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打开基金APP,不少人都犯了愁:刚加仓科技基就遇上回调,割肉换成债基又错过反弹,折腾半个月不仅没赚钱,手续费还搭进去不少。后台天天有粉丝问:“市场上蹿下跳的,到底该买啥基金?”
最近打开基金APP,不少人都犯了愁:刚加仓科技基就遇上回调,割肉换成债基又错过反弹,折腾半个月不仅没赚钱,手续费还搭进去不少。后台天天有粉丝问:“市场上蹿下跳的,到底该买啥基金?”
9月美联储降息后,市场震荡得更凶了,标普500指数基金早盘跌1.2%,纳指100基金跌2.3%,多数权益基收绿。更揪心的是,现在基金抱团科技赛道的现象越来越极致,超400只主动基金重仓股高度重合,万一市场风向变了,很容易引发流动性冲击。
其实震荡市的核心不是“选涨得最快的”,而是“选抗跌又有潜力的”。身边有位老基民,今年没追任何热点,就拿着3只基金,回撤控制在10%以内,收益却跑赢了80%的散户。这背后藏着震荡市的生存逻辑:与其跟着市场瞎折腾,不如选对“压舱石”基金长期布局。
今天就拆解这3只经过市场检验的基金,附上硬核逻辑和最新数据,告诉你它们抗跌的秘诀在哪,普通人该怎么布局,帮你在震荡市少走弯路。
一、先搞懂震荡市的“坑”:90%的人都在瞎操作
为啥震荡市多数人赚不到钱?不是运气差,而是踩了“操作陷阱”。结合最近粉丝的反馈,这三个坑最常见,看看你中了没。
第一个坑是“追涨杀跌”。9月科技股一涨,不少人跟风买科技主题基金,结果刚上车就遇上抱团松动,净值跌超5%;转头又割肉换债基,可债基在降息利好落地后反而冲高回落。这样来回折腾,本金越割越少,完全被市场情绪带着走。
第二个坑是“重仓单一赛道”。有人一门心思扑在新能源或AI上,觉得“只要赛道好,早晚能涨回来”。但2025年下半年基金抱团科技赛道的风险已经显现,一旦市场达成“撤退”共识,重仓单一赛道的基金可能面临流动性冲击,想卖都卖不出去。
第三个坑是“频繁调仓”。有数据显示,震荡市中频繁调仓的投资者,年化收益比长期持有的人低12%。很多人每天盯着净值波动,涨一点就卖,跌一点就慌,完全忽略了基金投资的“复利效应”,反而把短期波动变成了实际亏损。
其实东方基金的王锐说得很对,震荡市投资就像组建足球队,既要有前锋负责进攻,也要有后卫防守,全攻全守只会顾此失彼 。选基金的核心不是找“黑马”,而是找能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全能选手”。
二、“国家队”都在买:沪深300ETF,震荡市的“压舱石”
要是你问“震荡市最该配什么”,答案肯定是宽基ETF,而沪深300ETF绝对是首选。这只基金有多硬核?三季度中央汇金资管一下增持了几百亿份,国家队用真金白银投票,就是最好的背书。
先说说它的底层逻辑。沪深300指数选的是A股规模大、流动性好的300只股票,涵盖金融、消费、科技等多个行业,相当于买了半个A股市场的“核心资产”。这种广度决定了它抗跌性强,不像行业基那样受单一赛道波动影响大。数据显示,最近5年万得全A指数最大回撤37.17%,而沪深300指数回撤比它低10个百分点,安全垫很厚实。
再看关键数据,这只基金最新规模突破8000亿,9月单日最高成交额达50亿元,流动性在所有宽基ETF里排第一。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流动性太重要了,就算市场突然下跌,也能快速卖出,不会被“套死”。它的管理费率只有0.15%,每年花在手续费上的钱比主动基金少一大半,长期持有能省不少成本。
可能有人觉得“宽基ETF涨得慢”,但震荡市拼的不是短期涨幅,而是“不亏大钱”。2025年9月美联储降息后,多数成长基跌超1%,但这只沪深300ETF跌了0.3%就稳住了,抗跌性一目了然。而且它能分享经济增长的长期收益,过去10年年化收益8.2%,比存银行、买理财强太多。
选这只基金的小技巧:别想着“精准抄底”,用定投更靠谱。每月固定投1000元,市场跌的时候能买更多份额,涨的时候自动摊薄成本,长期下来复利效应很惊人。国家队都在长期布局,咱们普通人更没必要急着“做波段”。
三、攻守兼备:华夏行业景气混合C(KC0676),能涨抗跌的“全能选手”
要是你想在稳的基础上多赚点,那平衡型混合基金是最佳选择,华夏行业景气混合C(KC0676)就是这类基金里的佼佼者。它的核心优势是“既能跟涨,又能抗跌”,完美适配震荡市。
先看基金经理的操作思路,这只基金采用“核心+卫星”策略:“核心”仓位配消费、医药等稳健行业,占比60%,保证基金净值不大幅波动;“卫星”仓位配科技、新能源等成长赛道,占比40%,抓住行业爆发的机会。这种配置就像给投资装了“安全气囊”,市场涨的时候能跟上节奏,跌的时候有稳健资产托底。
