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亿播放!《植物大战僵尸》翻红,老手游靠啥续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6:04 1

摘要:要么戴个MR眼镜玩虚实结合的冒险,要么跟AI虚拟伴侣聊天,再不就是开着全特效玩《原神》《鸣潮》这种大制作。

2025年暑假结束快一个月了,现在年轻人玩的游戏跟十年前完全不是一回事。

要么戴个MR眼镜玩虚实结合的冒险,要么跟AI虚拟伴侣聊天,再不就是开着全特效玩《原神》《鸣潮》这种大制作。

但有时候刷到老照片,总会想起十几年前的夏天,那时候智能手机刚普及,手游还没现在这么复杂,《神庙逃亡》《地铁跑酷》这些随便装一个就能玩半天,现在再想起来,特好奇这些当年的“装机必备”,如今都咋样了?

十年前的手游市场特别热闹,出了不少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游戏类型。

跑酷类应该是最火的,操作简单,一根手指滑滑就行,还能跟同学比成绩。

2012年出的《神庙逃亡》算这一类的标杆,不光能上下左右滑,还能用手机陀螺仪控制方向吃金币,倾斜太狠还会掉下去。

到2014年,这游戏全球下载量就破了10亿,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夸张。

差不多同时期的《地铁跑酷》风格更卡通,还搞了“三线轨道切换”,操作更简单,上线才8个月下载就破了1亿,每天活跃用户都有上千万。

还有2D跑酷,比如《滑雪大冒险》,背景是雪崩,能骑动物还能花式滑雪,一根手指点按就能操作。

腾讯的《天天酷跑》更会玩,加了坐骑、宠物这些养成的东西,还内置了排行榜,首日就冲上畅销榜第一,日活直接破3000万。

说实话,当年哪懂什么游戏生态,就觉得能跟好友比分数特别有意思,课间十分钟都要抢着玩两把。

除了跑酷,塔防和益智类也很火。

《植物大战僵尸》就不用多说了,又能收集卡牌又能摆防御,风格还幽默,现在在短视频平台上相关视频播放量都破600亿了。

2012年的《保卫萝卜》走萌系路线,还能清障碍,首日下载就有百万,当年还拿了最佳手机单机游戏奖。

益智类里,《愤怒的小鸟》靠弹弓打小猪火遍全球,下载早破10亿;《割绳子》就切个绳子喂糖果,一年下载也破了1亿;迪士尼的《小鳄鱼爱洗澡》更厉害,2011年上线当天就登顶70多个国家的榜单,一年下载破1亿,收入比迪士尼之前三十多款手游加起来还多。

当年这些游戏能火,其实有共通的原因。

操作都特简单,不用学复杂指令,单指滑或者点就行,特别适配触屏手机。

而且反馈特别快,收集金币会闪,消除有声音,失误了速度会慢,这种即时反应总让人想“再玩一局”。

更重要的是,这些游戏体积小,当年的手机都能带动,规则也简单,不用看教程就能上手,等车、排队的时候玩正好。

现在回头看,这些游戏其实就是抓住了当时的用户需求,把碎片时间利用得特别好。

不过十年过去,这些游戏的命运差得有点多。

有的一直火到现在,有的早就没人提了。

《地铁跑酷》应该是跑酷类里唯一还能打的,2025年全球下载量超40亿,近一年在iOS游戏榜里都稳在前20。

它从2013年就搞“世界之旅”,更新了100多个城市的地图,总能给人新鲜感。

2022年还因为“不吃金币挑战”又火了一把,在TikTok上先火起来,玩家要避开障碍物还不能吃金币,速通网站上有两万多人参与,最高纪录快10分钟。

国内TapTap也跟着搞了“金币过敏大挑战”,送京东卡还评“金避大师”,吸引了不少人玩。

更难得的是它还懂本土化,出了北京、西安、成都等17个中国城市的版本。

2025年为了庆祝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还搞了个特别版本,还原了粤海街道、腾讯大厦这些地标,甚至加了“科技小子”角色和虚拟偶像的歌,把深圳的创新感传出去了。

