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得一提的是,前一天,韩国官员刚在纽约透露,特朗普和金正恩可能要在庆州 APEC 会议上见面。
朝鲜外相崔善姬 9 月 27 日又来中国了,这是她本月第二次踏上北京的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前一天,韩国官员刚在纽约透露,特朗普和金正恩可能要在庆州 APEC 会议上见面。
这两件事凑在一起不得不让思考,朝鲜外相来中国聊了什么?美朝会晤的事情怎么推进这么快了?难道是韩国的功劳吗?
韩国作为 APEC 东道主,促成美朝会晤好像挺合理,毕竟场地在自家门口,递个话、搭个桥都方便。
但把时间线拉出来一看,这 “功劳” 实在有点牵强。
9 月 3 日,金正恩带着崔善姬来中国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中方给了最高规格接待,朝中社特意提了一句 “就地区问题达成共识”。懂点外交门道的都知道,这种表述不是空话,往往藏着后续要落实的具体安排。
9 月 21 日,金正恩突然放话,说 “对特朗普有着良好的回忆”,这是明摆着释放对话信号。这个时间点很关键,距离崔善姬二次访华只剩 6 天。
9 月 25 日,中国外交部提前两天官宣崔善姬要访华,会和王毅外长见面。这时候,韩国那边还没任何动静。
直到 9 月 26 日,韩方才急急忙忙放出 “美朝可能会晤” 的消息,比中方的访华公告晚了整整一天。
一天之差,暴露的是角色的天壤之别。
韩国看似上蹿下跳,其实从来没踏进过核心决策圈。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联合国大会抛了个 “END 进程”,说要分三阶段跟朝鲜对话,结果呢?金与正直接公开嘲讽,根本不接茬。
更有意思的是,李在明上台后先跑美日,连中方的邀请都婉拒了,还喊着 “站队美国”,这种姿态怎么可能让朝鲜信任?
再看崔善姬这边。
三周时间,从 “跟着领导的随行人员” 变成 “独当一面的谈判代表”,这种角色切换在中朝外交里很有讲究。最高领导人定大方向,外交团队跟进落地,这是多年的老规矩。
她和王毅外长的闭门会谈,比常规时间多了近一个小时,聊的全是 “半岛局势协调” 这种硬核议题。这种实打实的协调,跟韩国的 “口头造势” 能一样吗?
更深的门道,藏在各方的利益算盘里。
金正恩愿意对话,但有个硬条件:美国得放弃 “无核化前置要求”,甚至得变相承认朝鲜的核地位。
这个条件之前让美朝谈崩过无数次,现在突然有转机,难不成跟崔善姬的访华任务有关?
现在不排除平壤那边是派她先跟中方把话说透,中方一直主张 “和平机制和无核化一起推进”,但朝鲜现在更想先解决安全问题。
这两种立场需要提前对上,不然以后开会容易出岔子。
而且最近美日韩的军演闹得正凶,“里根” 号航母都开到半岛东边了,F-35 天天飞。
朝鲜急需亮个相,告诉外界 “我不是孤身一人”,崔善姬访华前说的 “孤立无援的时代早已过去”,指的就是这个。
那特朗普会让步吗?大概率会。
白宫之前就说过愿意对话,只是没谈拢。现在特朗普的国内压力很大,要是能促成美朝会晤,这不就是现成的 “外交政绩”?
但这步棋一走,连锁反应就来了。
韩国战后的战时指挥权一直在美国手里,要是美国在无核化问题上松口,韩国国内肯定会炸锅,要求自己当家作主。
这正是金正恩的高明之处,一下就戳到了美韩同盟的软肋。
可韩国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
7 月的时候,它还跟着美日喊 “必须无核化”,跟朝鲜的诉求完全拧着,怎么可能当美朝协调者?
除了给中方交底之外,崔善姬这趟中国行,还有个更具体的任务。
10 月 10 日是朝鲜劳动党建党 80 周年,要搞大阅兵。
俄罗斯已经说了,梅德韦杰夫会去。那中方派谁去?这直接关系到朝鲜在国际上的面子。
崔善姬得跟中方商量,既想让中方派个跟俄方对等的高官撑场面,又得考虑中方的实际情况 。
10 月底又是 APEC 又是 G20,高层实在抽不开身。她的活儿,就是在 “要面子” 和 “能办到” 之间找平衡,争取让中方派个副总理或者常委级别的代表,做到双方都满意。
而这种抠细节的务实工作,韩国连边都摸不着。
说到底,韩国那边想把美朝会晤算在自己头上,是根本没看懂半岛外交的逻辑。
从时间线看,崔善姬访华才是对话的 “前戏”,韩国只是碰巧当了回东道主;从角色看,中国是穿针引线的协调者,韩国顶多算个围观的;从利益看,中国能调和朝美分歧,韩国却跟朝鲜尿不到一个壶里。
等真到了庆州 APEC峰会,要是特朗普和金正恩真见了面,背后一定是中方提前把协调工作做足了。到时候韩国再喊 “是我促成的”,恐怕只会让人觉得可笑。
毕竟外交这件事,从来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得看谁真能坐到谈判桌前,把事儿聊透、把坑填平。
来源:贺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