最新数据很亮眼:截至9月26日,这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21.3%,比同类平衡型基金平均收益高8个百分点;最大回撤只有9.7%,在今年震荡行情里算控制得相当好的。更关键的是,它的持仓很分散,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不到30%,没有重仓单一股票或赛道,避开了抱团风险。
从行业配置看,它最近加仓了高股息的消费股和有政策支持的科技股,刚好踩中了2025年的市场主线。消费股能提供稳定的分红收益,科技股能带来弹性,两者结合既抗跌又有成长空间。而且它是C类份额,持有超过7天就免赎回费,对想灵活调整的投资者很友好。
不过要注意,这只基金适合能承受中等波动的投资者,别指望它像纯科技基那样短期暴涨,但长期来看,每年15%-20%的收益很有希望实现。买的时候最好分批建仓,比如先投30%,跌5%再补20%,这样能进一步降低风险。
四、抗跌神器:中证红利指数增强ETF,震荡市的“现金流王者”
要是你属于风险厌恶型,最怕基金净值大跌,那中证红利指数增强ETF绝对是“心头好”。抖音上很多人推荐“红利+定投”策略,说它是震荡市的躺赢秘籍,这话真不是吹的。
这只基金的逻辑特别硬核:跟踪的中证红利指数,选的是A股现金股息率高、盈利能力稳定的公司,比如银行、公用事业、消费等行业的龙头。这些公司赚钱能力强,就算市场震荡,也能靠分红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相当于给投资加了层“安全垫”。数据显示,中证红利指数最近五年最大回撤仅17.65%,比沪深300还抗跌。
“增强”两个字是关键,普通红利ETF只是跟着指数走,而增强型基金有基金经理主动调整持仓,能在指数收益的基础上多赚点“超额收益”。比如贝莱德中证500指数增强C(KC0374),今年以来超额收益达7.2%,比纯指数基金香多了。
最新数据显示,这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16.8%,其中分红贡献了4.2%的收益,就算净值不涨,光分红也比余额宝收益高。9月市场震荡的时候,它不仅没跌,还涨了1.3%,靠的就是高股息资产的抗跌性。现在存款利率下行,居民“存款搬家”趋势明显,高股息的红利基金成了很多人的首选。
布局这只基金的最佳方式就是定投。每月固定投入,下跌时能买到更多高股息份额,分红再 reinvest(再投资),长期下来复利效应惊人。比如从2023年开始定投,到2025年9月,收益率已经超过30%,比瞎折腾强太多。
五、普通人的布局心法:3步走,震荡市不慌不乱
选对基金只是第一步,会布局才是关键。结合东方基金王锐和市场策略分析师张晋优的建议,总结了3个普通人能直接用的布局心法,帮你在震荡市稳住心态、赚到钱 。
第一步是“做好资产配置,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可以采用“532”策略:50%的钱买沪深300ETF这样的宽基,30%买华夏行业景气混合C这样的平衡型基金,20%买中证红利指数增强ETF。这样的组合既有进攻性,又有防守性,不管市场涨还是跌,都能从容应对。就像组建足球队,前锋、中场、后卫都有,才能打赢比赛 。
第二步是“定投为主,分批补仓”。别一次性把钱全投进去,每月固定时间投固定金额,比如发工资后投1000元。要是基金跌超10%,可以额外补20%的仓位,但最多补3次。这样既不用纠结“什么时候是底”,又能摊平成本,比择时炒股靠谱多了。
第三步是“学会看3个指标,避开垃圾基金”。买基金前一定要看这三个数:一是“最大回撤”,最好选近3年最大回撤低于20%的;二是“基金规模”,主动基金选20-100亿的,ETF选规模超50亿的,规模太小有清盘风险;三是“基金经理任职年限”,选任职超5年的,经历过牛熊的基金经理更靠谱。
最后必须提醒一句:基金投资不是稳赚不赔的,就算是抗跌的基金,短期也可能波动。但只要选对标的、做好配置、长期持有,大概率能跑赢通胀,实现资产增值。那些天天盯着净值波动、频繁调仓的人,反而容易在震荡市中迷失方向。
震荡市就像一场马拉松,比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能稳到最后。沪深300ETF的稳健、华夏行业景气混合的均衡、中证红利ETF的抗跌,这三只基金各有侧重,组合起来就是震荡市的“护身符”。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现在手里的基金属于哪种类型?有没有踩过“追涨杀跌”的坑?对于这三只基金的布局策略,你还有哪些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咱们一起在震荡市里稳住阵脚,把钱赚明白!
来源:陀螺34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