老实讲,能火十年还不腻,靠的就是不停更新还贴近用户,这点真得服。

《开心消消乐》也挺厉害,到2025年还稳居iOS免费榜前十、畅销榜前三十。

它每周都更30多关,现在主线关卡都破1万了,还有十几种关卡类型和90多种小障碍,偶尔还搞“飞花诗会”“敦煌飞天琵琶”这种创意活动。

我妈现在还天天玩,说比刷短视频有意思,能锻炼脑子。

而且它运营特别懂情感连接,官方微博粉丝破2000万,每天互动超50万次,送体力、搞“开心村广播站”这些,把游戏变成了日常习惯。

如此看来,它能火这么久,不是没道理的,把“陪伴感”做得太到位了。

反观有些游戏就没这么幸运了。

《天天酷跑》后来加了太多养成的东西,不氪金根本没法玩,完全背离了当初“简单爽快”的感觉。

虽然抖音上#天天酷跑回忆杀播放量有3.2亿,想靠情怀拉人,但根本留不住玩家。

现在日活从巅峰时的5000万掉到不足10万,基本成了小众怀旧游戏。

本来想靠情怀翻红,但后来发现大家怀念的是当年的玩法,不是现在满屏的氪金按钮,这条路走歪了。

《神庙逃亡》和《滑雪大冒险》也差不多,没什么新玩法,前者靠IP授权过日子,后者就改改画面,慢慢就没人关注了。

《割绳子》虽然全球下载破10亿,但开发商后来没了创新的点子,2024年跟它合作开发重制版的荷兰工作室都关了。

《小鳄鱼爱洗澡》更可惜,续作搞激进的关卡付费,直接把玩家劝退,迪士尼后来也不自己开发了,把IP授权出去,现在只剩H5版能玩,成了怀旧的选择。

搞不清当年为啥非要搞付费,本来大家就是冲免费休闲来的,一收费谁还买账?

现在想再出一个像当年那样的爆款手游,难多了。

不是玩法不行了,是行业整个逻辑都变了。

现在手机性能快赶上早期主机了,玩家更愿意玩《原神》这种沉浸式的游戏,短视频也分走了不少碎片时间,休闲游戏的空间被压缩了。

而且现在搞游戏,买流量的成本特别高,小团队根本扛不住,就算有好创意,也可能没人知道。

但也不是没机会。

《植物大战僵尸》就是个例子,官方续作不温不火,反而UP主做的“杂交版”火了,作者两周涨粉360万,连张大仙这种头部主播都在玩。

这说明老IP只要能激发玩家的创作欲,还是能活过来的。

2025年8月《原神》推出的“千星奇域”玩法也很有意思,开放了编辑器,玩家不用会编程就能做关卡,还能分享给好友玩,形成了创作和互动的循环。

很显然,不是老玩法过时了,是得结合现在的趋势,比如玩家创作、短视频传播,才能找到新出路。

还有些游戏走“轻量化”路线,比如《贪吃蛇大作战》《保卫萝卜》,适配了微信、抖音小游戏,点一下就能玩,不用下载,也吸引了不少用户。

Steam上还有像《吸血鬼幸存者》这样的游戏,吸收了当年跑酷游戏“易上手、反馈快”的特点,加了肉鸽成长的玩法,在电脑和主机上也火了。

如此看来,经典玩法只要换个形式,还是能吸引玩家的。

回头看这十年,这些老手游其实就是移动游戏行业从萌芽到成熟的缩影。

有的能活下来,是因为一直在变,比如《地铁跑酷》不停更新内容,《开心消消乐》抓牢用户的情感需求;有的没撑住,是因为固守老玩法,还搞砸了商业化。

毫无疑问,不管行业怎么发展,能让玩家一直记着、愿意玩的,永远是那些懂用户、不瞎折腾的游戏。

这些当年的“装机必备”,不管现在过得好还是不好,都成了90后心里的一段回忆,想起它们,就想起了那个拿着手机就能开心半天的夏天。

来源:风暴降临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