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瞒你们说,作为一个军迷,我也是前两天才知道美国的F35不能电磁弹射。网上说的时候我第一感觉:啊?不是吧?你们吃饱了撑着,这样去黑牢美?
大家有没有发现,歼35一上舰之后,总感觉F35越来越像“诈骗项目”。
不瞒你们说,作为一个军迷,我也是前两天才知道美国的F35不能电磁弹射。网上说的时候我第一感觉:啊?不是吧?你们吃饱了撑着,这样去黑牢美?
你知道吗?在我心目中,F35不能弹射这件事,甚至比歼35成功弹射还要炸裂。
今天我们聊一聊这架能够垂直起降,短距起飞,拥有巨大“电饭锅”,理论上可以电磁弹射的F35到底有多先进。
理论上?什么叫理论上?
放心,我们把电磁弹射放最后面。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F35另外的三种极为智慧的起降方式。
起飞的时候,把发动机喷口别下来,电饭锅盖打开,发动机上有根传动轴连接锅里的螺旋桨,两个口同时向下喷气提供了90%的升力,然后还没完。旁边机翼下面还有两个小喷子,各提供5%的动力负责帮飞机保持姿态,然后它就嗡嗡嗡的上天了。
一听就知道,这玩意极为先进,采购量最多的就是日本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6.8吨极为可怕,更可怕的是它空重就已经达到14.7吨,就剩下2.1吨的负载,飞行员都得挑瘦的上。我要是出云级舰长,我就在甲板上配个移动洗手间,飞行守则第一条:上机前把尿撒干净。
你想想完全不带任何弹药,也只能把油箱加到34%。那如果你装个1吨弹药,燃油就剩18%了,垂直起飞一次用掉300kg(汽油),意味着刚飞出去就剩13%的油,刺不刺激?
这么极限的大玩具,红牛和大疆一起赞助我,我都不敢去。
然后回来你还得垂直降落是不是?
你不想机毁人亡,5%的时候你就必须回到航母这里,马上降落。
如果回来刚好另一架F35在降落,4%了。
完了,3%。
日本飞行员:“八个雅鹿” ,“我看见天皇了”。
导致垂直起降的F35,现在唯一的作用就是拉出来拍宣传片,拍完要马上做一个极为昂贵又不能不做的大保健,接着拉回机库里面继续吃灰,等待下一次宣传片的拍摄,这也是F35b事故率居高不下的间接原因。
网上有朋友就说,你以为美国人是傻子?人家飞上去,就马上空中加油机把油加满。
我的天,你开的是什么航母?加油机怎么起飞啊?拿第二架F35给第一架加油吗?然后给第二架飞行员配个跟屁虫,人跳伞,飞机冲海里?
有人说加油机可以地面起飞啊,你都近海作战了,直接在地上起飞满油满弹的F35犯法吗?
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的好吗?
现在出云级的唯一作用,就是跟在美国福特级屁股后面,关键时刻“吠”两声以表忠诚。
在发动机往后喷的同时打开电饭锅盖,让飞机跑起来机身就可以直接产生升力。这种巧妙的设计直接给飞机增加的6吨的升力,最大起飞重量来到22.7吨,终于达到了8吨的负载。
够了,完全够用了。飞行员没必要撒尿了。
按照美国的计算方式,装载一吨弹药的作战半径最高达到了600-800公里,因为它的总航程大概是1300公里。按照现代空战理论,一般用1/3的油出去,1/3的油作战,1/3的油回来,1300公里续航,作战半径最多也只能算到400多公里。
美国是怎么算的七八百呢?
