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容概要:绿色船舶系指采用相对先进技术在船舶生命周期内能安全地满足其预定功能和性能,同时实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GHG)排放,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危害和生态环境破坏,提升资源有效循环利用。推动航运业减排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重要,而发展绿色船舶是促
内容概要:绿色船舶系指采用相对先进技术在船舶生命周期内能安全地满足其预定功能和性能,同时实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GHG)排放,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危害和生态环境破坏,提升资源有效循环利用。推动航运业减排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重要,而发展绿色船舶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在碳中和压力和环保法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船东将替代燃料作为新船投资的核心考量。绿色转型加速推进,替代燃料船舶正成为全球新造船市场的主角。2024年全球总计2412艘1.24亿总吨的新船订单中,多达820艘6220万总吨为替代燃料船舶。2025年上半年全球总计647艘3700万总吨的新船订单中,235艘2060万总吨为替代燃料船舶。2024年期间,全球替代燃料船舶订单包括LNG动力船390艘4620万总吨,甲醇动力船119艘890万总吨,LPG动力船72艘30万总吨,以及电池/混合动力推进船舶206艘170万总吨。随着替代燃料船舶相继交付,全球在运营船舶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5年7月,全球共有2453艘替代燃料船舶中,较2024年末增加了334艘,其中包括1421艘LNG动力船、66艘甲醇动力船、141艘LPG动力船、715艘电池/混合动力推进船。21世纪以来,中国凭借着原材料供给充足、科研体系健全、劳动力资源丰富,以及产业发展基础稳固等优势,成为了新的造船业中心,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造船技术日益成熟,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在绿色船舶领域,中国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为绿色船舶重要供给国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国船厂承接了总计363艘1578.9万CGT替代燃料船舶订单,2025年上半年替代燃料船舶订单量为85艘385.5万CGT,以数量计占全球总量的36%。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LNG、甲醇、氢能等替代燃料在船舶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特别是氢能和氨作为零碳排放的燃料,将成为未来绿色船舶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构建高效的船舶数字化运维体系及强化绿色船舶配套供应链的完整布局,也将是推动绿色船舶产业发展的关键趋势,引领整个行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上市企业: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中船应急
相关企业: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三星重工业(宁波)有限公司、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
关键词:绿色船舶发展背景、绿色船舶订单规模、绿色船舶市场结构、绿色船舶未来发展展望
一、绿色船舶行业发展概述
根据中国船级社发布的《内河绿色船舶规范》(2023版),绿色船舶系指采用相对先进技术在船舶生命周期内能安全地满足其预定功能和性能,同时实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GHG)排放,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危害和生态环境破坏,提升资源有效循环利用。绿色船舶附加标志分为1/2/3共3个船舶绿色度等级,依次由低至高:绿色船舶-1 Green Ship-1、绿色船舶-2 Green Ship-2、绿色船舶-3 Green Ship-3。绿色船舶等级的划分是由绿色船舶要素组成,分别是:能效要求、环保要求、清洁能源应用、船舶舒适性和船舶有害物质控制。每项要素都由各个分项组成,同时对应了指标分值,通过分数汇总来判断船舶最终的绿色等级。
根据中国船级社发布的《绿色生态船舶规范》,绿色生态船舶的目标包括: (1) 生态保护目标为:防止和减少船舶营运对气候变化、水生态环境和人员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 环境保护目标为:防止和减少船舶对水域、陆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二、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
1、航运业为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
航运业是联通世界的重要枢纽,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国际贸易量。与此同时,航运业也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集装箱海运碳排放量同比增长14%,达到2.406亿吨,超越了2021年创下的2.185亿吨的纪录,主要原因是红海危机导致集装箱船舶绕道非洲南部好望角,增加了航程和运输需求。其中8000至12000TEU船在总排放量中占据更大的份额,2024年这类船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增长8%至5130万吨。14500至20000TEU船的排放量达到2420万吨,较2023年增加730万吨,而20000TEU以上的船舶排放量较2023年增长35%,达到1960万吨。推动航运业减排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重要,而发展绿色船舶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2、航运业环保法规进一步升级
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国际机构及各国政府均在推动航运行业向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023年7月,国际海事组织(IMO)在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MEPC 80)上通过了《2023年IMO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到2030年,零/近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燃料和/或能源使用占比至少达到5%,并力争达到10%。到2030年,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比2008年至少降低20%,并力争降低30%;到2040年,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比2008年至少降低70%,并力争降低80%。
此外,各地环保法规进一步升级,促使航运企业更加注重船舶的能效提升和碳排放控制,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如自2024年1月起,欧盟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这意味着经营抵达/离开欧盟航线以及欧盟区域内航线的航运公司需要就特定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购买并缴纳碳配额。
3、国内不断加大对绿色船舶的政策支持力度
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是全球海事工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航运绿色低碳发展,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文件,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政策规划指导体系,为我国绿色船舶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如2023年12月出台的《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建成。绿色船舶产品形成完整谱系供应能力,绿色船舶技术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绿色船舶国际市场份额保持世界领先;骨干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绿色示范企业,全面建成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2025年6月发布了《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积极研发绿色船舶动力技术,加快构建绿色智能船舶技术规范体系。加快电池动力技术在中小型船舶、中短距离运输等场景应用,鼓励电动船定班、定线规模化应用。积极推动LNG、甲醇动力技术在中大型船舶、中长距离运输场景应用,探索推动氢燃料电池动力技术应用。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注及充换电设施建设,完善船舶燃料加注作业和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制定充电设施建设等标准。鼓励实施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优先靠离泊、优先过闸等支持政策。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运输船舶,研究制定《船舶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
三、绿色船舶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市场
在碳中和压力和环保法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船东将替代燃料作为新船投资的核心考量。绿色转型加速推进,替代燃料船舶正成为全球新造船市场的主角。2024年全球总计2412艘1.24亿总吨的新船订单中,多达820艘6220万总吨为替代燃料船舶。2025年上半年全球总计647艘3700万总吨的新船订单中,235艘2060万总吨为替代燃料船舶。
注:本文节选出自智研咨询发布的《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订单规模、市场结构及未来发展展望:替代燃料船舶正成为全球造船市场的主角,中国船企具备较大竞争优势[图]》行业分析文章,如需获取行业文章全部内容,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更多关于绿色船舶产业的深度研究及全面数据,),您也可以咨询了解智研咨询重磅发布的《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本《报告》从2025年全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环境、整体运行态势、运行现状、进出口、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系统、客观的对我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5年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5年度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绿色船舶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绿色船舶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绿色船舶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智研咨询专注产业咨询十五年,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来源:智研咨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