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6日,CCF TF第171期活动如期举行,主题为“构建可信数据空间:企业数据流通的技术前沿与最佳实践”。本次活动由CCF TF安全SIG策划呈现,邀请到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字节跳动安全研究团队负责人吴烨、炼石网络创始人&CEO白
2025年9月16日,CCF TF第171期活动如期举行,主题为“构建可信数据空间:企业数据流通的技术前沿与最佳实践”。本次活动由CCF TF安全SIG策划呈现,邀请到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字节跳动安全研究团队负责人吴烨、炼石网络创始人&CEO白小勇三位讲者,分别从产业-技术-实践角度带来了侧重点不同的分享。活动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的参与。本文将系统梳理本次活动的核心观点与技术洞察,呈现可信数据空间的最新发展趋势。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数据已经成为驱动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然而,数据要素化的前提是数据要“可信的流通”:如何确保数据在跨部门、跨企业、跨行业的流转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价值,又保障合规安全与隐私,是每一个从业者都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了合规指引,技术端也在不断演进,从加密计算、多方安全计算、到大模型赋能的数据空间治理……涌现出许多新的探索与最佳实践。
本期活动由CCF TF安全SIG主席、CCF理事、CCF YOCSEF秘书长谭晓生主持,他邀请到了几位在可信数据空间一线的专家进行分享,旨在帮助大家全面理解这一领域最前沿的动态与实践经验。
北京炼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白小勇以《从产业视角思考可信数据空间》为题,分享了可信数据空间的定义、产业位置、挑战与机遇,及其与网络安全的融合与促进。
白小勇首先解读了国家数据局《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背景、目的和产业价值。数据流通的痛点在于“不敢、不愿、不会”,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可以将“安全”从成本困境演变为经济效益,通过盘活数据资产,数据可信带来的价值会推动企业去做相关的工作,而不仅仅只是靠合规驱动。
白小勇指出,国内的网络安全产业是“短期看政策,长期看价值,供需是结果”。当下数据空间新场景正在呼唤新的安全技术与之相匹配。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与可信数据空间相关技术是互相关联、叠加演进的关系,以现有的网安技术为基础,才构建出了可信数据空间的身份管理技术、互联互通技术、可信管控技术、存证溯源技术等,其中,安全平行切面技术就对可信数据空间提供了巨大的赋能价值。
他还指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的网络安全上市公司总体市值2000亿元,而美国网络安全巨头CrowdStrike一家公司的市值就有1200亿美元,相当国内所有网安上市公司的4倍。白小勇指出,根据国家数据局测算,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可信数据空间有望推动安全从“成本”走向“价值”,集技术升级、市场拓展、价值重塑于一体,将成为网络安全产业调整期“全村人的希望”。
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带来了《密态可信数据空间:构建数据流通新范式》的分享,分享了安全又高效的蚂蚁密算的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开篇,韦韬提出了核心问题:“可信数据空间为什么可信?”他指出,数据要素的安全与传统网络安全不同,数据流通才会产生价值,所以数据的安全工作是外循环而非内循环:当数据在外界流通的时候,数据的持有方应当依然拥有数据的管控能力和责任。
如何来实现外循环的数据可信?明文风险无法收敛,密态成为了技术破局的支点,密态技术可使数据在未经原始数据秘钥持有方授权的情况下,无法获取原始数据信息。密态计算是下一代的隐私保护计算,但是它和传统的隐私保护计算(像多方计算,联邦学习)具有很大的区别,后者只保护计算过程,不保护计算结果,无法支持复杂的数据和AI业务;而密态计算能够保证中间结果的密态性,从而能够将多个过程密态的级联在一起,形成更大规模更复杂的计算过程,且计算成本不超过明文分布式计算的1.5倍(以等保4级安全强度的密态计算为例,密态大模型推理利用蚂蚁密算A1密态升级卡可以将成本降低到明文的1.1倍以内)。
密态可信数据空间基于技术信任实现了管理平权,让数据源方真正敢于注入海量高价值高敏感数据,使数据流动从“主体信任”走向了“技术信任”。而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与大模型驱动的高阶程序相结合,真正带来了产业的变革,当下密态可信基座已经在蚂蚁内部的网商业务、医保商保、医疗卫健、互联网等各个行业进行了实践落地。
韦韬指出,密态可信数据空间是构建整个下一代数据流通以及安全的新范式,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今天仍然还是刚刚起步,技术、法律法规、标准、生态链上都需要大家共同的力量推动其发展和演进。
字节跳动安全研究团队负责人吴烨的分享侧重具体案例和典型应用,他向参会者们介绍了Jeddak在大模型时代的实践。他指出,数据泄露、滥用、篡改等风险是阻碍可信数据流通的主要问题,在当下的AI应用时代,LLM场景的数据流通问题更加普遍。实现以大模型、智能体为主要媒介的知识抽取与共享过程中的安全可信、客观可控是当下大模型场景下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吴烨分享了面向LLM的可信数据空间基础架构,并逐一详细介绍了Jeddak大模型可信数据空间的实践:包括解决以大模型、智能体为主要媒介的知识抽取与共享过程中的安全可信、客观可控;AICC、轻量混淆推理、联邦精调、知识库安全构建与使用、智能体安全可信等领域。此外吴烨指出,在LLM中数据安全流通前沿探索工作上,更多的算力、更好的隔离、更高的安全是核心问题;基于混淆的异构安全推理框架、多租户场景下的KV缓存安全共享机制、高性能ORAM是对应的解决思路,最终实现安全性高、性能开销小、准确率无损的安全协同方案;实现多租户场景下KV缓存共享机制恢复用户提示词;实现执行时间缩短1k倍、内存占用节省5-44倍的访问模式保护方案。
吴烨表示,下一阶段将在多种技术交叉融合创新,和研究、感知新型安全风险并设计防护方案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问答环节中,几位嘉宾围绕相关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分别从产业界的落地实践与学术界的理论研究视角,结合前沿技术趋势与实际应用场景,就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评估体系构建及技术路径等内容深入交流,分享了独到见解和经验。
来源:CCF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