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超级大国的军队最高层,被防长一句话全体召回,不准问、不准请假,哪怕在前线带兵打仗的将军也得立刻打点行装?
赫格塞斯的“削藩大会”:美国军队正在丧失什么?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超级大国的军队最高层,被防长一句话全体召回,不准问、不准请假,哪怕在前线带兵打仗的将军也得立刻打点行装?
这可不像是战争动员,倒更像是搞了一场“削藩大会”,要针对的不是外面的敌人,而是自己内部的人。
从丑事儿到内部大清洗:赫格塞斯那一套“玩法”
先聊聊这个赫格塞斯哈。他当上国防部长之后,干的最大的“事儿”,可不是在战略上有什么突破,而是一桩接一桩的丑闻冒出来。
信息安全事故:居然能把记者误拉进防务群聊,让对方在群里默默看完美军打击计划。你以为是恶搞,其实是国防部的“真实会议记录”。
安全意识崩塌:他长期用俄罗斯邮箱处理公务,密码还是大学邮箱的旧货,被德媒轻松攻破。
这种“草台班子”操作,放在任何普通国家,可能就是防务大丑闻。但在美国,却成了“新常态”。
而在丑闻之后,他的核心幕僚接连离职,办公室空空荡荡。于是,就有了这场全军将领大会。把将官数量削减10%,国民警卫队裁掉五分之一,乍一听好像是搞“改革”呢,但实际上更像是找了个由头进行清洗,把那些“不顺着自己心意、不听指挥”的将军给赶走。
制度性风险:从职业军队到政治化军队
别误会,这不是美国第一次想要削减将官。冷战后,美军也经历过“去冗化”改革。但区别在于:当年的调整有明确评估标准,基于作战需求和军种平衡。而今天,赫格塞斯的逻辑是“效率”和“忠诚”,更像是政治斗争的延伸。
这意味着什么? 美军正在偏离“职业化、非政治化”的根基。美国军人宣誓效忠的是宪法,而不是某一任总统。可在赫格塞斯手里,将军们更像是“竞选团队里的随行助理”——能打仗不重要,听不听话才是关键。
外部震荡:盟友担忧,对手观望
问题不止在内部。
对盟友来说:美军高层频繁更换,人事决定裹挟政治忠诚,美国的安全承诺还有多少可信度?
对对手来说:当一个超级大国的防务体系被玩成真人秀,威慑力正在悄然流失。中国、俄罗斯、伊朗不会放过任何观察和利用的机会。
这不是八卦,这是战略后果。美军的混乱会改变盟友的战略选择,也可能推动对手的冒险。
核心问题:特朗普式治理的投影
赫格塞斯不是孤例,而是特朗普式治理的投影:不要专家,只要忠臣;不要程序,只要服从;不要制度,只要效率的幻象。
可问题在于,军队不是竞选班子,更不是YouTube直播间。当战争决策沦为群聊,当人事清洗代替专业评估,风险就不只是军事层面的,而是制度层面的。
收束:真正危险的不是战场,而是制度滑坡
所以,匡提科的这场“紧急会议”,可能不会有作战地图,更多的是免职令。将军们不必担心外敌来袭,真正需要担心的,是走出会议室时自己的军旅生涯是否已经结束。
而更让人警惕的是:如果美军失去了职业化传统,任由政治化清洗取代专业评估,那么不仅是美国,整个世界的安全格局都会被推向更危险的边缘。
来源:强国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