大难”问题。山东万通公司通过破产程序,实现45名残障职工继续就业;淄博兰雁集团通过系统盘活,实现5000余名职工换岗不下岗。

三是千方百计“保产业”,力求“市场不丢”

紧紧围绕保障企业“活下去、活起来”这一目标,在全省率先开展预重整司法实践,通过司法提前介入,避免企业直接破产对商誉、市场等产生不利影响。在齐翔集团风险处置中,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审判、部门联动”,通过创新适用重整程序,引入山能集团投资控股,成功盘活300亿上市资产,保住了地方龙头企业,保卫了省碳三碳四产业链安全,保全了巨额国有资产,保护了职工权益,取得优质上市企业涅槃重生、优选战略重组成功落地、优势产业资源融合升级的良好效果,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高度评价该案。

四是千方百计“保营业”,力求“税源不断”

积极适用破产法关于继续营业的规定,完善破产财产整体处置模式,避免因企业停摆、财产拆分造成价值贬损。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破产审判,推动102万平方米厂房重新利用、80余套生产线复产,释放土地资源1.7万亩。淄博“办理破产”指标入选全国标杆城市。

来源:慧君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