因为老美给买家们设计了一套,专属于F35的美式算法,出去用一半,回来用一半,作战半径就接近700公里。我觉得其他飞机按你这么算也可以,完全没毛病。但是你的F35b回来还要留5%的油,还可能要排队降落。
不是我说老美你这么个算法,简直就把客户当日本人整啊。
不对,客户就是日本人。
给大家说说这玩意,简直性能猛兽。
电磁弹射的距离最少要110米,而蒸汽弹射40米就能把飞机弹出去,或者我换个更贴切的词,把飞机给扔出去。
从1996年,美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服役以来,所有用过蒸汽弹射的国家都放弃了。蒸汽弹射的发明者英国,都宁愿降级退回到滑跃式和垂直起降。现在所有现役蒸汽弹射的航母,包括法国戴高乐号,阿根廷马岛号,都是美国忽悠他们装的。包括我们的福建舰,网传最初版本就是2条蒸汽弹射,后来放弃了。
如果是真的话,大概率就是差点信了美国的鬼话。
因为蒸汽弹射的缺点太明显。
首先第一步要烧开水然后收集蒸汽。发现敌人了,先花个短短的90分钟把储气罐装满,然后马上弹射第一架飞机。
完了之后,一边弹射,还要一边烧开水。
因为要等待15-20分钟让蒸汽重新加压,才可以弹射下一架。而且它们共用一个储气罐,也就是弹了一架飞机后,所有弹射器都进入CD状态,等待20分钟的储泡。
这都不是最致命的。
你是可以提前烧开水,但它最大的问题是又要力大砖飞,又要结构精密不漏气,那就得装大量精密零部件,纯机械结构,最后只能牺牲可靠性。
平均每400次弹射就会出现一次重大故障,划重点“重大故障”,
不是那种重启一下就可以用的故障。
而且这都没完,大量的高温高压蒸汽根本没法控制,所以蒸汽弹射是调不了参数的。在同一艘航母上,15吨和30吨的飞机都将会被同样大的力量扔出去。
从按下弹射按钮那一刻起,所有飞机的运动数据都是独一无二的。又费战斗机,又费飞行员,还费航母。
按照美国人的经验,想让F35通过蒸汽弹射形成战斗力,第一个条件就是拥有足够数量的F35,第二个条件是拥有至少2艘航母,一艘在外作战,一艘在家里大修。大修完了之后,外面作战的那艘差不多也该有重大故障了。然后双方换个位置,你大修,它作战。周而复始的拼命给国家烧钱,啊不是,周而复始的保家卫国。
现在除了美国之外,唯一一艘可以蒸汽弹射F35的航母就是法国戴高乐号。阿根廷的马岛号服役后估计也买不到F35,只能买欧洲国家们退役的F16,所以这条路也是堵死。
什么叫理论上可以电磁弹射呢?
F35c早在2011年就已经完成了电磁弹射的试验。我还找到了当时的图片大家鉴赏一下,看清楚这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测试,甚至它还模拟出了这个东西,说明那时候准备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就等着上舰了。
但是都14年过去了,理论上电磁弹射就是F35最完美的起飞方式。但是美国福特号自服役以来,至今仍然没有完成对F35c的部署。
我只能做出以下猜测,它弹不了F35。
美国人自己说的原因是弹射器动力不够,咋不够了?
福特级的舰载机F/A—18E/F大黄蜂,最大起飞重量高达29.9吨,你F35B机身才14吨,有将近15吨的载重空间可以发挥。
这个谎完全圆不过去。甚至现在网上说的原因很多都没法理解。
下面有四个理由,甚至有些是美国政府自己说的,你们猜猜是哪个。
第二个理由是设计福特级航母的时候,根本没考虑过F35,设计F35的时候也没考虑要电磁弹射,所以福特级弹F35就要改很多东西。
第三个理由,电磁弹射的加速曲线跟蒸汽弹射不一样,用电磁弹射会把隐身涂层给甩脱落。
第四个理由,更魔幻,说是福特号的电磁弹射不成熟。
如果一个不小心把大黄蜂推海里,美国人捞都懒得捞了,但是F35就不行,推一架海里都损失惨重,所以美国索性就不搞它。
你们觉得这些理由说不说得过去?
所以F35不光对买家来说是个诈骗项目,对美国自身来说,是他们军事技术上的一个典型挫折。今天歼35的上舰和电磁弹射,让F35的管理失调、技术瓶颈,和战略妥协被再一次放大,这件事对各国海军来说都是很好的教材,而且也意味着被单一国家全面垄断的高科技武器市场就此结束。
如果你对舰载机或者航母感兴趣,我后面还有一堆精彩内容分享,评论区人才济济,很乐意跟大家一起探讨。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收藏转发。
感谢支持!
来源:悦毒历史